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会亡在崇祯帝的手中?崇祯有哪些不足之处?

  说到崇祯帝,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大多是昏庸之徒,或暴虐无道,残害百姓,或荒淫无度,只顾享乐。然而,有一位亡国之君却并非如此,他亲政爱民,励精图治,想方设法的力挽狂澜,希望能够拯救大明王朝,堪称是最不像亡国之君的皇帝,这个人就是崇祯。而且从历史的角度看,当时的明朝国力依然强盛,根本不具备亡国之象。那么明朝为什么会毁在崇祯的手中呢?说到底,就是因为他把劲用错了地方。

image.png

  眼光短浅,头脑简单

  崇祯上台后,自然是想整顿朝廷之风,提拔贤良之士,清除前朝祸患。这样的想法当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把一切都想得太简单了。

  崇祯认为,明朝之所以迅速衰落,就是因为魏忠贤在朝中残害忠良,势力过大,只手遮天,所以崇祯一上台就迅速铲除了这一祸患。但他没有看清,魏忠贤当初之所以会被如此重用,是因为朝廷需要通过他代表的宦官势力来牵制住另一支强大的队伍——东林党

  以当时的情况来说,明朝本就是文官势力远远大于武官,唯有以魏忠贤为代表的宦官势力能稍微与之匹敌,使官僚系统能够达到一种制约平衡。但崇祯简单粗暴地铲除了魏忠贤之后,文官集团在朝中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压制,整个官僚系统混乱不堪,很多武官不幸沦为了官场的牺牲品。

  在明末那样的乱世当中,武官是朝廷中必不可少的一股力量,但经过崇祯的整治,整个朝廷内部尽是只会纸上谈兵的“大文学家”,像熊廷弼、孙承宗懂军事的大将根本没办法发挥自己本领,甚至一不小心还会落得一个杀头之罪,这是导致明朝后期无力抵挡叛军的主要原因之一。

image.png

  生性多疑,不会用人

  崇祯是一个疑心极重的皇帝,他明知自己应该重用人才,却对自己的大臣妄加猜测,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被他放大成杀头之罪,这让很多臣子都心寒了。

  袁崇焕就是由于崇祯的多疑而牺牲的一员大将。当初,为了防止外族入侵,崇祯任命袁崇焕当了兵部尚书,而袁崇焕果真不负所托,在边境训练了一大批精兵强将,在对抗叛军时所向披靡,无人能敌,迫使皇太极转变了进攻路线。

  因为此事,京城中传出了很多流言,说皇太极此举是与袁崇焕勾结商量后的结果。崇祯听到此话,恐惧万分,都没有经过调查,当场就宣布拿下袁崇焕,最后还将他凌迟处死。战功显赫的一代大将就这样落了个如此悲惨的结局。

  渐渐地,朝中庸才代替了忠臣,谗言代替了忠言,最终崇祯身边再无得力大臣,只剩下会溜须拍马的墙头草。

  只顾眼前,因小失大

  崇祯虽然勤政爱民,一直想做出一些实绩来,但他作为一国之主,考虑问题不从国家大局出发,而是只看眼前的利益,必然是没有办法改变亡国结局的。

  我国古代的驿站制度由来已久,分布于全国密密麻麻的驿站承担着通讯的重大作用。然而,崇祯竟然听从了底下一位大臣的建议,为了省下发给驿站官员的数万元银两,节省国家财政支出,宣布停办全国所有的驿站。

image.png

  此令一处,驿站工作的数万官员瞬间失业,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崇祯没有想到的。原本,西北百姓众多,人力充足,耕地根本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为了养家糊口,西北很多百姓选择进入驿站,多少能混口饭吃,而如今,这些人连生存都成了问题。更为致命的是,西北在这个节点恰好还闹起了饥荒,饥饿的人民连草根、树皮都抢夺一空。

  在饥荒的逼迫下,农民们被迫走上了起义的道路,这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李自成。后面发生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总之崇祯的这一做法,幼稚又荒唐,无疑是自掘坟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