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亨德尔的那些经典歌剧:充满了巴洛克的华丽色彩

  关于亨德尔,在熟悉古典音乐的人当中,他可谓是鼎鼎大名了,不过,在管弦乐、清唱剧等之外,他的歌剧恐怕只有巴洛克音乐爱好者才会有较多的了解。事实上,一直对法国巴洛克歌剧十分关注的我,对亨德尔歌剧的认识也是更多地来自于这方面的爱好者,所以对于我来说,仅仅是“初探”。

  在音乐历史上,亨德尔的成就被提及最多的是其清唱剧,他的经历被提及最多的则是与波尔波拉的竞争,正是由于他最终败给了后者,所以才不再写歌剧,转而写清唱剧,不过,这并不是亨德尔歌剧在后世几乎被遗忘的原因,事实上,波尔波拉的歌剧在其身后的时代也遭到同样的命运,直到今天,他们的歌剧才又被人们逐渐发掘并搬上舞台。

  亨德尔比那不勒斯乐派的创始人之一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要晚出生二十五年,应该说,他的歌剧创作是受到该乐派影响的,然而其本身对后世的影响似乎就没有那么大了。尽管如此,就现在来看,亨德尔歌剧的艺术质量并不逊于那不勒斯乐派,并且也不仅限于唱段如何好听,而是通常有着一种整体上的大气,这种感觉或许会让人联想到威尔第的歌剧。

image.png

  说起来,这之前我也不是没有接触过亨德尔的歌剧,起码《赛尔斯》早就看过DVD,而且是我喜欢的古乐大师鲁塞特(Christophe Rousset)指挥的,后来我还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朱利奥·恺撒》(Giulio Cesare)的DVD,是由克里斯蒂(William Christie)指挥的,并且,该剧最早还收集过雅克布斯(René Jacobs)录制的一套唱片。不过,也就仅限于此了,对于亨德尔歌剧的更深入关注并没有进一步展开,直到最近一阵子,才又收集了更多的歌剧唱片。

  这些唱片总共七套,其中依旧包含《朱利奥·恺撒》,之所以再度收集此作,主要是冲着指挥者库尔蒂斯(Alan Curtis),我知道,他在亨德尔歌剧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与之合作的演唱者也都是水准不凡。库尔蒂斯指挥的巴洛克情结(Il Complesso Barocco)古乐团已经是三十七年的老团了,这个1979年创立于阿姆斯特丹的古乐团真正让自己扬名,恐怕正是由于对亨德尔歌剧复原演出,而库尔蒂斯的统领使得它在巴洛克音乐的某些领域最终达到了无人可以替代的高度,比如亨德尔的歌剧。

image.png

  库尔蒂斯指挥巴洛克情结古乐团演出的亨德尔歌剧在节奏上处理的尤其好,速度的变化与强弱的起伏把握得都很到位,往往令一部将近四小时的歌剧听起来轻松愉悦,他们录制的《朱利奥·恺撒》就是如此。如果觉得雅克布斯有些闷,那么就来听一听库尔蒂斯的版本,与前者相比,这一录音给人的突出感觉是明快的色调贯穿始终,非常有力度,特别有气势,同时对于细节也是颇为精心,或许这是该剧目前最好的版本,要想超越也未必那么容易,克里斯蒂的现场DVD大概是唯一可与之并列的版本了。

  《朱利奥·恺撒》不仅是亨德尔最恢宏的歌剧之一,其好听的唱段为数也不少,所以整部剧听下来并不会觉得乏味。朱利奥·恺撒的饰演者、女中音勒米厄(Marie-Nicole Lemieux)的歌声坚实而有力,以第一幕第九场的咏叹调“Va tacito e nascosto”(静悄悄的和隐秘的)为例,这也是我非常熟悉的唱段,铜管乐柔和的吹奏带着庄重的表情,在它那富于节奏感的伴奏中,歌唱者以同样庄重的表情进行演唱,且歌声中充溢了自信满满的情绪。克莉奥佩特拉的饰演者女高音高汶(Karina Gauvin)有着非常戏剧性的嗓音,第二幕第七场的咏叹调“Venere bella”(美丽的维纳斯)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的歌声中弱音与强音交替,给人的感觉变化不断,作为伴奏和间奏的铜管乐十分明亮——从这两段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个团在铜管乐方面水平一流,而众所周知的是古乐中的铜管乐器是最难把握好的。

image.png

  库尔蒂斯指挥该剧的录音既然能够深得我心,至少说明他对亨德尔的诠释是我所期待的,所以,随后我又找来几部他指挥的亨德尔歌剧,包括《阿尔辛那》(Alcina)、《罗德琳达》(Rodelinda)和《阿里欧丹特》(Ariodante),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精彩的录音。

