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孙权的一生,你是否真的读懂了孙权这个人?
2020-08-03 16:21:05 孙和 孙休 孙亮 孙皓 孙登 孙权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孙权的故事。

  宋宁宗嘉泰三年,在家赋闲了八年之久的辛弃疾,再一次被朝廷用。

  此时,他已年过六旬,鬓白如霜。

  当得知朝廷准备对金国用兵时,老态龙钟的辛弃疾似乎一瞬间变得容光焕发。

  北固亭下,江水悠悠,放眼望去,豪情顿生,他不由得脱口而出:“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稼轩口中盛赞的“孙仲谋”,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孙权。

  纵观孙权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喜,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叹。

  年少时,他意气风发,英雄了得;

  中年时,他鼎足江东,纵横捭阖;

  却不想在晚年时,活成了一个狂妄自大的昏庸之人。

  能善始而不能善终,也许,这便是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吧。

  少年能扛:肩有多宽,路有多远

  孙权自小便显露出“异于常人”的风姿,他不仅长相清奇,而且性度弘朗,因此深受父兄喜爱。

  不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

  在孙权九岁那年,父亲孙坚在征讨荆州的战斗中死去,年幼的孙权遭遇到人生第一次打击。

image.png

  从此,他不再拥有父爱,不过好在他还有一位长兄——孙策。

  古人常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失去父亲后,孙权便跟在孙策左右。

  孙策有意培养这个弟弟,便给他安排一些内部事务来做。

  于是,年仅十五岁的孙权被任命为阳羡县长。

  孙权虽然年纪轻,但却本领非凡。

  阳羡在他的治理下,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面貌。

  孙策对孙权寄予厚望,而孙权也尽心竭力地辅佐兄长,只可惜,正当他还想跟着兄长学习更多本领时,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打击悄然降临了。

image.png

  建安五年,孙策遭人刺杀。在临死前,他把自己的妻儿老小,把江东的基业统统托付给了孙权。

  就这样,未满20岁的孙权成了江东基业的继承人。

  在父兄相继离去的情况下,他不得不长大,也不得不承担起这份重任。

  孙权掌权初期的江东,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庐陵太守孙辅倒向曹操;会稽等地的数万山贼也伺机作乱。

  面对如此困境,孙权却表现出了超越年纪的老成。

  他以张昭为师,以周瑜为兄,很快便把风雨飘摇的局势安定了下来。

  不过,在此后不久,孙权就迎来了人生中最强大的敌人——曹操。

  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孙吴内部大多数人都主张投降,但孙权却不甘心将父兄的基业拱手让人。

  在听过鲁肃和周瑜的分析之后,他更加坚定了抵抗曹操的决心。

  在面对众多主降的大臣时,一向宽厚的孙权,挥剑怒砍桌角,坚定的说道:“再有言降曹者,有如此案!”

image.png

  最终,孙权力排众议,选择了联刘抗曹,打赢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场大战。

  卢梭曾说:

  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而对于强者则是生发壮志的泥土。

  人生漫漫,总有不幸,遇事能扛,无惧飘零。

  青青幼苗,终须经历风吹雨打,方能欣欣向荣。

  初出茅庐的少年人,往往多了一分锐气,少了一分担当。

  面对磨难与不幸时,他们会选择逃避,选择放弃,最终失去一次成长的机会。

  其实,少年人要敢作敢当,能干能扛,伤心难过在所难免,擦干眼泪,继续向前。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你若不勇敢,便没人替你坚强。

  中年要忍:

  想当绝顶高手,就从学会挨打开始

  孙策在临终前,曾苦口婆心地对孙权说道: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论打架,孙权远不如父兄,但说起“隐忍”,他可比孙策强多了。

  乱世之中,强者为尊,如果你成不了最强者,那就一定要学会“忍”。

  能忍,才能留得青山在;会忍,才能处处占上风。

  说起三国第一忍,我们都会想到司马懿,但我们也许不知道:孙权的“忍功”完全不逊于司马懿。

  赤壁战后,孙权便开始计划着夺回荆州,但他却没有立刻采取行动,而是隐忍不发,等待时机。

  建安22年,孙权一方面主动与曹魏修好,另一方面则对关羽极力奉承、百般忍让。

  他曾派诸葛瑾为自己的儿子说媒,想要迎娶关羽的女儿做儿媳妇。

  谁知关羽非但没同意,还当着诸葛瑾的面狠狠侮辱了孙权一番:“虎女焉能嫁犬子!”

  面对关羽的辱骂,孙权并没有拍案而起,而是忍了下来。

  什么叫做“忍”?忍,就是心里藏刀,此刀不出则已,一出惊人!

