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元年(1644),吴三桂迎清兵入关。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军受到清军和吴三桂的攻击,力战后败回北京。随后,李自成率军弃京西撤,经定州、真定、固关、平阳撤至西安。次年一月,大顺农民军与清军在潼关展开激战,双方对垒月余,大顺军经顽强抵抗,不敌,遂放弃西安,自陕西商洛山区退往湖北,进驻武昌。清军水陆两路追击而至,李自成只得率军从蒲圻、咸宁南下,到达通山县。
李自成最后的行踪,一些史书的记载不尽相同,三百多年来引起了人们的许多争论。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历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章连篇累牍。然而总的来看,关于李自成最后死在什么地方主要有二种说法,一是湖北通县九宫山,另一为湖南石门夹山。而关于李自成是怎样死的,就有削发禅隐圆寂而终,有兵败被杀,有自缢身亡等说法。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自成死在湖南石门夹山的说法出现于清代。乾隆年间,澧州知州何所作的《书李自成传后》一文中,对李自成死于九宫山说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和驳斥。然后又谈到了他曾实地调查当地的老人,并且考订史迹,认为李自成在通县九宫山制造了自己已死的假象,以迷惑追击的清兵,从而脱身而去。李自成在自公安到澧州的路上,部下大部分叛去,至清化驿时仅十余骑,最后他单独行动,来到石门夹山寺为僧,取法号奉天玉。
李自成曾自称为“奉天倡义大元帅”,这儿称“奉天玉”含有“奉天王”的意思。这个奉天玉死于康熙十三年(1674)。何在夹山寺旁看到了石塔,塔面写有很大的字“奉天玉和尚”。塔前还有一碑,是他的徒弟野拂所撰。何曾碰到一个服侍过奉天玉的带有陕西口音的和尚,和尚出示过一张奉天玉的画像,与史书中记载的李自成的模样很相像。而且何还怀疑,像野拂之类的人,说不定就是当时逃散的农民起义军。此后在一些笔记,如《小腆纪年》、《广虞初新志》等书中都曾引用过何氏提供的这一史料。今天在《澧州志林》上,还载有何赋《题奉天玉和尚塔院》七律一首。
民国初年,这种说法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如国学大师章太炎就力主夹山说,他在《李自成遗诗存录》和《再书李自成事》两文中,对《明史》和《永历实录》关于李自成死于九宫山之说作了系统的驳斥,提出了不可相信的六点理由。为此他还亲自到夹山实地察看,找到了李自成写过的五首《梅花诗》。此后陆续有人支持此说。作家阿英曾将李自成在夹山出家为僧一事写进剧本《李闯王》,并在附录中作了详细的考证。
解放以后,许多湖南学者力主夹山说。1952年,何乾隆年间在夹山寺看到的奉天玉和尚塔和野拂和尚所立的碑被人发现。野拂断碑上,有“况值戎马星落”一词,看出奉天玉不是一个一般的和尚,与李自成的身世和身份相当。碑中还有句为“子门徒已数千指中兴”,这些人可能是李自成的残部,隐藏在夹山的寺庙中。1951年,奉天玉徒众所居的洛浦寺第十代僧松定,曾向县文化馆上交奉天玉和尚木像一尊和牌位一块。
据松定说,这是闯王的像,是依照夹山寺奉天玉画像雕刻的,具有闯王的面貌特征。1980年。在修整夹山寺大雄宝殿时,在西墙搁梁处发现了《梅花诗》木刻残版一块,证明当年章太炎在《李自成遗诗存录》中的记载是有根据的。石门县有一位种过夹山寺庙田的老人还具体指证了在夹山寺的西坡有一大土堆,相传就是李闯王的葬地,经发掘,果然发现了奉天玉的葬地。在夹山的地下发掘到的文物还包括“永昌通宝”铜币,刻有“永昌元年”字样,而永昌是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年号。在夹山寺周围地区,群众中流传着大量的有关李自成行踪和禅隐的传说。
一些学者分析了李自成为什么要禅隐于夹山的理由。这是因为夹山地区处于澧阳平原进入武陵山区的门户,既有江湖交通之便,又有退避隐匿之地,两峰夹峙,形势险要。李自成曾到过澧州,对这一带十分了解。其次在清雍正八年改土归流以前,夹山一带均属土司管辖范围,是清朝统治的薄弱环节,有较大的回旋余地。1643年3月,李自成部陷常德时,曾得到澧州土司的帮助。李自成起义后,主要在长江以北活动,北方几省认识他的人太多,自然不宜他逃禅隐匿,而湘西一带,认识他的人很少,只要深居简出,是可以隐藏得住的。
李自成隐居的目的,在最初禅隐时,他的旧部尚在,转战于湘、鄂、川、桂一带,似有东山再起的意图。但后来主要部将相继败亡,南明也已覆灭,清朝统治已经巩固,他仍兴寺聚徒,壮心未已,但终难重振金鼓,再举义旗,也就只好隐逸禅林,就此终老了。
夹山说受到了主张九宫山说学者的批评。有人认为奉天玉不是李自成,何所述不可靠。学者张国光甚至提出了何的说法有八点不可信的理由,最后他认为“何之说一无可信”,“何文纯系编造”。也有人指出,《明史》说李自成“状貌狰狞”,崇祯十四年(1641)在战争中左眼中箭,被人称为“瞎贼”,而今天见到的奉天玉画像的左眼睛没有任何问题。夹山寺中的《梅花诗》也很难断定就是奉天玉的作品,当时僧人中才思横溢的人也不少。
