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最后一次野蛮的火花

  列宁曾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一战前,俄国虽然号称世界第五大工业国,实际上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全国人口的80%是农民,出口额的74%是农产品和木材。同英、法、美、德等西方列强相比,俄国工业不仅技术上非常落后,而且对外国的依赖性很大。战前,俄国从外国进口的机器占37%,重要设备和车床的自给率不到33%。全国40%的冶金工业、50%的化学工业、90%的采矿工业和几乎100%的石油工业都是外资。就规模来说,俄国工业只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2.7%,仅有美国的7%,德国的17%,英国的22%,法国的40%。

  在政治上,沙皇俄国更是黑暗和反动。沙皇尼古拉二世治国无方,镇压革命却非常凶残,得了一个“血腥沙皇”的绰号。他曾残酷地镇压了1905年的革命,把成千上万人送往刑场和流放地。但国内反抗沙皇的斗争仍风起云涌,工人的罢工运动更是声势浩大。根据官方大大缩水了的数字,在1912年参加罢工的有72.5万人,而在1913年有88.7万人。尼古拉二世把俄国拖入一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转移国内的阶级矛盾。

image.png

  1914年,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以及家人合影

  正如十年前的日俄战争一样,一战唤起了俄国人的爱国热情。全国各城市都停止了罢工。工人扔掉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而捧起了尼古拉二世的肖像。全国城乡响彻着同一个声音:“一切为了保卫神圣的俄罗斯,一切为了我们的国家、信仰和沙皇。”首都居民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支持沙皇政府对德奥的作战。“打倒德国”的口号响彻首都天空。1914年7月26日,尼古拉二世来到俄国杜马议会。议员们一起向沙皇狂热地致敬,拥护政府进行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在议会一片歇斯底里的“爱国”声浪中,也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曲调:社会民主工党的议员按照领袖列宁的指示,当场退场以表示对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抗议。他们发表的宣言给沙皇泼了一瓢冷水:“这场战争将彻底擦亮欧洲民众的眼睛,他们将看清使他们遭受苦难的暴力和压迫的真正根源,这是最后一次野蛮的火花。”

  一战爆发后,由于俄国工业在规模和技术上的落后,根本无法为前线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当时,前线每月需要2.5亿发子弹,但俄国每月只能制造4000万发;前线每月需要150万发炮弹,但俄国每月只能制造5万发。1915年8月,前线俄军约有1/3的士兵没有枪支,只能等待从阵亡或受伤的同伴手中接过武器。在德军压倒优势的大炮和机枪面前,无数俄国士兵化为战场上的冤魂。仅在战争的第一年,俄国军队战死疆场的就达140万人,另有97.5万人进了德奥的战俘营。前线的屡战屡败和巨大伤亡,很快使民众的“爱国激情”冷却下来,促使人民思考这场战争的本质。反战运动开始在前线和国内不断出现。

image.png

  尤苏波夫亲王(左)剌杀拉斯普京的地下室情景重现

  战争使俄国国内的经济严重恶化。为了支付庞大的战争费用,沙皇政府大量举借外债和滥发纸币,导致外债猛增和通货膨涨,给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由于能源和原材料被优先用于军工,大量的工业企业在战争中破产倒闭。战争期间,近半数的劳动力被征召入伍,约200万马匹和其他牲畜被调为军用,导致了国内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下降。这直接造成食物的短缺和价格飞涨,城市面包店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全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如布尔什维克所预言的,这场战争成了沙皇制度垮台的催化剂。

  “打倒沙皇君主制”

  1915年9月,为了挽救前线的接连失败,沙皇亲自担任了俄军最高统帅。这样一来,他就必须自己承担打败仗的责任,而不能像以前那样寻找替罪羊了,结果是他在国人面前更加威信扫地。沙皇御驾亲征的另一个后果是,由于他长年待在前线的大本营里,使首都的宫廷完全被皇后把持。这位皇后宠信一位妖僧拉斯普京,任由他秽乱宫廷、干预朝政,致使原本就腐朽不堪的沙皇政权雪上加霜。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曾在他的作品中,把俄罗斯描写成到处是贪官和污吏。

  拉斯普京的胡作非为,使俄国的贵族们终于忍无可忍。尤苏波夫亲王、德米特里大公等人密谋除掉他。1916年12月29日,尤苏波夫以他美丽的妻子为诱饵,将拉斯普京诱到他的宫殿里杀死。事发后,整个俄国首都人人称快,而沙皇夫妇却如丧考妣,下令逮捕了几位谋杀者。德米特里大公的父亲来到沙皇面前,向这位侄儿请求赦免自己的儿子。尼古拉二世问答他说:“任何人都无权杀人。”这位皇叔怒不可遏地斥责他说:“任何人都无权杀人,只有你这个行过登基涂油仪式的君主除外,你在纵酒与打台球之余,大笔一挥,就判处成千上万人死刑!”最后,尤苏波夫亲王和德米特里大公被流放外地。