  在关羽看来,孙权这种连被骂都不敢还嘴的“无胆之人”完全不足为惧,却不知,就是他眼中的无胆之人,最后要了他的命。

image.png

  建安24年,前方传来了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消息。

  关羽的不可一世,正是孙权宝刀出鞘的好时机,一场“讨羽自效”的阴谋正在关羽的身后悄然开始……

  最终,吕蒙白衣渡江,荆州全线溃败,关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孙权的隐忍,终于得到了回报,他如愿以偿地夺回了心心念念的荆州。

  但夺回荆州的孙权,不仅没有沾沾自喜,反而变得更加低调隐忍。

  杀了关羽,夺了荆州,必将引来刘备的怒火,所以孙权再一次选择隐忍,只不过这次是向曹丕低头。

  得知曹丕称帝的消息后,孙权立即上表向其称臣,并接受了“吴王”封号。

  他心中清楚,自己与刘备撕破了脸,如果此时再不与曹丕联络好感情,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image.png

  事实证明,孙权再一次“忍”出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当刘备举兵来犯时,曹丕不仅没有趁火打劫,反倒对江东进行声援,最终成功击败刘备,再一次化险为夷。

  《醒世恒言》曾说:“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忍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却能帮我们解决有形的困难。

  人到中年,不仅要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就连本身精力也大不如前,此时的我们更需要隐忍。

  从隐忍中寻找良机,从隐忍中得悟变通,最终实现人生的突破。

  晚年别飘: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赤壁败曹操,夷陵败刘备,连这两位大佬都曾败于己手,这世间更有何人能阻挡我孙权前进的步伐?

  公元227年,隐忍多年的孙权终于挺直了腰杆,决心称帝。

image.png

  此时的孙权走上了人生巅峰,同时也在自尊自大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总而言之,称帝后的孙权,他有点飘!

  既然自称“大帝”,那自然就得干些大帝该干的事,而开疆拓土正是这样的事。

  孙权打开地图,四下一扫:蜀汉是同盟,不能动;曹魏太强,动不了。

  算来算去,能体现东吴大国之威的地方也就只有偏远地区了。

  于是孙权派卫温和诸葛直乘船浮海去攻打台湾、海南一代的土著居民,顺便寻求一下长生不老之术。

  结果二人只带回了海岛上的几千岛民,据《资治通鉴》记载,“卫温、诸葛直军行经岁,得夷洲数千人还,士卒疾疫死者什八九。”

  孙权一看所得还不如损失多,一怒之下,便给二人来了个“办事不力、下狱诛杀”。

  但遭遇碰壁后的孙权并不甘心,他继续寻求机会建功立业。

image.png

  公元233年,原本割据辽东的公孙渊遣使向孙权称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个陷阱,可孙权却偏偏就信了。

  异想天开的他居然相信公孙渊的一面之词,派人将兵万人,携带无数珍宝去招降公孙渊。

  结果宝贝让人扣了,人头让人砍了。

  孙权得知此事后,大怒道:“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愚,令人气涌如山。”

  大帝盛怒之下,竟然要发兵跨海攻打辽东,幸好因群臣劝阻而作罢,否则必然损失惨重。

  对外扩张失败了,对内治国也是一塌糊涂。

  吴国国政向来以用法深刻著称,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施行仁政,陆逊曾多次上书劝谏,然而并没有得到孙权的认同。

  正是由于这种压迫式的统治,使得孙权后期“盗贼蜂起”,但他仍是不思反省,总觉得自己圣明无比。

image.png

  于是他一面下诏令诸县城治城郭、起高楼,一方面重用术士王表、纺绩诸人,事事问于神道。

  由于孙权的自高自大,东吴从此陷入了混浊腐败的深渊中。

  《道德经》有言:“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句话的真实性,但仍有数不胜数的后来者不思教训、自投深渊,晚年的孙权便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人生遇沉浮,沉稳当其路。

  人到晚年,应有一份自省沉稳的心智,不骄不躁,砥砺而行,用“善始善终”为自己的人生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孙权的一生可谓是:

  前后矛盾,可喜又可恨。

  少年时的坚强,使他披荆斩棘;中年时的隐忍,使他纵横捭阖;晚年时的骄矜,使他昏庸落幕。

  没有谁的人生注定完美,也没有谁的人生注定缺陷,每个人走过的路,都是自己曾经的选择。

  完美的开端,并不意味着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惟有那些善始善终之人,才能一路笑到最后。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功亏一篑;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有始无终。

  愿朋友们以此为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