草船借箭”并不是发生在赤壁之战?还不是诸葛亮所为?
2018-03-17 10:01:14 孙权 孙策 刘备 曹操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要归功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经过它不惜笔墨的大力描绘和宣传,这一故事已经深入人心,流传千古而不朽。而熟读三国历史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的记载跟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草船借箭却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所为而只是孙权为了逃命而急中生智之举!

blob.png

  首先说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记载:刘备跟孙权结盟之后,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就故意找茬,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诸葛亮也不慌不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叫着鲁肃上船随他一起去取箭,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诸葛亮命令将士们擂鼓呐喊,因为曹军探不到虚实,害怕有诈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人上。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

blob.png

  《三国演义》中对于草船借箭的描述算是赤壁之战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也凸显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但历史却并非如此: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松之注“魏略曰: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这就是“草船借箭”的渊源出处,它发生在213年正月孙曹濡须之战的相持阶段,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这件事发生在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而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这个时候赤壁之战已经过了五年了。并且孙权当时的目的只是为了借着大雾去看一下曹营的部署,但曹操不给面子,来了一顿弓箭扫射,没想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还好孙权急中生智让船马上掉头让船的另一面也射满箭,这才让船没沉缓缓离去。

blob.png

  所以说真正的草船借箭是无心插柳柳成秧,孙权的目的不是借箭,派出去的也并非是草船,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三国演义》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把其他人的事迹都按在诸葛亮头上,“近妖”也就不足为怪了。经过罗贯中的草船借箭描述就成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形象的垫脚石。也狠狠的黑了周瑜一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