image.png

  一战时期俄国军队军服

  拉斯普京事件,充分暴露了沙皇制度的腐朽透顶,使摇摇欲坠的沙皇政权更雪上加霜。当时,有识见的人都看出沙皇垮台已迫在眉睫。12月末,尼古拉二世的堂叔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大公在首都的一家贵族俱乐部里宣称:“元月1日,皇族的所有人按制度都要在冬宫团聚,亲吻皇后的玉手。但1917年的元月我不会去那儿!让那些奸臣们去吻这个坏女人的手吧!……她就是那条人们经常谈论的,但谁也没见过的多头毒蛇。”第二天,宫庭的事务大臣向这位亲王宣布,沙皇命令将他流放到外地2个月。这位亲王嘲笑说:“我将会提前返回首都,因为过不了两个月皇位就要被推翻。”亲王在流放途中遇到了一位杜马议员,这位议员也预言说:“(沙皇)很快就要彻底垮台了!”

  1916~1917年的冬季是严寒而漫长的。1200英里长的俄军战线上,几百万士兵在冰天雪地中熬着这酷寒的冬季。前方的士兵忍饥挨饿,后方的人民食不裹腹。俄国革命的风暴终于开始了。1917年年初,俄国的罢工达到了战时的最大规模。1917年1月9日,即著名的“流血星期日”纪念日,仅彼得格勒城就有15万人罢工。罢工的巨浪席卷俄国的各大城市。在这些示威游行中,“反对战争!”“打倒沙皇君主制!”的口号响彻天空。就连驻军也对罢工表示同情。

  军队掉转枪口

  3月3日,彼得格勒当局关闭了全市最大的普梯洛夫工厂,这直接成了沙皇倒台的导火线。该厂的成千工人旋即走上街头示威。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向市中心进发,沿途其他工厂的工人不断加入,许多正在排队购买面包的妇女也涌入了队列,声势十分浩大。

image.png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布尔什维克的彼得格勒党委会号召工人罢工,并举行示威来纪念这个节日。工厂的女工们走上了首都大街。“打倒战争!”“打倒沙皇!”“把在战壕里的丈夫还给我们!”口号震动了彼得格勒灰色的天空。男工们纷纷加入,游行者达9万余人。一时全城鼎沸。

  3月10日,游行人数增至25万人。几乎所有工厂都停工,连商店也关了门。成千上万各色衣着的人涌上街头。最令人注目的是,众多的大学生、知识分子、小官员甚至军官们,也高唱着马赛曲加入了游行队伍。几十万人的游行大军高擎红旗向市中心进发。游行队伍一路解除了警察和宪兵的武装,把他们的武器据为己有。

  沙皇的回答仍旧是武力解决。此前不久,他已经做好了应付首都骚动的准备,将彼得格勒军区与北方战线分开,由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直接统辖。首都的警察和宪兵都配备了机关枪,只要一声令下就可把城市大街化做屠场。3月10日,尼古拉二世诏令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哈巴洛夫:“将京都骚乱悉行制止”。于是,军警在屋顶和角楼架起了机关枪,准备向游行示威的群众射击。

  但是这回武力镇压的法宝不灵了,作为政权支柱的军队调转了枪口。在这一过程中,游行队伍中的女工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些手无寸铁的女工们昂首挺胸,站到了严阵以待的军队面前,呼吁他们不要向工人开枪。在这些视死如归的女性面前,不仅普通的军队,连最忠诚于沙皇的哥萨克也发生了动摇。在有的广场,哥萨克向企图驱散示威的骑警们开了枪;在喀山教堂附近,军队从警察手中把一些被捕的工人解救出来。以致有人说,沙皇是被女人推翻的。

  3月11日,首都市区开始爆发战斗。工人大军一再想冲入全市的最主要干道—涅瓦大街。当时军队尚未完全站到起义者方面,训练有素的官兵们轻易就击退了他们的进攻。维堡区的布尔什维克组织开始认识到:没有军队的支持,要推翻沙皇是不可能的。他们马上决定争取军队,号召工人和士兵联欢。这一努力当天就结出了硕果,彼得格勒的军队纷纷开始转变。

  海军部大楼尖塔顶部的金色船形风向标是圣彼得堡最显眼的地标之一

  首先是巴甫洛夫近卫团的一个连,闻听本团的部队对工人开了杀戒,立即荷枪实弹、全副武装开往涅瓦大街去保卫工人,并在途中对人们憎恨的警察一路开火射击。他们的行动立即在许多部队中起了连锁反应—士兵们站到了工人方面,掉转枪口对准他们的军官。

  3月12日,前一天还对工人进行镇压的禁卫军一个团,率先哗变并打死了本团的军官。邻近的两个团立即开来会合。这近一个师的士兵随即雄壮地开赴维堡区,与成千上万的工人汇合在一起。工人和士兵的联合大军分兵四出,向全城各重要目标推进。

