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折不弯的王安石,他的诗词却不“王安石”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安石的诗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纵观我国古代诗词史,绝大多数诗人都有着一种极深的寂寞感,且往往不被一般人理解。所以在古诗词中,你会发现有很多将这种寂寞感,写得极真切极深刻的名篇佳句。譬如,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岳飞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等,不胜枚举。

image.png

  但诗人的这种寂寞感,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孤独、孤单等情绪又不同。它主要是诗人高远的理想与无常现实之间的冲突,所引发的一种生不逢时的寂寞感。并且这种寂寞感,往往伴随着诗人的失意而出现。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词《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便是北宋词人王安石第二次罢官,归隐钟山期间所作。

  表面上王安石这首词,是在描写他晚年归隐后的闲适生活,实际上流露了他归隐山林后的寂寞之情。全词构思精巧,意境优美,情调深沉、悲凉,尤其最后两句“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将寂寞写到了极致,惹人心疼。也许因为王安石这首词,它本身算是一首集句词,所以并不知名,甚至可以说比较冷门。

image.png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首先,词的开篇两句“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王安石对自己隐居之地的环境进行了描写。即很大的一个庭院里,有一半是青苔,门前曲折的白沙道,则和婉转的溪流萦绕在一起。这里前一句“百亩中庭半是苔”,出自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后一句“门前白道水萦回”出自李商隐《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image.png

  如果仅仅只是看这两句,倒不失为一个优美、清闲的环境。但王安石紧接着又说了“爱闲能有几人来”,即爱好清闲的人又有几个呢?由此可见,庭院有一半是青苔,并不是词人有意为之,而是因为门庭冷落,无暇打扫所致。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了王安石没有罢官前的门庭若市,以及所谓的志同道合。但随着他的罢官,却没有能懂他内心之人了。

  所以这首词的上片,便是旨在营造一种凄凉氛围,以衬托王安石的寂寞。然后,我们接着看词的下片“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也就是说我这小院和回廊,在本该热闹的春天里,也都是寂静无声的,只有山坡上、溪水边栽着三三两两的桃树和杏树,可是它们又是为谁凋谢为谁开放的呢?

  这里的“小院”句语出杜甫《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山桃”句语出雍陶《过旧宅看花》:“山桃野杏两三栽,树树繁花去复开”;“为谁”句语出严恽《落花》:“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虽为集句,但王安石显然造出了自家意境。它看似写桃和杏,实则是以桃和杏比喻自己,突出内心的寂寞的感。

  试想一下,山里的桃花、杏花开放了,但没有人去欣赏,它们再美,再香又有什么用呢?对应王安石的话,便是他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失败后,就成了这山中的桃花、杏花一样,无人问津,只能独自零落荒寂。可见晚年的王安石,心中堆积的是一种“人走茶凉”的寂寞之情。纵观王安石的这首词,虽然相对来说并不知名,但写出了他晚年的寂寞,惹人心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