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不阿”申屠刚,王莽用不来,刘秀也用不来
2018-06-21 09:25:26 萧何 韩信 张良 吕雉 项羽 刘邦

  申屠刚,字巨卿,两汉之际扶风茂陵人。申屠刚的七世祖是汉文帝的丞相申屠嘉,申屠嘉这人就刚正不阿,到了申屠刚这一辈这个特点就更突出了。申屠嘉自幼喜欢读书,“质性方直”,非常仰慕史猷和汲黯的为人,这二位都是方正之士。郡守听说申屠刚的为人后,任命他为郡中的功曹,参与郡中的政务。

blob.png

  汉平帝死后,皇太后王政君掌握了政权,大司马王莽辅政。王莽为了长期掌权,不肯册立年长的皇帝,他立了只有九岁众山小王刘衎为帝,这就是汉平帝,同时不准汉平帝的母族卫氏外戚和祖母冯氏外戚来长安。

  那年申屠刚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他对王莽的作法很有意见,他认为母亲和幼子是天地自然的亲情,任何力量不能阻挡,应该立即把卫氏外戚和冯氏外戚请进长安,负责皇宫的禁卫,养育年幼的皇帝。看到申屠刚的奏折,王莽非常生气,在王莽心里根本没有什么亲情,有的只是权力,但对申屠刚的策论也难以反驳,就以皇太后王政君的名义下诏:“刚听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其罢归田里。”

  申屠刚为自己的实话实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来王莽利用“狗血门事件”进行大清洗,杀掉了卫氏外戚,王公贵族死难者二三百人。申屠刚深知自己就在黑名单上,他抛家舍业,来到河西,还不踏实,又转入巴蜀,奔波劳碌二十多年,直到王莽败亡,申屠刚才在陇右安定下来。

blob.png

  此时割据陇右的是隈嚣,他既无力直取天下,又不愿向刘秀俯首称臣,长期处于一种首鼠两端的状态中。申屠刚建议隈嚣归顺刘秀,认为这是天命所归,“非人力也。”隈嚣其实知道这一点,但他还知道光武帝刘秀这人刻板严格,而隈嚣自己是非常和蔼可亲礼贤下士的,所以他认为自己难以和刘秀相处,没有接受申屠刚的意见。

  申屠刚去了蜀中,投奔了割据蜀中的公孙述。建武七年,刘秀征召申屠刚,申屠刚再次给隈嚣去信,他认为刘秀的统治已经稳定,“政教日睦,百姓平安”,而陇右地区“人人忧忧,骚动惶惧”,人们的心思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本不是刘秀的对手。“夫离道德,逆人情,而能有国有家者,古今未有也。”他建议隈嚣赶紧做决定。

  申屠刚的定位很明确,那就是当个忠义之臣,但隈嚣的定位很矛盾,他为人臣,有点不认,作皇帝,又力所不及,高不成低不就,他深知自己在刘秀麾下一定会失去自由,那样隈嚣就不是隈嚣了,但想抵抗刘秀又不可能。隈嚣最终没有采纳申屠刚的建议,他犹豫彷徨了十多年,战败后抑郁而死,他的儿子归顺了刘秀。

blob.png

  申屠刚来到洛阳后,被刘秀任命为侍御史,后来升任尚书令。当时光武帝想出游,申屠刚认为陇右、蜀中尚未归附,不应该游山玩水。实际上刘秀对隈嚣和公孙述早已是成竹在胸,知道他们挺不不了多长时间,完全可以“置之度外”,没有听从申屠刚的建议。但申屠刚这人非常固执,他从蜀中、陇右一路走来,深知公孙述和隈嚣的厉害,他用头顶住刘秀座驾的车轮,刘秀只好放弃出游。

  刘秀这人对自己严格,对别人也严格,不管是地方官还是中央官员,基本上都是由刘秀亲自选派,然后按照条条框框严加考察,工作相当辛苦。朝中官员,尤其是负责日常事务的尚书近臣,更是起早贪黑,提心吊胆,即使如此还经常遭受惩罚。刘秀不大给人留面子,动不动就把大臣按倒在地。

  还就申屠刚胆大,他上书刘秀要求体谅大臣们的辛苦,同时要求让太子进驻东宫,派老师辅佐,实际上是让太子参与一部分政务。刘秀这人非常勤政,甚至可以说对处理政务有瘾,事必躬亲,对谁都不放心,根本不会让太子代替他打理政务。对于申屠刚,在刘秀看来他是一再包容了,仍然不断上谏,都是些愚昧的东西,他把申屠刚贬为平阴县令。

  后来刘秀又后悔了,毕竟申屠刚代表了一种正义倾向,他又把申屠刚提拔为太中大夫。但申屠刚已经看明白了,刘秀是好人,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自己也是一样,都应该宽容别人,耐心等待别人的提高和长进。申屠刚称病辞职,后来在家中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