  彼得格勒市横跨在涅瓦河上,涅瓦河数十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支流,把全市分割成上百个岛屿,由500多座桥梁把这些岛屿连成一片,形成面积广大的彼得格勒市。若是在往常,忠于政府的部队只要守住这些桥梁,或者干脆把桥梁旋开,就可以使进攻的军队干瞪眼。然而上天注定了要沙皇灭亡,这场起义发生在酷寒的3月,涅瓦河的大小河流全都冻结。因此,起义的队伍迅速跨越坚实的冰面,席卷了整个彼得格勒市。

  市内的兵工厂、弹药库、炮兵总部相继被占领,这里存放的大量武器迅速装备起了工人队伍。全城到处都是手持纳甘-莫辛步枪的工人和士兵,无数逾尺长的刺刀形成一片片森密的刀丛。造反者如狂澜巨浪般在各大街上势不可挡地推进。市区所有的火车站都被占领,市内电话也被切断了。

  城内惟一顽抗的据点是海军部大厦。这座长达400米的大厦建成于1823年,是俄罗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其护卫舰形状的风标被视为首都的标志。它紧邻着俄国最高权力所在地—冬宫。大厦塔楼上架设着海战用的探照灯,对着涅瓦大街来回地扫射着,雪亮的灯光把大街照得一片通明。这里的士兵们奉命向起义者开枪射击。军官们嫌士兵的射击技术差或不够卖力,干脆从他们手里夺过步枪亲自射击。起义队伍在这里的进展一时受到阻滞。

  沙皇在大本营得知首都的骚乱后,起初以为工人是像以往一样要面包,并没有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当他得知街头标语上写着打倒沙皇时,便下令军队开枪镇压。但军队根本不听他的命令,纷纷掉转枪口对准沙皇政权。据统计,3月11日晚军队参加起义的只有600人,但12日早晨就增加到10200人,中午又增加到25700人,晚上更高达66700人。全城几乎都被起义军民所控制。

  尼古拉二世派伊凡诺夫将军统率一支军队,十万火急地开往京城。伊凡诺夫曾担任俄军西南战线的司令官,在俄军中称得上一位有威望的老将,但就连他也驾驭不住手下的士兵了。当这支军队开到首都近郊,与前来迎击的军队相遇时,两军的士兵竟然联欢起来。伊凡诺夫见状赶紧逃回了大本营。

  3月13日凌晨5时,沙皇的装甲专列从大本营开往首都。在接近首都的一个车站,捣乱的铁路工人有意扳错道岔,使专列进入了备用线而无法前进。沙皇只好换乘马车逃到北方战线司令部,躲在那里观望局势。他听到的是越来越不利的消息:京城的老近卫军们也纷纷倒向革命,最后连军官们也都背叛了沙皇。

  首都周围的驻军听到起义消息,也纷纷倒戈响应首都的革命者。无数队伍戎装齐整地向城内开进,驰援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在皇村保卫沙皇家庭的一支海军近卫军,也由沙皇的一位堂弟率领投向起义者方面。3月13日,站到革命方面的军队已达12万之多,连彼得保罗要塞的卫戍部队也倒向革命。就在这天,彼得格勒城内最后一个顽抗的堡垒—海军部大厦宣布投降。

  尼古拉二世的弟弟和妹妹,中间男性为米哈伊尔大公

  3月14日,首都附近的重要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也宣布起义。到3月15日,倒向革命的军队已达17万。赫尔辛基的士兵也举行起义。由于彼得格勒附近的军队纷纷倒戈,沙皇的讨伐军在半路就被阻拦住了。整个首都牢牢掌握在起义军民的手中。

  全国各大城市的民众也纷纷响应。莫斯科收到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电讯后,全城工人立即开始政治总罢工。莫斯科街道涌满了示威游行的人群。同彼得格勒情况一样,游行队伍解除了警察的武装,争取军队士兵,夺取了军火库。到3月1日傍晚,除两个军校的士官生外,莫斯科的卫戌部队已全部投向革命。

  此时,沙皇不但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也失去了官僚、资本家甚至军部的支持。杜马会议主席罗坚科告诉沙皇说:“如果还想保全罗曼诺夫王朝,你惟一的选择就是退位。”沙皇向各战区的司令们征询意见,西北方面军司令鲁兹斯基、西南方面军司令勃鲁西洛夫等都主张沙皇逊位,黑海舰队司令高尔察克海军中将没有表态,只有罗马尼亚方面军司令萨哈罗夫支持沙皇。

  3月15日,尼古拉二世被迫签署退位的诏书。他想传位给自己的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但这位大公知道帝制已经声名扫地,明智地在3月18日签署了退位文件。于是,统治俄国长达304年的罗曼诺夫王朝,以及存在了371年的沙皇制度宣告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