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臣孙嘉淦:敢直谏雍正,还告诫乾隆远离和珅
2020-01-03 10:18:04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嘉淦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

  孙嘉淦的耿直,屡屡得罪皇帝,可谓是当面触犯“龙颜”。他这种做法,简直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出人意料的是,这样的劝说方式,往往还能收到不凡的效果。

image.png

  康熙皇帝晚年时候,各位皇子之间互相争夺储君位置,已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康熙去世之后,有一人终于在尔虞我诈、刀光剑影之中获得了胜利,他就是雍正帝。

  民间对于雍正帝的即位颇有微词,而且雍正帝的性格也异于常人。表面上看,他并不是一位容易被说服的君主,但事实上,雍正皇帝的才干和度量,并不在其父之下。在他刚刚登基时,满朝文武都不敢贸然进谏,只有孙嘉淦上疏建议雍正帝“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

  可想而知,这份奏折一上,人人咋舌,雍正皇帝看后更是勃然大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封奏折颇有“含沙射影”的嫌疑:在皇室的储位斗争尚未平息之时,孙嘉淦要求“亲骨肉”,自然会惹怒雍正帝。

  雍正帝决定要严惩这个不知好歹的狂妄之士,身边的内阁大学士朱轼说话了:“这人虽然很狂妄,但是为臣十分佩服他的胆量”。雍正帝听闻此言沉默许久,笑着说:“我也不能不佩服他的胆识”,随即提升孙嘉淦为国子监司业,这件事传为美谈

  谁也没有想到,孙嘉淦竟然因祸得福,从此以后被朝廷所倚重,他“直”的名声,也传于朝廷内外,正如雍正帝所说:“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

image.png

  孙嘉淦的《三习一弊疏》,告诫乾隆远离和珅这样的小人

  乾隆皇帝登基后,同样十分赞赏孙嘉淦的人品,他很信任孙嘉淦,将正在河东盐政做官的孙嘉淦召回,委以右都御史的重任。

  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孙嘉淦这不仅是升职了,还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难能可贵的是,孙嘉淦并没有“谢主隆恩”,而是有上疏一本,名曰《三习一弊疏》。这封奏折里面的内容为何?

  “三习”就是三种恶习,简略地说,就是如果皇帝喜欢听阿谀奉承,长以此往就会慢慢变得不爱听实话;喜欢阴柔谄媚的言辞,不加控制就会慢慢厌恶刚正之人;打心里喜欢顺从的人,就会忽视甚至敌视恶言直谏的人。也就是说,孙嘉淦的上疏,就是想要让皇帝远离小人,不要唯我独尊、自以为是。

  遗憾的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听从孙嘉淦的告诫——他后期宠幸和珅,由此可见孙嘉淦是有先见之明的。

  这封奏折一上,百官哗然。在他们看来,皇帝刚刚登基,连满族大臣都不敢说的话,孙嘉淦一个汉人竟然直言不讳地说出来了,这成何体统!

  乾隆帝何等心胸,他见到孙嘉淦竟然敢这么“直”,并没有像雍正帝那样,还要大怒之后沉吟一阵才缓过神,而是直接就对孙嘉淦表示了欣赏和赞许,果断将他晋升为刑部尚书。

  孙嘉淦为官数十载,辅佐了三位清朝皇帝,虽然遇到过两次被贬,他并没有因此而萎靡不振,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他都依旧向皇帝直言进谏。所谓“每事必廷诤”,乾隆皇帝经常调侃他:“你又用古时贤大夫的样子来对待我啦”。

  事实上,孙嘉淦不仅为人刚正不阿,而且还十分廉洁,是难得清官。但是因为他“直”的名声广为流传,甚至掩盖了他为政时的功绩。他“抚民以宽,待士以礼,断狱以平”,百姓对他的评价颇高。

  孙嘉淦告老还乡,带十车砖头充面子

  随着岁数越来越大,孙嘉淦感觉自己力不从心,归乡的念头也时时萦绕在他的脑海中。六十三岁的孙嘉淦终于决定辞官告老还乡,但是他却感到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都讲究“衣锦还乡”,试想,孙嘉淦身为一个朝廷大官,退休回家之后两手空空,就算他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如果两袖清风,未免会受到乡亲父老的嘲笑。无奈之下,他只好找来十几个木箱,装满砖头,装作是皇帝赏赐的财宝,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乡去了。

  有不怀好意的人向乾隆帝汇报:孙嘉淦拉着十几箱财宝回乡了!乾隆帝得知后十分生气,心想这孙嘉淦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清廉嘛!经过一番探查,乾隆发现箱子里装的只不过砖头而已,因此他很受感动,下令将砖头换成了真金白银,以此来奖励孙嘉淦的刚正不阿和清正廉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