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为何会从分食变到合食?展现了唐朝封建礼制中人文化特征
2021-07-15 11:38:55

  对唐朝封建礼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饮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春秋战国及更早期,人们的饮食一般采用分食的方式,到了唐朝时饮食方式就变成了合食,这与唐朝强大的政治经济以及丰富的文化发展有紧密的联系。

  唐朝以后的饮食方式也一般都采用合食,一直延续到今天。分食和合食在饮食方式、饮食背景、饮食所折射的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不同。同时这种饮食文化的变迁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体现出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特定的社会背景,而分食与合食的较量,更加体现出唐朝封建礼制中的人文化特征。

image.png

  一、“分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发展至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受“胡床”传播的影响,分食的主流地位逐渐受到冲击

  分食出现时间不详,但是根据出土的文物画像等我们可以发现,合食在周代时已经发展的较为规范,那时还没有椅子板凳,所以人们吃饭的时候一般是蹲着,把食物放在石头或其他稍高一点的地方,每个人吃着自己面前的食物,不存在争抢行为。

  传统礼制的高强度束缚,分食更适应“规规矩矩”的特点规规矩矩这是分食的优点,除此之外,这时的食物摆放也有一定的讲究:“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修置者,左朐右末。”到了春秋战国时,人们依然采取分食的饮食方法。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荆轲,据史料记载,燕太子丹对荆轲非常好,就曾与他等案而食,意思就是他们两个人的食物一样,但是两个人是在两张桌子上进食的。

  但是分食有时也会引起误会,传说孟常君款待客人时,侍卫不小心挡住了孟常君的烛光,所以客人以为孟常君的食物和自己不一样,于是非常生气,准备离开。这时,孟常君把自己的食物拿到了他的面前,客人看到主人的食物和他的一样时,觉得非常惭愧,于是自刎而死,这算得上一个悲剧。所以说,分食有时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禁锢,男女需分食除了分食的数量有讲究外,男女也需要分食。男尊女卑是中国封建社会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一种思想。所以人们认为女生是不准和男生面对面进食的,一般情况下大户人家男女进食时会在不同的房间里,就算平民百姓也会用东西隔开。

  而且在礼乐制度的背景下,进食的顺序、种类也会受到约束,这种饮食文化体现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严格的等级制度。男女若同桌而食或不采用分食的方式,会遭到异样的眼光及惩罚。

image.png

  等级森严的制度约束,君臣需分食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在统治者、王公贵族中体现的更为明显。皇上设宴一般情况下,皇上是主位在正中间,并且位置要高于其他位置,这也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权不可逾越的一个体现。其他位置在皇上两侧,位置离皇上越近则地位越高,王公贵族按照身份地位一一入座。

  同时食物的种类和饮食的器具也因身份不同而有所不同。皇宫或者各位大臣家里的丫鬟、奴才只能在主人身后伺候,并不能一同进食。这一设宴饮食方式在整个封建时代都较为常见。

  “胡床”的传入,分食遭到冲击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食,同时也为合食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北方少数民族用的“胡床”逐渐传入中原地区。“胡床”并不是现在真正的床,而是类似于椅子的东西,形状类似于长方形,非常方便,可以折叠。

  随着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发展,“胡床”的数量越来越多,加之朝廷的大力宣传和支持,所以人们对“胡床”这种新鲜物品的接受能力也越来越高。人们渐渐发现,坐在“胡床”上比坐在地上舒服的多,所以慢慢的人们的坐姿就从席地而坐发展到了垂足而坐。

  二、唐朝“合食”的出现具有双重性,其主要依托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唐朝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

  唐朝在历史上是非常繁荣的一个朝代,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手工业与工商业的发展,这两大举措有利于饮食文化的变化,魏晋南北朝的“胡床”因为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等等原因,所以并没有发展成为吃饭的椅子。

image.png

  但是到了唐朝的时候,频繁的与外往来,给中原地区带来了多种新鲜的生活用具,加之唐朝的经济较为繁荣,社会也较为和平,所以这一时期的百姓较为安居乐业。有了多余的钱财也有了时间,因而唐朝的百姓经常外出吃饭,这一现象推动了合食的出现。

