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连杀三十余位大臣到底是怎么回事?

  天七年(1627年)朱由检皇帝位,年号崇祯。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史》有载,“(崇祯十二年七月)总兵官罗岱被执死之。熊文灿削籍,寻逮下狱。(崇祯十二年)八月癸巳,诏诛封疆失事巡抚都御史颜继祖,总兵官倪宠、祖宽,内臣邓希诏、孙茂霖等三十三人,俱弃市。”那么到底是何原因,导致崇祯皇帝一怒之下连杀三十余位大臣呢?

  清军入关纵横五个月,明朝损失惨重

  清朝因势力不断向蒙古渗透,自崇祯崇祯二年(1629年)“己巳之变”后,清军便多次绕道蒙古,从山海关以西的长城关隘入关,甚至三次直逼北京城下。而发生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这一次,则是规模最大、明朝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以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豪格、阿巴泰为副,统左翼兵;以贝勒岳讬为扬武大将军,杜度为副,统右翼兵,再度绕道蒙古,兵分两路从密云东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突破长城要塞、毁边墙入塞。两翼兵马越迁安、丰润,于通州河西会合,绕过北京后至涿州分兵。右翼兵马沿着太行山东麓南下,左翼兵马则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清军所至之处,明将“率皆溃遁”。

image.png

  得此消息,明廷急调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率兵回援。同年十月,清军攻陷良乡、涿州,进围高阳、阜城、威县。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领全家老小和全城军民死守高阳城,恶战之中,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子孙尽皆战死,城破之后,孙承宗自缢而死,孙家百余口全部遇难。

  宣大总督卢象升率军浴血奋战,于十二月被清军围困于巨鹿,弹尽粮绝之下最终战死沙场。同月,清军先后攻破平乡、南和、沙河、元氏、赞皇、临城、高邑、献县。又分兵三路,攻易州、新城、雄县、定兴、安肃,大战于钜鹿庄,下广平、顺德、大名,进入山东。

  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清军攻克济南城,屠杀17万百姓。至此,清军入关长达五月,先后败明军57阵,攻克山东济南府、3州、55县、2关,杀明总兵两名、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俘获人、畜共462300余,获黄金4037两、白银977460两。活捉德王朱由枢、郡王、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等。次年二月,出青山口返盛京。

  面对如此惨败,百姓如此遭殃,就连兄弟也被清军俘走,这本就令崇祯皇帝恼怒无比,然而那些败军之将返回京城之后,为了推脱败军之罪,竟然又将清军描绘的勇猛无比。看着这些人,崇祯心中当可谓怒从心中起。然而事情到了这里还没完,紧接着坏消息可谓是一个接着一个,最终令崇祯帝动了杀心。

  在清军退走两个月后,即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此前接受招抚的张献忠在谷城再度高举义旗,并迅速击溃谷城官军,杀县令阮之钿和巡按御史林铭球,拆毁城垣,劫库纵囚,明朝监军道张大经和马廷宝、徐起祚投降。张献忠离开谷城时,又将官府上下大小官员向自己索贿的名单、数字和时间刻在了城内外的墙壁上,顿时天下哗然。

  张献忠再度起兵的同时,罗汝才、马守应也再度起兵响应,并与张献忠在谷城会合。而已经被朝廷击溃,躲在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趁机重整旗鼓,再度从湖北郧、均地区进入河南。一时间,农民起义的烽火,再度在中原大地上熊熊燃起。

image.png

  负责平定农民起义军的熊文灿得知消息,立即抽调左良玉和罗岱领兵追剿,崇祯十二年(1639年)七月,官军被张献忠以诱敌深入之际击败,罗岱被活捉,左良玉丢盔弃甲,伏鞍而逃,连军符印信也丢失了。

  次月,即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崇祯皇帝开始追究败军之罪,于是便有了《明史》之中的那段记载,因清军入关惨败,以右佥都御史之职巡抚山东的颜继祖,总兵官倪宠、祖宽,内臣邓希诏、孙茂霖等三十三人全部被杀、弃市。因围剿农民军不利,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熊文灿被捕杀、罗岱被执死、左良玉被降三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