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吉本的经典作品: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
2018-07-09 13:45:50 威廉二世 威廉一世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1794)是近代英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书的作者,十八世纪欧洲蒙时代史学的卓越代表。

image.png

  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巨著。全书6卷,凡71章,120多万字。它大体可分成两部分:一至四卷为第一部分(1至47章),这一部分,作者在简略回顾公元98至180年间罗马帝国的历史以后,主要记述从公元180至641年,约近500年间的史事。五、六两卷为第二部分(48至71章),记述公元641至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廷帝国灭亡为止的800多年间的史事。作者把重点放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则写得比较简明扼要。全书包括后期罗马帝国和整个拜占廷帝国的历史事件,称得上是一部体大思精的通史之作。

  吉本,作为启蒙时代欧洲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不只是写了一部历史巨著,为人类史学宝库增添了一笔宝贵的遗产,而且在史学思想上也独具睿智,显示了西方史学在十八世纪的巨大进步。

  吉本具有历史连续发展的观念。他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上自罗马安东尼时代写起,下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轫,其间跨越了1300余年,范围遍及古代世界的三大洲。不仅记述了罗马帝国之兴衰,也涉及到波斯、匈奴、日耳曼、阿拉伯帝国以及土耳其帝国的历史。他能够把这样一部年代长、国家多、范围广、史事纷繁复杂的通史写得井然有序,清楚明白,固然与其高超的叙事才能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具有历史连续发展的观念。是他,在欧洲史学上第一个搭起了一座桥梁,把古代与近代的历史连接起来。在他之前,欧洲还不曾出现过这样规模巨大的通史著作,也不具备象吉本所怀有的历史观念。

  吉本非常重视原始资料。他说:"我的好奇心和责任感,常常迫使我去研究原始史料。"他从小就阅读和钻研过希腊与拉丁文的古典原作。他遍览罗马帝国创立以来至西罗马帝国时期的文献材料,从中搜集第一手资料。他悉心研究古代文物,搜集古代货币,考证古代铭刻。他也重视十七、十八世纪史学家们所搜集的原始材料,并参照其他资料进行比较研究。他以如椽之笔,广征博引,详加考订,几乎没有一页没有详尽的注释,没有一页没有来历。因此,该书所包含的史料是十分宏富的。在吉本所写的这段历史时期内,迄今为止《罗马帝国衰亡史》依然是权威之作,在不少方面,依然是人们用来判断古代和中世纪史事的圭臬,为现代史家所一再征引。

  吉本还富于大胆的批判精神。他以敏锐的观察,怀疑的精神,生动的笔法,纵横古今,褒贬百代。例如,他用最刻薄、最辛辣的语言和冷嘲热讽的态度,批判了基督教会,揭露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广泛传播以及排挤其他宗教的原因,认为"传统的罗马英勇精神"在基督教的影响下消失了,基督教所起的破坏作用就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他还用愤怒的笔调,鞭挞暴君们的残忍,或写他们的"毫无人性",或写他们的"残害忠良",或写他们的"荒淫腐化"。即使对戴克里先、君士坦丁、查士丁尼等"明君",他也是既写功绩,也写缺点,有时又把他们视为"暴君"。该书的第十五、十六两章突出地体现了作者大胆的批判精神。

image.png

  吉本的批判精神来自他的理性主义思想。他生活在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时代。其时,各国的启蒙思想家们,继承人文主义者的理想,揭橥理性主义,用唯物论反对唯心论,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反对宗教迷信,从而开展了对一切在他们看来是非理性的东西--封建专制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的深刻批判。总之,"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 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这样的思潮,给他的思想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不过,对吉本影响最大的乃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与英国思想家洛克。他所谓的奢侈能平衡财富,教育能辅助法律,租税应与自由的程度成正比,罗马共和制符合三权分立原则,以及对其它历史问题的一些解释,人们都可以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和洛克的自由平等思想中找到它的根据。所以,他的史学观点完全是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产物。

  诚然,吉本的著作也有不少缺陷。例如,他认为"历史的主要题材是战争和政治",从而忽略了决定社会前进的经济因素,不能用"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他忽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巨大作用。书中以帝王将相、教皇主教为中心,把历史归结为显贵人物的活动,对奴隶反对奴隶主、农奴反对封建主的斗争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他还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如认为中世纪文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等。这些是由作者的时代条件及唯心史观所决定的。但总的看来,其书瑕不掩瑜,不愧为西方史学上的一部杰作。

  吉本在生前,曾满怀希望地预言,他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将有"一个未来的命运"。作为一部史学著作,他的书在他死后确实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作者华美的文笔,生动的语言,加上他善于从波里比阿、李维、塔西陀等古典作家中吸取营养,学习他们的各种表达方法,因而使他的著作雅俗共赏,真正达到了他自己所说的,他的书既要摆在学者们的书斋里,也要放在仕女们的梳妆台上,成为一部风靡一时的读物。如今,它早已越出了英国的范围,被译成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俄文、波兰文、现代希腊文、匈牙利文等多种文字的译本,与希罗多德、塔西陀等著名史家的作品一样,跻身于世界名著之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它的不少章节,曾被选作大学教材,深得学校师生的欢迎。在近代西方,还没有一部书能够象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那样,流行得如此广泛,对世人发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写作范围

  吉本回忆道,在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模糊的,甚至连书的名称、帝国衰亡的范围、导言的界限、各章的划分、叙述的顺序等都有疑问。在第一卷序言中也说,他曾考虑只写两卷本的《罗马城衰亡史》,截止到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但是后来还是决定写到东罗马帝国的覆灭。要想为这样一部历时长久,地域广阔,内容繁杂的巨著进行结构设计,是十分困难的,作者为此煞费苦心。他在第一卷的前言中将所包括的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以自图拉真至安东尼家族在位罗马帝国臻于鼎盛时期为开始,叙述它逐步走向衰落,西半部终为蛮族所倾覆,直到6世纪初为第一阶段。以查士丁尼复兴东罗马帝国为开始,包括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阿拉伯人征服亚、非行省,直到查理大帝兴起,建立起第二个,亦即日耳曼人的西部帝国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包括时间最久,达六个半世纪,从西部帝国的重建到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书中还涉及十字军的历史及其对希腊帝国的蹂躏。作者出于自身癖好,仍不免对中世纪罗马城市的状况重作一番探究。尽管有了这一框架,要想把千头万绪,枝蔓丛生的忠实包容进来,也殊非易事。作者将罗马城作为全书的基本点,条条线索从这里引向四面八方。他将大量历史事件编排组合,不尽按编年顺序,而注重其内在联系,以勾划出罗马帝国逐步走向衰落的各个阶段。这种安排从他的反对者的口中也博得了"和谐一致"的赞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