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北伐的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相?

  三国记载,诸葛亮多次北伐,有胜有败,祁山,斜谷,陈仓曾经开辟多个战场。但最终因年老多病,操劳过度,病死于五丈原军中。但是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真的是如世人所说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嘛?

image.png

  首先,诸葛亮北伐战前准备充足。刘备死后诸葛亮知道国中损耗很大,所以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来休养生息。边界不与外部沟通,安心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把民生搞大搞强,古代的农耕经济是支持战争的很大一方面,即便是后来的曹操曹丕也做出了很多鼓励人民事生产作业,开垦荒地,富国强兵。可见国家战斗力与人民息息相关。

  其次,诸葛亮在蜀地休养生息三年之后,首先做了一件小事,那就是平定南方,说是小事但是意义重大。刘备死后,南方动乱,(蜀地的南方是今天的云南贵州一带)国力恢复之后他带领精兵良将去平定南方,一方面锻炼自己招募的新兵,熟悉山地作战,为以后的北伐800里出祁山做准备。并且招募了当时的青羌人组建军队,为后来的飞军。,在北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也充分调用南方各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蜀南富庶之地,有了战略资源就可以支撑北伐,后勤无忧。南方作战中,七擒孟获广为流传,最终收服了孟获这员大将,成为蜀中将军。

image.png

  古代打仗,一为钱,二为人,国力充足,国家有钱了才有战斗力,同时休养生息也补足了人口,蜀地易守难攻,同时发展也受到抑制。作为三国里最弱的蜀国去攻打最强的曹魏,实力悬殊。当时曹魏人口军队都是蜀国的四倍以上,但是诸葛亮还是去了,并且义无反顾。聪明一世的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个决定那?

  第一,诸葛亮自知时日无多。众所周知,刘备死后托孤诸葛亮于白帝城,而后诸葛亮作为丞相和养父不论朝中大事小事全部精心安排,用心较多,精力损耗较大,心劳日绌,身体大不如以前。所以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重见恢复汉室的统一大业。

  第二,诸葛亮自认为占了天时。所谓的天时,指的是当时的政治环境,在蜀国兵力日渐强盛的状态下,发动四十万大军北出祁山,而天下民心还是向汉的大背景下,恢复汉室指日可待。但是圣人终有一失,在他领导下的蜀国虽闭关锁国恢复经济,同时把信息沟通交流也阻断了,他不了解当时北方曹魏集团的强大。同时,当他第一次北出祁山之时,祁山外的南安、天水、安定纷纷投靠了浩浩荡荡大军的蜀国,反叛魏国。更让诸葛亮认为统一汉室大势所趋,被蒙蔽了双眼。

  三国时期以弱胜强的例子很多,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北方集团军与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等等。战争想赢,天时地利人和起很大的作用。以少胜多的战例天时地利至少占一样,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天时;赤壁之战,在水上作战,北方军队大多没有经验,而孙刘占尽了地利。而诸葛亮北伐自认为占有天时,可以一战,地利人和也不占优势。所以才决议北伐。绝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而是“以为有可为,而努力为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