在经过研究后,他们发现奉天玉是顺治年间从四川云游到石门夹山寺的云游和尚,也有人说他是明朝遗臣;野拂和尚不是起义军中的一员武将,而是明朝原来的官员。1996年7月,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专门成立了课题组研究李自成最后的下落,对涉及李自成的实录、档案、方志、笔记野史等所有材料进行了分析,并实地调查,最后研究成果由1998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为《李自成结局研究》。书中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奉天玉和李自成是不同的两个人,出土的文物确凿证明了奉天玉这个人的存在,但并不能证明李自成同时期也活着。
李自成下落的另一说法认为李自成死于九宫山。当李自成残部到达通山县时,他令部下率军先行,自率二十余骑断后。五月,行至湖北、江西交界处的九宫山时,李自成率兵登山观察地形,不意遭到袭击,寡不敌众,遇难牺牲。这种说法影响较广,目前出版的一些工具书大都采用这种观点。
李自成死于九宫山的记录最早见于清靖远大将军和硕英亲王阿齐格向清廷的奏报和南明兵部尚书何腾蛟给唐王的奏报。阿齐格穷凶极恶地将李自成追至九宫山下,在激烈战斗后,他听说李自成已经死了。他的奏报是这样写的:“贼兵穷窜九宫山,随于山中遍索自成不得”,“有降将及被擒贼兵,俱言自成窜走时,携随身士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死。
因遣素认自成者,往认其尸,尸朽莫辨。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访。”照阿齐格的讲法,李自成是自缢而亡,死的地点是九宫山。何腾蛟给唐王的奏报中也说:“(清兵)斩自成于九宫山,以周二南死,失首级。”
此后的一些史书,都很具体地说明李自成到九宫山后,队伍散亡,李自成被乡民所杀,不过被杀的具体过程是有所差别的,地点也略有不同。如有认为是锄击而死的。《圣武龙兴记》云:“闰六月,贼晨起离走大队,以十余骑入祷九宫山,为乡民所锄。”《续九宫山志》也说:“自成毙于九宫山乡人之锄击。”《武昌志》也赞同此说。有认为是弩铳击毙的。《弋闯志》说闯王“须臾夺路,猝遭弩铳击毙。九百剽其首,尽得剑骑、缨盔、龙袍、佩玉,献于督宪军门佟。”有认为是为神所殛。《续九宫山志》在另一处说李自成在罗公山见到上面有玄帝庙,“贼见帝像,伏不能起”。《小腆纪传》也有类似记载。有认为是乱刃砍死的。《江夏县志》说李自成至通城,“以二十八骑登九宫,为窥伺计,乡兵四起,乱刃诛之”。有认为用铲杀死的。《荒书》中说自成在九宫山遭到山民伏击,随行十八骑被打散。程九伯与自成手搏,被自成压在屁股下,抽刀欲杀。九伯大叫,他的外甥听到后用铲杀自成,但当时不知他就是闯王。《明史》根据阿济格的奏报,认为是自缢而死。从被杀地点而言,有通城、通山县九宫山、通城罗公山等。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认为李自成死于通城县,1955年他又到湖北通城县为李自成墓题词,当时的学术界也比较认同,并在通城县郊修建了闯王陵。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曾掀起了一场李自成葬身地的讨论,后郭沫若注销了通城说,李文治等撰文考订李自成最后死于通山县九宫山。郭沫若表示赞同,有关部门在通山县九宫山牛迹岭下修了闯王陵。
80年代,人们在通山县新发现了《朱氏宗谱》、《程氏宗谱》,为李自成死于九宫山提供了新的佐证。有学者研究后认为,李自成被杀地点是九宫山牛迹岭小月山西坡,经实地考察,发现当地的地名、地理环境和居民点分布等,与文献史料记载基本吻合。
当然也有人认为李自成可能牺牲于通城县九宫山,该山在县城南5里左右的桃花源洞北,上有九宫庙。但李自成的确没有到过通城,当地县志仅有大顺军诸将领进入县境的记录。
反对九宫山说者认为《程氏宗谱》矛盾殊多,不足为据。《程氏宗谱》有二种版本,均修于民国年间,而且年谱中记述的时间有误,被害人是“李延”而不是李自成。他们指出九宫山说有许多可疑之处。阿济格和何腾蛟,一个在武昌,一个在长沙,关于李自成的死讯都是从降卒嘴里听来的。阿济格没有交上首级以验明正身,因为已“尸朽莫辨”,所以受到其上司的斥责。当时有许多官员表示出了自己的怀疑,如郑命寿出使朝鲜,朝鲜国王问起李自成的下落,郑命寿说李自成变服而逃了。很可能是阿济格等人为了邀功,听信谣传后作的断定。
何腾蛟的报告在南明王朝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宰辅、御史等纷起而揭破何的奏报是不可靠的传闻。有御史说:“且自成或死或生,或死于吴三桂之追兵,或死于乡团之棒击,俱不可知。万一杀自成者他日且以首献,臣不知腾蛟之何以自解?且万一自成未死,而他日更出没于他所,臣又不知皇上之何以收反汗也。”学者认为,程九伯所杀者,从未自认是李自成,可能他是杀了李军的一个部将,与李自成无关。
那么当时为什么会出现李自成死亡的流言?有人认为那是军事战略和政治战略下的产物,只有这样,清军才会认为李自成全军溃败了,而大顺军就可赢得在洞庭湖东西两岸集结休整同南明将领谈判联合抗清的时间,同时可与南明军顺利达成妥协和联合,争取合法地位。不过持九宫山者认为李自成隐居幕后,指使所部投降南明之说根本不可信,仅是有关学者在凭己意猜测。
