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如果还活着的话 朱棣还敢不敢清君侧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造反,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时,未得志者众,每逢登高望远之时,这份未得志的心酸,便来得格外强烈些。大诗人李白亦是如此,他一生恃才放旷,却因得罪权贵,惨遭流放,郁郁不得志之时,这位才子,心中又作何感想?

image.png

  朱棣在登上那皇帝宝座之前,却也有如被流放一般,以万金之躯,以杰出之才,被迫偏安一隅。朱棣在以清君侧为名造反之前,不得不说的便是建文帝的削藩之举。为了保证帝王权力的集中,削藩势在必行,但建文帝采取的政策,却着实过于偏激。削藩之初,周王被囚,湘王举家自焚,齐王被囚,代王被囚,岷王流放于漳州。

  三位藩王被囚,一位被流放,更有一位藩王连性命都不曾留下。建文帝着实操之过急,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诸多藩王的忌惮,他不敢放权于藩王,只想集权于中央。有这五位藩王的前车之鉴,作为藩王之一的朱棣,自然诚惶诚恐,坐立难安,当建文帝的削藩之剑即将指向朱棣之时,他又当如何抉择?

image.png

  退,手中权力被收回,连偏安一隅这个小小的念想都得不到满足,甚至有可能客死他乡,而进,成则为王,败不过一死。在建文帝削藩之初,可谓是乌烟瘴气,朝廷之中竟无人阻止。朱棣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同样恃才放旷,在治国一事上,他自认比建文帝强了不知多少倍。

  朱元璋越过子侄辈,传位给建文帝,就已经让他耿耿于怀,而建文帝削藩之举,犹如一把刀,时时刻刻悬在他的颈侧,这又让他如何心甘?而清君侧,则是由于建文帝削藩之举,不给藩王留生路,此时天下将乱,以清君侧为名,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image.png

  于朱棣而言,建文帝削藩之举太狠,诸多藩王心中怨念,此为天时;朝廷之中名将被赶尽杀绝,他若反,朝中无人,此为地利;而有着绝佳政治才能,又能够死死压着朱棣的马皇后却又早已身陨,此乃人和。此天时地利人和之时,朱棣如何不反?清君之侧,还天下安宁。

  说到明初,还有一人不得不说,那便是马皇后。马皇后与长孙皇后一样,有着千古贤后之名,但她们二位之间,又有所不同。可以说,朱元璋能够开国,这位马皇后可谓是居功至伟。她陪伴着朱元璋,从最初籍籍无名的小辈,成为了一局开国的帝后。这样一位贤后,她必定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政才,倘若有她在,那朱棣,是否还敢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造反?

  若她在,建文帝削藩之举不会如此操之过急,那朱棣所谓的清君侧也就不再成立,他若是再造反,师出无名,又怎会那么容易就成功?况且,若马皇后在,朝中即便无人可用,依照这位贤后的眼光,必定也会用可用之才。建文帝所用主将李景隆,在军事之上,不过一个草包而已,朱棣打他,就像是老子打儿子,简直易如反掌。

image.png

  同样,若是这位贤后还在,朱元璋在晚年之时,也不会滥杀开国功臣。有马皇后从旁劝谏,开国名将必不会死,在朱棣造反之时,倘若有一位开国名将在,他必定只有败局。朱元璋与马皇后是年少夫妻,二人之间情比金坚,他晚年之时,滥杀无辜,若有马皇后从旁劝谏,便不会被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造反,更不会被他以一射之地的兵力逆袭王师。

  由此看来,若是马皇后还活着,朱棣必定不能反的,即便是他被自己的野心所支配,鬼迷心窍的想要造反,那也必定成功不了。马皇后若在,在建文朝,那便是犹如定海神针一般的存在,她积威甚重,朱棣同样也十分敬重她,他必定不会造反。总而言之,马皇后倘若还活着,明朝必定是一片安定,而建文帝,自然还可以安安稳稳地当着皇帝。

image.png

  朱棣会起兵造反,一半是因为他的野心,而另一半,却是因为建文帝的削藩之举。建文帝削藩,操之过急,一开始,便是要将诸位藩王赶尽杀绝的势头。燕王朱棣为了自保,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他的野心,因此起兵造反。

  此时于他而言,是天时地利人和,但倘若马皇后还活着,那此时于朱棣而言的天时地利人和都将不复存在。所以说,想要保证一朝的安定,那朝中,必定要有一位贤才的存在,这位贤才的条件有些许苛刻,他要有识人之明,要在朝中有分量,要使皇帝听他劝谏。马皇后便是这样一个角色,而建文朝之所以被颠覆,便是因为没有这样一位贤才的存在。

  参考资料:

  《登幽州台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