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公孙述为何会被全族被诛?他做了什么事情

  公孙述(?~36年),字子阳,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文章。

  一、入蜀称王公孙述

  王莽新朝末期,社会各个阶层都深陷动乱:朝中内斗;农民起义;地方豪强或拥兵自保,或投靠武装集团,或联合自立……一时间,群雄并起,四方割据。即便是地处西南,与外界沟通有着诸多不便的四川,在这时都卷入乱局,受割据势力控制。

  彼时控制四川的正是公孙述。虽然自己是个陕西人。汉哀帝时期,公孙述与其父公孙仁还都在北方为官。但在新朝时期,公孙述被派至蜀地任卒正(职务同太守),即开了与四川的一段“孽缘”。

  自秦并巴蜀后,四川的农业生产及其他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至两汉之交,蜀地已是“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红之业,覆衣天下。名才竹干,器构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而这样的社会基础不仅孕育了川内诸如龙氏董氏等世家大族,也支撑起了公孙述的野心。

image.png

  更始元年(23),南阳人宗成“响应”更始帝刘玄的号召,自封“虎牙将军”并侵入仍由新朝控制的汉中。作为太守的公孙述在收到消息后,一番斟酌,最终决定背叛新朝,倒戈起义势力,并迎宗成入成都。结果宗成是个有勇无谋的粗人,入成都后只知烧杀抢掠。引狼入室的公孙述便只能顺水推舟地联合蜀地豪族,大破宗成军队,随后自立为王。

  而如果说称王时,公孙述还有点率领民众自保以等待真主的念头,那么到了建武元年(25),公孙述所想的就只剩“顺应天命”了——这年春,公孙述自立为帝,定国号“成家”(一作“大成”),建元龙兴,以成都为都。今日赫赫有名的白帝城,亦是这一时期公孙述的手笔。

  二、东西相争谁正统

  在西南,坐拥天府之国的公孙述于割据势力中可谓一家独大。即便放眼南北,他亦是强大的一支割据势力。可“一山不容二虎”。刘秀前脚刚要在北方被世家大族们推举为帝,建立东汉,公孙述后脚就已经在四川“顺应天命”,建立“成家”。同一时期、两位天子,正统之争一触即发。

  为了树立自己的正统权威,刘秀不仅利用自己作为刘邦后裔的身份,还屡用谶纬之言为自己正名。而这种今日看来纯属玩弄人心的把戏,不仅刘秀很熟练,公孙述也不遑多让。利用五行说、五色说和五德转移等理论,公孙述大肆宣扬:“五德之运,黄承赤而白继黄,金据西方为白德,而代王氏,得其正序”。赤色曾被汉家认定为正统,黄色又是新朝所尚之土德的对应色。公孙述强调成都所在是西方,西方属白,其中对自己形象的树立也就不言而喻

  可惜这次是高手过招。刘秀和公孙述都是极为擅长利用谶言以引导舆论的高手。所以几番交锋之后,两人还是不得不将角力场拉回军事前线。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一转换战场,最后居然搭进去一整个成都。

  三、阴险刺杀引屠城

image.png

  坊间有句玩笑话,说“玩战术的心都脏”。这话几分真几分假尚且不论,但能把谶言用得驾轻就熟的公孙述在战场上倒确实算不上什么正人君子。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古人很早就形成了“仁义用兵”的理念。将帅们可以在沙场用谋略,甚至可以将仁与诈合一,但却不提倡以不人道的手段对待敌人。派刺客刺杀敌军诸将,就是一种屡遭鄙夷的不仁不义之举。

  可惜的是,公孙述还真向刘秀军中派去过刺客。且他不仅派了,还派了两次。第一次是在建武十一年(35)。刘氏姻亲、大将来歙从北路入蜀,先后攻下河池、下辨等地,蜀将王元等接连败退。慌乱之中,公孙述秘密派出刺客刺杀来歙,给刘秀大军杀了个措手不及。第二次则是在同年武阳失守,广都将破时。这一次,尽管已经收到了刘秀的劝降书,公孙述还是不死心,又派出刺客刺杀了日后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六位的名将岑彭

  从要率领民众自保以期待明主的一方太守,到死性不改、玩弄不入流奸计的作乱逆贼,公孙述在权势之中迷失了自己,最终也将整个天府之国拉入地狱。建武十二年(36)起,为阻止兵将投降,公孙述大肆残害降将家属。年底,两军数度交战,且多以蜀军战败,活人尽逃,死者曝尸。十一月,公孙述因重伤去世,余下的蜀将终于打开成都城门以投降。而在入城后,汉军对城中仅剩的万余“孩儿老母”痛下杀手——史称“宫连屠大城”。

  今人都说四川是安逸的四川,可这安逸的背后到底曾有多少哀嚎,早已无人可知。只知道公孙述曾为了成全自己的野心而丢下道义以刺杀。成都,亦被他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而拖到不得不被屠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