有的学者对大顺军的撤退路线作了详细的考察,认定当时大顺军的主力部队没有经过九宫山,占领通山县的仅是大顺军的一支小部队。
李自成的最后下落,各书记述上不同的地方有很多,湖南的学者比较主张是石门夹山,湖北的学者大多认为是通山县九宫山,双方各根据了许多资料。这个谜案一点一点的揭开,的确花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并且仍有继续探索的余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对康熙和苏麻喇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详情
昌平君芈启,他这一生有何功成名就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详情
你真的了解康熙和礼亲王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清代六大亲详情
对三山聚义打青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东王杨秀清的实力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详情
你真的了解李鸿章背锅侠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提到李鸿章详情
历史上徐晃是什么结局?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徐晃坐下马详情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蒙骜。 战国末年,秦国傲视群雄,秦国名将详情
在各种小弟,接二连三火并、驱逐大哥的背景下,大同防御使段文楚也被下属火并了。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唐太宗在确定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到底考虑了哪些因素呢?详情
关胜董平等朝廷武将,为何遇到梁山,只是稍作抵抗,便纳头就拜?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情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的婉约宋词在北宋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宋词内容也不外乎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历史上喝热水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详情
三国中黄盖是个怎样的人? 陈寿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详情
黄盖性格特点介绍 黄盖一生,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经历了东吴三次的权力更替,详情
任何一个统治者,都有追求二世三世乃至千世万世相传的欲望;任何一个军区司令,都详情
黄盖怎么死的 黄盖在赤壁之战中,放火烧了自己的船,与剩下人员一起跳入江中,详情
唐宪宗死后不久,藩镇就开始失控了,这种失控是从幽州开始的。 唐穆宗派文职官详情
三国马岱是个怎样的人 马岱是陕西人,是著名的蜀汉将领。他的堂哥是威慑天下的详情
历史上马岱怎么死的? 马岱是马超的堂弟,蜀汉中后期的重要将领,早年追随马超详情
马岱杀魏延 马岱杀魏延受到了当时朝中大臣杨威公的指示。那时,诸葛孔明去世了详情
对清朝和亲真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详情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以少胜多的战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详情
利萨海战简介:利萨海战过程是怎样的?利萨海战的结果如何?利萨海战的意义是什么详情
葡萄牙第乌海战简介:第乌海战背景是什么?第乌海战过程是怎样的?第乌海战的意义详情
古罗马阿克提姆海战简介:阿克提姆海战经过是怎样的?阿克提姆海战有什么影响?下详情
勒班托海战简介:勒班托海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勒班托海战有什么重要意义?下面趣历详情
希波萨拉米斯海战简介:萨拉米斯海战谁赢了?萨拉米斯海战有哪些影响?下面趣历史详情
英法特拉法尔加海战简介:特拉法尔加海战过程是怎样的?如何评价特拉法尔加海战?详情
对垓下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垓下详情
对官渡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官渡之详情
