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覈:东吴名臣的智慧与生存之道
2025-01-07 10:39:24

在三国时期的东吴,有一位名臣以其敢于直言、精通典籍而著称,他就是华覈。华覈在孙皓继位后,面对这位初期施行明政、后期沉溺酒色、专于杀戮的皇帝,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生存之道。

一、华覈的生平简介

华覈(219—278年),字永先,吴郡武进(今江苏丹徒)人。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官员,先后担任过上虞尉、典农都尉等职,后因文才出众而迁任秘府郎,再升任中书丞。华覈是个敢于直言上疏的文官,他一生上疏过百,内容包括陈说利害、荐举良能、解释罪过等,对东吴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孙皓继位与华覈的保全之策

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是东吴的末代皇帝。他继位初期施行明政,但后期沉溺酒色,专于杀戮,暴虐之名惊动中原。在这样一位皇帝治下,华覈如何保全自己,成为了历史的焦点。

敢于直言,但不触怒龙颜

华覈敢于直言上疏,但他深知如何在直言与触怒龙颜之间找到平衡。例如,在孙皓即位后大赦天下、改元元兴时,华覈劝谏孙皓夏末不宜兴建土木工程、聚会诸侯、兴师动众,但孙皓并未采纳。尽管建议未被采纳,但华覈并未因此触怒孙皓,反而因文才出众被升任为东观令兼任右国史。

利用文才,助益时政

华覈精通典籍,博览群书,他的文才在东吴朝野有口皆碑。孙皓认为华覈应当发挥自己精通典籍的优点来推广赞颂时政,不要妄自菲薄。华覈虽然本想拒绝这一职务,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并利用自己的文才助益时政,赢得了孙皓的信任。

多次上疏,为同僚解围

孙皓在位后期,随意处罚大臣,朝野人心惶惶。华覈多次上疏为同僚解释罪过,祈求赦免楼玄、薛莹等人。他的这些举动不仅赢得了同僚的尊敬和感激,也让他在孙皓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谨慎行事,避免卷入政治斗争

尽管华覈敢于直言上疏,但他始终保持着谨慎行事的态度。他深知东吴朝野的政治斗争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卷入其中。因此,他在处理政务时总是小心翼翼,避免卷入不必要的政治斗争。

三、华覈的晚年与去世

天册元年(275年),华覈因有过失被免官。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继续以文人的身份活跃于东吴朝野。天纪二年(278年)五月,华覈去世,享年六十岁。他的一生以敢于直言、精通典籍而著称,为东吴政治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康熙削藩与吴三桂造反:历史天平上的必然与偶然

  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昆明起兵反清,这场持续八年的三藩之乱不仅动摇了清朝统治根基,更将康熙帝与吴三桂的权力博弈推上历史审判台。表面看,康熙的削藩政策是直接导火索,但若将视野拉长至清初的政治生态与吴三桂的权力野心,会发现这场叛乱实则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