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皇帝明明有16个,明帝陵为何却只有13个?哪3位不在帝陵中呢?

  古代中国华夏民族们极为高度重视身后事,这促使陵墓文化艺术非常风靡。古时候,即便是平民百姓必须取出省吃俭用来下葬亲人,何况王室贵族与國家的主宰者----皇上。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帝陵的规模大多十分庞大,明帝陵自然也不例外。普通人希望落叶归根,皇帝则希望死后葬入自己提前修建好的帝陵,与先祖以及妃嫔们葬在一起,这就使得中国古代除朝代更迭以外,帝陵大多集中在一个位置。不过明朝却是一个例外,有明以来,共计十六位皇帝,但却只有“明十三陵”,那么,其余的三位皇帝呢?

  其实,在朱棣以前的两位皇帝都没有葬在明十三陵。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定都南京,所以陵墓亦修建在南京。朱元璋去世以后,葬在南京钟山,被称为明孝陵。如果太子朱标没有早死,燕王大概是不会有反心的,只可惜朱标早死,年幼的建文帝即位。建文帝终究还是太过年轻,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在全面占优的情况下被朱棣打败。

  朱棣攻入都城以后,宫殿里燃起大火,朱棣在肃清所有阻拦势力以后,立刻命人熄灭大火。在大火当中,朱棣只找到几具烧焦的尸体,无法辨认。没有人知道建文帝的下落,有人说他已在宫中自焚,也有人说他出家为僧,总之此事成为一桩悬案,至今未解。而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又不承认他是皇帝,他自然没有帝陵。

  三位当中的两位已经揭晓,许多人不免想到最后一位是明朝的悲情皇帝,崇祯帝,不过最后一位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还真不是朱由检。崇祯自缢以后,李自成一方面出于拉拢的目的,一方面钦佩崇祯,于是将他葬在思陵当中。

  思陵本是崇祯宠妃陵墓,朱由检葬在里面以后,它自然升格为帝陵。不过明朝后期财政已经极度困难,再加上崇祯是一位简朴的皇帝,所以思陵的规模不要说跟帝陵相比,即使是与以前的贵妃墓相比,也显得十分寒酸。

  在思陵旁边,还有一座陪葬墓,里面葬着的是崇祯的贴身太监王承恩。在崇祯最艰难的时刻,身边陪着的,只有这位忠心的太监。李自成对王承恩很是感慨,于是将他葬在思陵附近,而清朝建立以后,也多次为王承恩立碑,以嘉许他的忠心。

  清朝灭亡以后,许多清朝帝陵遭到劫难,而思陵亦没有逃过此劫,屡遭毁坏。当地的土匪两次打开地下墓室,将里面本就不多的陪葬品全部盗走。随后国军要在这里修建炮楼,于是将地面建筑大量拆毁,只留下一部分地基。直到建国以后,思陵才得到重视与保护。

  而说回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他其实是第七帝朱祁钰。朱祁钰在其兄英宗被俘,宫中无主的情况下,被拥立为帝。然而朱祁镇不仅没有被瓦刺杀害,反而被放了出来,他策划政变,最终回到都城复辟,重新坐回帝位。英宗害死朱祁钰以后,不承认他是皇帝,将他修建的帝陵捣毁,随后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下。

  其实帝陵是一个朝代的见证,尤其是明朝。明孝陵见证着明朝的建立,而朱允炆的下落不明则是明朝的转折点,崇祯为兄长修建的帝陵残破不堪象征着明朝的衰败,而崇祯帝最后连自己的帝陵都修建不起,被葬在妃子墓中,则意味着这个曾经辉煌的王朝走到尽头。不知被葬在明十三陵的诸位皇帝们,他们在面对着明孝陵的朱元璋时,该作何感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