  其中的《阿尔辛那》,或许是我新收集的几部亨德尔歌剧中最温情脉脉的一部,至少本人是这样的感觉,从序曲的演奏到次女高音迪多纳托(Joyce DiDonato)的歌声,都是那样沁人心脾,尤其是迪多纳托塑造的阿尔辛那,十分温婉可人,她的第一首咏叹调“Di', cor mio, quanto t'amai”(告诉他们,心爱的,我有多么爱你)出现在第一幕第二场,演唱得深情而投入,特别是有着非常高的格调,这在我看来,是对亨德尔的标准诠释;再如她演唱的第三幕第六场的那首咏叹调“Mi restano le lagrime”(留给我的只有泪水),所表达出的伤感情绪,真可谓情到深处,不能自拔,即便如此,歌声依旧是优雅而高贵的。

  不仅女主角,这个录音的所有演唱者都相当出色,饰演鲁杰罗(Ruggiero)的次女高音博蒙特(Maite Beaumont)嗓音持重却不失活跃,她演唱的第二幕第三场的咏叹调“Mi lusinga il dolce affetto”(我沉浸于甜蜜的爱意),在幽幽的歌声之中,发自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被有节制地表达了出来;同一幕第五场,女高音高汶(Karina Gauvin)演唱的摩尔迦娜(Morgana)的咏叹调“Ama, sospira, ma non t'offende”(他爱着,并渴望着),给人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独奏小提琴始终伴随在歌声左右,构成了器乐与人声的奇妙的二重唱,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让人感觉它具有浪漫时期歌剧咏叹调那样的情感表达。

  器乐的运用在歌剧中的不少唱段中得到了精心的设计,再如第二幕第六场博蒙特演唱的Ruggiero另一首咏叹调“Mio bel tesoro”(我最高贵的爱情)以竖笛与次女高音的歌声相呼应,竖笛轻盈的乐音与爱之表白的激情歌声之间构成了奇妙的和谐——这不禁让人想到普契尼在那首咏叹调中所颂赞的“奇妙的和谐”。

image.png

  这部歌剧的主要人物以女声角色占了多数,总共五位——另外两位是女中音普里纳(Sonia Prina)饰演的布拉达曼特(Bradamante)和女高音切里希(Laura Cherici)饰演的奥博托(Oberto),而男声角色仅两位,即男高音伦斯堡(Kobie van Rensburg)饰演的奥隆特(Oronte)和男中音普里安蒂(Vito Priante)饰演的梅利索(Melisso),二人点缀在众女声之间,反倒有些更为招眼。其中,第三幕第二场伦斯堡演唱的奥隆特的咏叹调“Un momento di contento”(一个快乐的时刻),以轻柔而甜蜜的歌声,表达出一种欢欣的感受;第二幕第一场的“Pensa a chi geme”(想起她所经历的伤心往事)是全剧中梅利索唯一的咏叹调,普里安蒂表现出了一种忧心忡忡的状态。

  就整体而言,个人觉得这是我所听过的亨德尔最为抒情的歌剧之一,他为五位女声角色所写的咏叹调尤为出众,并且数量不少,还非常好听,这让你不得不喜欢它——以至于,当我要听亨德尔歌剧,总会首先想到这部。

image.png

  《罗德琳达》也是非常吸引人的一部歌剧,“序曲”及“小步舞曲”之后,第一幕第一场开篇的罗德琳达的咏叹调“Ho perduto il caro sposo”(我失去了亲爱的夫君)即引人入胜,这是一首忧伤的哀歌,花腔女高音克尔米斯(Simone Kermes)一亮相就以她那抒情的歌喉征服了听者。接着,在一段罗德琳达与格里摩纳尔多(Grimonaldo)的宣叙调之后,她演唱的另一首咏叹调“L'empio rigor del fato”(命运的无情打击)则又是戏剧性十足的,歌声充满了激愤之情,两首咏叹调之间的情绪既是截然不同的,又有着非常自然的情感衔接。克尔米斯对于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变化,始终把握得非常细腻且到位,直到第三幕第四场的咏叹调“Se'l mio duol non è sì forte”(如果我的悲伤不是足够强烈),她的歌声以悲伤之情展开,向上帝深切地倾诉,真切地祈愿,使得全剧情感的表达最终抵至高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