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英东:后金开国的铁血脊梁与家族荣光
2025-11-20 16:46:29

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东北大地上,一位来自苏完部的满洲镶黄旗将领,以“万人敌”的威名刻入历史。他不仅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更是权臣鳌拜的伯父——瓜尔佳·费英东(1562-1620),以勇武与忠诚铸就了满洲崛起的关键基石。

一、从部落首领之子到努尔哈赤的“万人敌”

费英东出生于苏完部(今吉林长春双阳区),父亲索尔果为部落首领。1588年,25岁的费英东随父率部归附努尔哈赤,这一决策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史载他“骁果善射,引强弓十余石”,努尔哈赤初见便惊叹其勇力,当即授予一等大臣之职,并将皇长子褚英之女许配给他,使其成为皇亲国戚。

费英东的军事才能迅速显现。1598年,他率军征伐瓦尔喀部,收服所属村落;次年支援哈达部时,识破其投明阴谋,果断收服该部。1607年,面对乌喇部贝勒布占泰的阻挠,他率军大败敌军,随后转战渥集部,攻克赫席黑等路。1613年,他随努尔哈赤亲征乌喇部,彻底统一海西女真。这些战役中,费英东常以先锋身份冲锋陷阵,其“万人敌”之名在女真各部中广为流传。

二、萨尔浒之战:扭转明金战局的转折点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反明,费英东成为攻城拔寨的核心将领。1619年萨尔浒之战中,他率镶黄旗精锐直面明军主力:

杜松部决战:明总兵杜松率三万大军进抵萨尔浒,费英东与贝勒巴雅喇率军迎击。他亲冒箭矢登城,率部奋击不退,最终攻破明军营垒,斩杀杜松,取得萨尔浒首胜。

叶赫部收服战:战后,他马不停蹄参与收服叶赫部,彻底摧毁明朝在女真地区的盟友体系。

此役后,明军在辽东的防御体系崩溃,后金从战略防御转入进攻。费英东因功被列为“五大臣”之首,参与军国重务决策,其军事思想对八旗战术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三、政治清廉与家族荣耀:满洲贵族的典范

费英东不仅以勇武著称,更以清廉自守闻名。据《清史稿》记载,他“听讼治民,刚正无私”,任扎尔固齐(理事官)期间,严惩贪腐,整顿吏治,为后金政权树立了法治标杆。其家族亦人才辈出:

子侄辈:第七子图赖继承父志,成为顺治朝一等雄勇公,配享太庙;侄子鳌拜以“满洲第一勇士”之名成为康熙朝辅政大臣。

女儿辈:六位女儿分别嫁入爱新觉罗家族与钮祜禄氏等满洲勋贵,形成庞大的政治联盟网络。

1620年,费英东病逝于军中,享年58岁。努尔哈赤悲痛不已,亲临祭奠,赐号“直义公”。此后历代清朝皇帝对其追封不断:皇太极追封“开创佐命第一功臣”,顺治帝晋封三等公,康熙帝加封“信勇”,乾隆帝最终晋爵一等公,并将其神位供奉于盛京贤王祠,与额亦都并列清太祖神位两侧,享受最高礼遇。

四、历史回响:从部落勇士到国家象征

费英东的一生,是满洲从部落联盟向中央集权国家转型的缩影。他以军事征服奠定疆域基础,以法治精神塑造政权框架,以家族联姻巩固统治联盟。其墓地(今沈阳“驸马坟”)虽已湮灭,但石碑上镌刻的汉满双语功绩,仍诉说着这位开国元勋的传奇。

作为鳌拜的伯父,费英东的家族在清朝延续了近三个世纪的荣光。从后金五大臣到康熙朝权臣,瓜尔佳氏的兴衰史,恰是满洲贵族在皇权更迭中适应与挣扎的生动写照。而费英东本人,则以“万人敌”的勇力与“直义公”的清名,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英雄谱系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黄袍加身双璧:郭威首创与赵匡胤的经典复刻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黄袍加身这一典故广为人知,但多数人只知赵匡胤在陈桥驿的惊天兵变,却鲜有人知后周太祖郭威才是这一历史剧目的首演者。郭威的黄袍加身不仅为赵匡胤提供了可借鉴的剧本,更深刻影响了五代十国至北宋初期的政治格局。  乱世枭雄: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