对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汉末三国详情
对河西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河西之详情
对同治皇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那个详情
诸葛亮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其实诸葛亮的详情
耶律阿保机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在中国历详情
对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都说古代做详情
对慈禧身边的侍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详情
对刘太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刘太公其详情
你真的了解吕布和貂蝉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到吕布和貂详情
你真的了解关羽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关羽可能是三国里唯详情
对安德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安德海曾详情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详情
夏姬,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夏姬,郑国公主,出身高贵,详情
说到税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交税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中国详情
马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很实用的交通工具和战略物资,而且古人对马的喜爱尤为特别,更详情
还不知道:胡椒的起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选择太子一事上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的嫡长子就是皇帝的继详情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会用自己以前的爵位作为新兴王朝的国号,比如隋失详情
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八仙过海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详情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一直不高,大多数女性是没有工作的,她们的任务就是相详情
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金榜题名时”,古代的知识分子将科举视为自己唯一的详情
我们经常在一些古装剧中,看到一种特殊的兵器,只要有这个武器就能先斩后奏,甚至详情
诸葛亮一生智慧不凡,而他毅然决然地娶了一个丑媳妇——黄月英,并对她忠贞不二!详情
看《三国演义》时,关于关羽斩颜良这一段的描述:“只见关羽倒提青龙偃月刀冲下山详情
我们通过阅读古典诗词,很容易发现不同的诗人对于不同的景色是有着不同的感悟的。详情
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古诗的写作者,他们未必是诗人,也未必对文学有很高的造诣。但详情
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不世之功,只要谈到中国古代历史,就离不开他的丰功伟绩。详情
杭州西湖在今天依然是世界知名的旅游景区,历史上也吸引了很多的文人墨客。唐朝的详情
南宋末年的词人,大多都会在作品当中浸透的家国之愁。本来南宋偏安江南,就让一部详情
苏轼和西湖,那是一道怎么都解不开的缘分。苏轼在杭州经营多年,不光留下了著名的详情
诗词过了唐宋,真正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其实很少了。纵观古典文学的发展轨迹,诗词详情
似乎每年这个时候,都在转发着下大雨的消息。平时盼着下点雨,但如今这大雨似乎是详情
诗词,大都是用最精炼的语言,描绘出诗人心中的独特美感。这些美的来源,一部分来详情
柳宗元这辈子其实很惨,很小的时候就高中进士,但是一生郁郁不得志。也正是因为如详情
天空当中的一轮明月,很早就吸引了诗人们的目光,写出了一首首、一篇篇经典的诗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