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苦战多年,也没能恢复汉人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手握30万精锐的吴三桂,苦战多年,为什么没能恢复汉人天下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吴三桂实力雄厚,兵强马壮,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

  三藩之乱中,吴三桂军多位将领都表现出不俗的军事素质,屡次击败清军。

  可是,血战八年后,吴氏集团依然败得体无完肤。

  巧舌能簧换不来大义名分

  1173年11月21日,吴三桂宣布反清!

  吴三桂自称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易衣冠,自称奉崇祯的三太子之命反清复明。

  吴三桂还是很有感染力的。起兵时,“其军皆哭,声震如雷,人怀愤懑”。

  可是,巧舌能簧,却洗不白自己的过往。

  大清的檄文一阵见血地指出:既然你效忠大明,当初为何效忠我大清?当初你为何又要弄死永历帝?

  天下任何人都有资格喊“反清复明”,但你吴三桂有什么资格?

image.png

  吴三桂起兵后,各处都有众多响应者,看起来声势浩大。

  可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早年已经背叛大明的降清武将以及政治利益受到损害的地方领袖。

  而广大汉人群体,并没有买吴三桂的账。

  “丹心已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汉人知识分子充满讽刺意味的诗文已经说明了他们的态度!

  所以,吴三桂所谓“反清复明”的鬼话,没有得到汉人的支持。

  康熙甚至公开喊出“自古汉人叛乱,俱以汉兵剿平之,岂待满人之助?”

  而张勇、赵良栋、蔡毓荣、万正色、施琅、姚圣等汉族人才,也都纷纷为满清一方奋战。

  三藩之乱,只不过是吴三桂等早已经叛变大明的将领出于私利而发起的叛乱,绝非出于什么“复明”的大义名分!

  心怀侥幸,错失良机

  大义名分很重要,但仗毕竟不是靠嘴巴打的。强悍的实力,使吴三桂在起兵之初的形势非常有利。

  起兵后短短3、4个月的时间里,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福建六省相继为吴三桂及其盟友所控制。

  而且,由于满清开国宿将已悉数凋零,无人是吴三桂的对手,清军行动迟缓,畏缩不前。

  此时,吴三桂手下将领提出了2个发展方向:1、全力北上,一举推翻满清;2、顺流东下,攻取南京,截断运河,断南北粮道。

  以当时吴三桂的军力,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可以使形势继续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image.png

  可是,吴三桂担心其子吴应熊有危险,勒令各部不准过江!停下来!

  他释放了被俘的几个满清官员,要他们转递奏章,希望与大清裂土议和。

  直到吴应熊被处决,吴三桂才采取下一步攻势。

  这一耽搁之下,康熙君臣已经缓过劲来,叛乱的“袭击红利”已彻底丧失!

  被牵制于湖南,丧失主动

  此时,吴三桂的意图是:从四川取关陇,再攻陕西、河北,下京师。

  具体部署是:令已经控制四川的王屏藩北上入西北;他自己在松滋,扬言水攻荆州,以牵制驻扎在荆州的清军,暗中调度后续力量入川。

  可是,吴三桂的计划被对面的清军看穿。

  清军致书吴三桂,威胁:不要学公孙述、隗嚣(东汉初年割据四川、陇右)哦!

  随后,在岳州等地,清军主动发起了一些进攻。

  尽管双方在湖南打成僵持,但吴三桂为确保湖南,留7万兵在岳州、醴州,留7万兵长沙、醴陵、萍乡,大队人马被牵制于湖南,无力大举发展战略进攻!

  因此,无论是西北战场,还是江西战场,吴三桂的攻击力量都不足!

  大军驻扎岳州,是为防江北之敌,大军驻扎萍乡、醴陵,是为防江西之敌。

image.png

  看来:当初既不抓紧北上,又不抓紧东进,使在湖南的吴三桂多面受敌,自顾不暇,已经陷入被动!

  良将辈出,却难改被动

  由于大队人马被部署于湖南,吴三桂在外围战场的实力严重不足,完全被动。

  其实,吴三桂将领的军事才能胜过对手!

  西北战场,王屏藩,多次用计击败清军将领,夺取汉中等地,并一度攻入陇西。

  但是,因其部兵力少,难以成势。

  以至于,康熙识破:王屏藩不过是想分散清军围攻王辅臣的兵力而已。康熙急诏,继续大举攻平凉!王辅臣败,王屏藩不足为虑!

  最终,王辅臣投降,王屏藩只得退回汉中。

  江西战场,高大节更是多次以少胜多,大败清军。

  高大节一度只带4000人袭新喻、清江、高安等地,断安亲王岳乐后路,

  高大节多次击败安亲王岳乐,清军顿兵南昌,不敢出援。

  高大节多次以少胜多,大败清军,甚至曾率白骑攻到南昌西的大觉寺,斩将夺旗而去。

  可是,高大节兵力不足,只不过与清军相持而已。

  高大节死后,清军渐渐完全控制了江西战场!

  连自己的问题都难以解决,就别提对盟友们的支援了。

  耿精忠等部纷纷失败,吴三桂失去了所有的盟友。

image.png

  丢失了盟友们后,吴三桂那“复明”的旗号已经没有观众了。

  既然如此,吴三桂干脆自己称帝了。

  吴三桂军的战力依然非常强悍。

  1678年6月初,马宝率5万军在永兴2次大败清军,把清军赶回了广东。

  7月,胡国柱、夏国相发起了对两广的反击,进展顺利。尤其是广西,除了悟州外,几乎全部为吴军收回。

  可是···就在吴军声势稍复之时,吴三桂“驾崩”了!

  吴三桂去世前的一连串胜利说明:就军事素质而言,吴军将士好于大清。如果不是早期过于保守,浪费时机,吴三桂并非没有机会取胜。

  只能说:吴三桂,非帝王之才!

  吴三桂死后,叛军无首,形势加速恶化。

  尽管吴军多位将领依然表现出不俗的军事才能,但大势已去。2年后,彻底败亡。

  “复明”,在当时是有相当社会基础的号召。

  可是,这句话出自吴三桂之口,却只是自欺欺人。

  所有人都知道:吴三桂的叛乱,绝不是什么复明大义,纯粹就是出于个人私利的反叛。

  所以,在整场叛乱中,除了和他一样的地方实力派外,“复明”的号召没有得到广泛响应。

  既然大家都是地方实力派,那么,叛乱声势虽大,但吴三桂所能真正掌握的,只是他本部兵马而已。

image.png

  吴三桂手下的马宝、王屏藩、高大节等人,依稀有“开国名将”的风范。

  可是,在整场战争中,良将们所取得的战术胜利却不能转换为战略胜利。

  因为:这位见惯大风大浪的老藩王在战略上却匪夷所思的连续犯错。

  吴三桂既已造反,与清水火不容,却又在势头良好时主动停止,企图继续裂土封王!

  结果,自毁盛势,错失良机。

  在对峙阶段,吴三桂长时间重兵屯于湖南,早早在战略上处于守势,以至外围形势步步恶化。

  最后,尽管吴三桂军多次挫败清军,但却无法避免一步步走向失败!

  吴三桂叛乱,喊出了有号召力的口号。但是,这句口号由他喊出来,毫无号召力。

  吴三桂的部下,是难得的精兵强将。但是,这些精兵强将在他的纠结的总体战略下,难以把战术胜利发展成战略胜利。

  所以,其条件虽好,能力虽强,但其覆亡,却没有任何悬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