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赵光义为什么如此抗拒迁都洛阳?
2019-05-31 11:22:59 陈玄风 张先 昭庆公主 夏竦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光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赵匡胤做了皇帝之后,一直把弟弟赵光义当做接班人来培养,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这种想法似乎有了一些动摇。种种迹象都让赵光义敏感的神经紧绷了起来,赵匡胤在这件事情上又是怎么做的呢?

  人心其实是靠不住的,人性有时候也是靠不住的,因为它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同时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改变,人心其实也是会改变的。对于赵匡胤的每一个变化,我相信最敏感的人一定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赵匡胤的任何一个变化都会影响到他未来的政治前途,而对于他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了。其实我相信有几件事情对赵光义来说,一定是让他非常恐惧的。

  大家还记得那个吴越国的国君钱俶到首都来给赵匡胤拜寿的事情吗?他来了之后,赵匡胤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临走的时候给了他一个包裹,然后那个包裹里全都是群臣交来的报告,全都是要求赵匡胤把钱俶扣留在京师。就是在那一次,从来没有参加过国事活动的赵德昭,也就是赵匡胤的长子,被赵匡胤派出去几十公里去迎接这个钱俶,这是第一件事情。

image.png

  第二件事情,就是赵匡胤的二儿子赵德芳,他也是从来没有参加过国家的那种正规的政治活动的,但是在招待钱俶的那次国宴上面,赵德芳也出席了。有一种说法还认为,这次国宴的欢迎仪式就是由赵德芳主持的,那个时候赵德芳年纪还很轻,大概只有十七岁不到,他的哥哥赵德昭已经有二十多岁了。赵德昭作为皇帝的代表出去几十公里迎接客人,然后弟弟德芳也参加了这个国宴,这两件事情,我想很有可能在赵光义的心里引起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因为他哥哥从来没有立太子,也从来没有扶持过他的这两个侄子做任何的事情,现在突然开始做正事了,还把他们推到了这种国事活动当中去。这对于赵光义来说,是挺吓人的一件事。

  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在赵匡胤临死的那一年,曾经回他的家乡洛阳,准备要把国都从开封迁到洛阳去,其实赵匡胤如果真的迁都的话,他绝对是对的,从一个国家的政治地理上面来讲,开封确实不是一个是个做首都的地方。开封周围没有什么险要可守,除了一条黄河之外,没有天然险关要塞来包围这个地方,赵匡胤提出来要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开封是四战之地。要保卫开封,你就得养大量的兵驻扎在开封周围。而这大量的兵,每年要耗费大量的财政支出。如果不迁到洛阳去,赵匡胤觉得国力迟早有一天会被耗尽的,所以要赶快迁都,这是一个特别正确而且有深远眼光的决策。

  赵匡胤在位期间,曾将想把都城迁往洛阳,这从战略环境和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都是一个明智的决策,但是却遭到了朝中很多人的反对,赵光义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这些反对的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在支持赵光义,但是最终使反对生效的人是赵光义。据说赵光义说了很多理由,最后说了一句屁话居然还生效了,叫做“在德不在险”。就是说,无论你是一个皇帝还是普通人,你不需要险关要塞,你只需要把你自己的德行给弄好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的以德治国。

  其实我们知道,所谓的以德治国,这真的是儒家意识形态忽悠皇帝欺骗百姓的一句话,因为在中国,每朝每代都在讲,但是却从来没实现过。因为所谓以德治国,所谓在德不在险,是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皇帝本人的德行上面,而我一讲再讲,我们所有的生活经验和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人性是靠不住的,必须要用法律来制约、来平衡、来约束,才可能把一个国家治理好。靠个人的德性,永远不可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史书记载说,赵匡胤默然,大那是这也不意味着他就放弃了。他想要迁都的这个想法,赵光义之所以这么强烈的反对,有很多后来的学者都明白的。因为这个开封府是他经营了十五年的地方,他所有的根基,所有的人脉,所有的社会基础都在开封。到了洛阳之后,重新建立起来洛阳新的这种系统,那么他的势力一下子就会被打掉。所以迁都之意,在他那里受到了特别坚决地反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