  大椅高足比低矮食案更舒适唐朝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更加舒服的大椅高足,食具可以直接摆放在桌子上,这也为合食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逐渐合食的饮食方式出现,一群人围着一个桌子一起进食,食物没有你我之分。

  合食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比如说合食可以促进人们之间的感情,据史料记载:“有二人同室,兄弟合食,和乐相好,各得所欲。”所以合食的饮食方式首先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在唐朝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政治原因更为重要。如果皇帝私下和某个臣子一起进食,则说明了对他的看重,加之私下里的这种宴会,气氛较为放松,皇帝也要求大臣不必拘于一定的礼节,所以比起朝堂之上更有利于交流沟通,以便大臣更好的效忠于朝廷。

  大臣政事往来更方便大臣之间也会经常邀请对方到家中一聚,这时合食就为大臣之间的政事往来和消息沟通提供了便利。所以合食也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成为饮食方式的新的主流。

  但是,合食的方式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比如皇帝私下的饮食,王公大臣家中之食,以及普通百姓平常所食,都可采用合食的方式。但是唐朝皇帝公开设宴依旧采取分食的饮食方法。虽然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改变了饮食方式,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发展,维护了皇权,加强了封建等级制度。

  在古代社会,饮食文化的发展也不足以对抗封建制度。分食在公开场合更注意礼仪举制,一举一动皆是制度的体现,各种食物以及器具也彰显了不同身份地位,有力的维护了皇帝至高的地位,也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所以并没有完全被合食取而代之。

  卫生隐患与洗刷矛盾并存除此之外,合食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合食时每个人的筷子都会在食物里夹菜,这就有可能会发生一些疾病传染或者感染,再加上中国古代并没有现在的医疗条件,所以合食存在一定的卫生隐患。

  还有,分食可以各自洗刷自己的碗筷,但是合食可能会因为洗刷问题而引起争执。这些因素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所以在历朝历代中合食都没有完全代替分食。

image.png

  三、从分食走向合食,实为唐朝开放包容政策的集中体现,更是封建礼制中所展现的“人文化”特征

  我们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中就可以看到,韩熙载与几位士大夫聚会时,就是采用分食的方式。几个人面前摆放着几只长方形的桌子,桌子上摆放了一模一样的水果食物。这幅画的作者是公元十世纪的南唐画家顾闳中,也就是说分食也存在于唐朝一些文人大臣私底下的聚会。

  因为文人志士一般最重礼节,他们一直所学习的知识也是儒家的仁义、礼节、制度等,所以他们更看重分食的饮食方式。

  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红楼梦》,虽然小说中的饮食方式也大多都采用合食,但是作者在第四十回里写到,贾母等人商量给给史湘云还席时,贾宝玉说:“既没有外客,不必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一两样,再一个十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哪怕是在合食出现很长时间以后的清代,分食的现象依然存在,适用于一定的场合。唐朝饮食文化的变化,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当今的饮食方式便属于合食。同时也依然会存在的分食的现象,但是分食原因跟古代大不相同。如今人们在某些特殊场面的分食是为了更加的便利,更加的安全。

  合食走入千万家,首先离不开唐朝特殊的社会背景。唐朝强大的政治为唐朝其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其次唐朝快速发展的经济,也为合食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发展前提,同时分食也凭借自己独特的优势而在中国饮食文化上一直都占据一席之地。

  笔者认为,饮食方式从分食走向合食,体现出了一定的进步性。合食更加的人文化,不必拘于严格的制度,是封建制度中为数不多的人文体现。除此之外,合食也便于人们之间交流感情,沟通信息,抒发内心真实感受,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更是唐朝开放包容政策的产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家都在搜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