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在位时期提倡省吃俭用 清朝为什么还陷入危机
2021-08-03 16:31:05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代道光皇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道光皇帝提倡省吃俭用,道光都如此省吃俭用的,清代为什么还会陷入危机?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嘉庆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终年61岁。嘉庆帝在遗诏中,册立嫡长子旻宁为皇太子。八月,旻宁在太和殿登基,改次年年号为“道光”。

  道光帝即位时,清代首席军机大臣托津已经66岁,戴均元已经75岁了,而刚刚即位的道光帝,还不到40岁。考虑到君臣之间年龄悬殊,加上这群人能力也不足,甚至常常倚老卖老,所以道光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撤换军机大臣。

  于是,道光帝在登基十天后,便借“遗诏事件”为由大做文章,成功将军机大臣撤换。他将托津、戴均元等人撤出军机处,命曹振镛在军机处行走。道光元年,他加封曹振镛为太子太傅,授武英殿大学士,封松筠为兵部尚书,庆惠为热河都统。

  从这一系列的举动可以看出,道光帝即位有自己一套治国方针,并非无能之辈。《清实录》给了道光极高的评价:

  “尧曰成功,舜曰成功,禹曰成功,下此商曰成汤,周曰成周,惟我宣宗成皇帝克集大成。微特汉之本始,唐之大中、明之宣德,不足以媲媺万一。即车攻吉日,作为诗歌,号曰中兴。”

  《清史稿》中这样评价:

  “宣宗恭俭之德,宽仁之量,守成之令辟也。”

  当然了,《清实录》本来就是清代历代官修的编年体史料,所以大多都是褒奖之词,甚至夸张也并不令人意外。而《清史稿》并非清人编修,所以评价还算中规中矩。

image.png

  而我们再看后世对道光帝的评价,就会发现褒奖似乎变得很少,比如说他:

  “看来是一位谨慎小心的,甚至是胆小的统治者,宁可与几个心腹顾问进行密议,而不愿接受实际的批评或警告。”

  也有说:

  “道光是中国两千年帝制史上,第一个同西方殖民者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皇帝。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应负主要历史责任。”

  还有说:

  “宣宗之庸暗,亦为清代入关以来所未有。”

  在很多人眼中,道光帝只能算是“中下”的皇帝,也就是说,他并不是很合格。而问题,就出在道光帝节俭的性格上。那么问题来了,节约是美德,为何道光帝提倡省吃俭用,反而令清代陷入危机呢?

  道光帝的节俭是出了名的,比如他的龙袍破了也舍不得换,命人打上补丁接着穿。了解物价飞涨后,他坚持只吃素不吃荤。皇后生日宴席上,只给每个人准备了一碗,带少许肉末的打卤面等等。有人说道光不仅是节俭,已经到了抠门的程度了。

  道光帝如此节俭,清代反而越来越穷,危机不断加深。要说这问题出在哪里,自然还是皇帝本人身上。可以说,道光帝本人有点“傻”,身为一个皇帝,竟然被下面的人骗得团团转。

image.png

  内务府,是清代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负责掌管宫廷各种大小事务。道光只知个人节俭,苛待后妃,却没有想过,为何还是省不下来钱。他一心认为是物价太高,平时自己只吃四菜一汤,也要花十几两银子。可实际上并不是物价高,而是全被内务府的人中饱私囊了。

  就好像道光在龙袍上打补丁这件事,群臣见皇帝如此节俭,只能纷纷效仿。有的人衣服明明还很新,为了迎合皇帝,都不得不故意剪个洞来补。道光见了一心认为,是自己带头起了作用。然而这些官员在私下,照样胡吃海喝,大讲排场。

  那为什么道光身为皇帝,会被瞒得团团转呢?只能说内务府的这条利益链,实在牵扯太多人了,上到宗室王公,下到太监宫女,谁会和自己过不去呢。如此一来,高高在上的道光帝,反而是过得最“穷苦”的一个。

image.png

  另外,道光苛待自己也就算了,可在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他仍然不愿意。比如大军打了胜仗,在庆功宴上,道光都舍不得多准备几个好菜。那些在前线辛苦多时的将领,在庆功宴上都吃不了一顿饱饭。

  像军饷、河防、漕运这些极其重要的事情上,道光仍然抠抠搜搜,舍不得出钱。在签订不平等条约后,清政府要向他国赔款,道光不愿意自掏腰包,于是向下施加压力。大臣们自然也不愿出钱,最终压力就全部落到百姓身上。

  其实道光绝非贪暴、淫逸之君,他是有能力的,只是能力不足,在清代原本已经出现问题的情况下,他无力回天。如果处于一个太平盛世,或许他会有一番作为。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实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