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和赵国五年战争损失惨重 楚国为何趁机出兵秦国

  对楚国攻打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赵两国在长平、邯郸的五年战争,最终双方都以惨败而告终,秦赵两国大约都损失在五十万。赵国元气大伤,燕国打起了它的主意,结果被揍得兵临都城,惨不忍睹。秦国虽然损失惨重,但还不至于到伤筋动骨,因为当时它的地盘已经足够的大,能够在短时间内凑出一支数十万之师。如果这时候谁打它的主意,同样是燕国的下场。

image.png

  而此时的楚国,春申君率领十万楚军援赵,与魏国春申君、赵国邯郸守军合力将秦国包成饺子,痛打落水狗。随着楚王将国家中心移到淮河流域,楚国与中原各国交流也越来越紧密。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都有了重大合作。可以说,这时候的楚国形势大好,而公元前261年灭鲁,彻底控制了淮河流域,有了复苏的迹象。然而,它还是不敢打秦国的主意,主要有以下几点:

image.png

  一、秦国对楚国的威慑

  楚国在公元前278—276年,连续与秦国作战,结果是一败涂地。国都、陪都相继沦落,昔日数百年的统治核心区—汉水流域尽被秦国占领。楚顷王带着大臣们逃到河南陈地,在这里重建楚国。之后,一度对两湖故地发起进攻,但效果都不理想。楚军可以说听到秦军,尤其是杀神白起就会闻风丧胆。在楚人的心理,秦国锐士是心里抹不去的阴影。

  楚王和大臣也知道,之后秦国不再攻楚,主要目标放在了韩赵魏战场上,可以说韩赵魏是替它挡刀的,它最好就是安分守己,不要引起秦国的主意。如果秦军继续追击楚王到河南,那么后果可想而知,赵国、魏国就是前车之鉴。而春申君救赵,其实楚国打心眼里不愿意,这也是赵国说客毛遂逼迫的无奈之举。

  本来,楚考烈王和春申君就在秦国长期做质子,他们二人深知秦国的可怕。楚考烈王、春申君都是主张与秦国结盟,起码有一个良好的蜜月期。然而,邯郸之战,春申君带楚军破秦,双方又闹得不愉快,所以到了公元前242年,以楚考烈王为合纵长,以春申君为策划人,以赵国庞暖为主帅的五国联军攻秦,结果还是大败而归。

  二、楚国糟糕的政治制度

  楚国在春秋和战国初期,一度是霸主级的大国,这与他的人才选拔制度息息相关。楚国的公子们都可以参政议事,整体上公室势力强大,人才济济,能充分运转国家战争机器,所以对外总体上胜多败少。然而,到了战国时代,公室势力衰微。

image.png

  公元前381年,吴起变法因旧贵族的攻击而失败,使楚国错过了率先崛起的先机。楚怀王时代,屈原力图想变法革新,再度遭到旧贵族们的反对与排挤,楚国再次错过复兴的时机。同样,这次邯郸之战,楚国贵族们不想过多参与,即使楚王有心,也会遭到贵族们集体的反对。

  以景、昭、屈三大家族为代表的卿家把持朝政。这三家自然以自己利益为主,国家利益为辅,造成了楚国对外不够团结。这三大世家并没有出现大量能治国、能打仗的人才,下层阶级又无法上升通道,挖掘不了真正人才,导致当时的楚国只有春申君来充当门面。三大家族在楚地的影响力远超王族熊氏家族,楚国灭亡后被迁往关中,可见秦汉统治者对其十分重视。

image.png

  楚国朝政有多黑暗?楚国的风气有多差?从楚怀王时代就开始走下坡路。楚王好大喜功,重赋于百姓。群臣们相妒以功,谄谀用事,良臣疏斥,尤其还排挤外来人才。平原君去拜访春申君时,就看见其门下奢侈浮夸之风十分浓重,楚国已经是外强中干。地方上不事军备,对下剥削十分严重。

  楚王和三大世家之间也有暗战,互相提防。虽然同出一脉,但分家之后就是数家人,并不讲究血缘关系。春秋时期,斗氏、养氏挑战楚庄王被灭。战国时期,怀王扶持屈氏对抗景氏、昭氏,也就不了了之。后期的楚王,除了三大家族,手下真的没啥人才可用。三家分晋的教训是历代楚王的必修课。

image.png

  三、落后的军事制度

  楚国军队自公元前381年后,基本上由三大家族轮流控制。楚国有一条不成文的军法:如果打了败仗,主将就必须自裁谢罪,没有人逃得过这命运。这就是楚国的贵族精神,西楚霸王乌江自刎也就能够理解。这不是败者为寇问题,是楚国八百年贵族精神。所以,三大家族不愿对外发动战争,因为战国时楚国吃地败仗太多,三大家族和其他贵族损失惨重。楚国贵族里的人才大多死于这一时期,造成了后面贵族人才的断层。

  楚国军队有很大程度上由正规军、贵族封地上的私卒和地方武装县师组成。正规军的大小军官们都来自于楚国宗室和贵族。而私卒的主要成员来自于三家的家族子弟。虽然楚王有调动的权力,但谁都想保存自家实力。因为楚国的军队一般都是由贵族们的私军冲锋陷阵,然后是正规军和县师。对待秦国这样强大的敌人,无疑是羊入虎口。可见,楚王能动用的兵力真的很有限。

image.png

  楚国军队大多又以车兵为主,楚地不产战马,机动性和灵活性很差。可是秦国虎狼之师,早已开始骑兵、步兵混合师,拥有天下最精锐的骑兵,包围、分割让楚军毫无抵抗力,这也是楚军不愿意正面对抗秦军的一大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