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陷阵营”统帅高顺能否撼动关羽武圣地位?
2015-11-26 09:33:08 貂蝉 诸葛亮 张飞 刘备 关羽 曹操

名不见经传的高顺也是汉末三国的名将,他具备一员武将所应有的勇、谋、忠和义,丝毫不落于武圣关羽,只可惜投错了人,又不知弃暗投明,我们不能说他是对是错,只是为他感到可惜!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代,他的开端并非按照第一个政权曹魏建立的时间公元220年算的,而是以东汉末年180年前后的黄巾起义,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起,到280年吴国灭亡,整整持续100年,称之为“百年大混战”的三国时代。若按这样算,没有活到三国鼎立的吕布、关羽就可算作是三国人物,而不必按上东汉末年的“户口”了。记载这一段时期的史书也比较奇怪,别的正史除《史记》外,或称书如《宋书》,或称史如《宋史》,唯独这一段历史称“三国志”。“志”本来是专门用来记载地理的,史学家这样做,只是将“三国”作为地域划分,而不作国别划分,这样就可以把三足鼎立形成之前的“三国人物”放到相应的地域志里,这就是为什么《蜀书》的第一篇不是刘备的“先主传”,而是刘璋父子的“刘二牧传”。

一般认为吕布是三国第一勇将,这主要受“三英战吕布”的影响,而真正的吕布也确实勇武,与关羽应在伯仲之间。二人都曾独挡一方:吕布占徐州,后为曹操所破,被斩首;关羽镇荆州,后为吴魏夹击所破,被斩首。关羽之败,一个原因在于他不善用人,可事实上他手下也无得力战将,蜀汉其他名将都在益州或汉中,他不仅要指挥作战,而且有时还要亲自上阵,所以才“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而吕布不同,他手下有四员大将:高顺、张辽、宋宪、魏续。别的不说,前两位都是属于智勇双全的将才。


高顺此人有些名不见经传,《三国志》中有裴松之引自王粲所作的《汉末英雄记》中的比较集中的记述。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将其与武圣关羽做些对比。

汉末混战,军阀很多,除了袁绍等一些实力强的外其他军阀的兵力并不多,高顺作为吕布手下大将,直接指挥的兵力只有七百余人,但是他训练有素,军队战斗力特别强大,几乎攻无不克,有“陷阵营”之称。从这个名称中我们能感觉到高顺作战特别迅猛。三国时代几支比较有名的特别军队,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曹操的“虎豹骑”,由曹纯指挥,刘备的“白耳兵”,由陈到指挥,还有诸葛亮收服南中后的“无当飞军”,由王平指挥。加上陷阵营,有五大王牌劲旅之称。

建安三年,吕布令高顺攻击刘备,曹操遣夏侯惇助刘备,却被高顺击败。可见高顺确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将才。刘备在遇到诸葛亮前,虽有关张二将,但实力还很弱,几乎屡战屡败,连一方诸侯都不算;再则,古代是团体作战,战争的胜利主要取决于兵力和谋略,以一人之勇很难改变战争的走向。可见“陷阵营”的战斗力非同小可,远远强于夏侯惇所部。白马之围时关羽凭一时气盛刺死颜良,“绍诸将莫能当也,遂解白马围”,可算是一人之力奠定了此次战役的胜利。

高顺作为吕布部将,也有与关羽一般的忠义。吕布素来反复无常,做事“不肯详思,辄喜言误”,高顺劝吕布要重用那些忠正明智的人,否则会破家亡国。果然,后来很受吕布任的郝萌反叛,被高顺平叛,郝萌部将曹性供出谋士陈宫是同谋。《三国演义》中陈宫因不满曹操滥杀无辜而投奔吕布,成为吕布的首席也是唯一的谋士,足智多谋,不过可惜的是他的良谋大多因陈登的捣乱而不被吕布采用,反而那些不太高明的计策吕布倒是言听计从。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陈宫的个人品德并不高尚,而高顺作为武将同时也是富有韬略,同时对吕布忠心耿耿。此后,吕布因为郝萌的反叛变得更加多疑,逐渐不信任高顺,任人唯亲,疏远了高顺,并把“陷阵营”的指挥权给了有“外内之亲”的大将魏续,而高顺始终没有悔意。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因为“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可吕布对高顺却是薄情寡义,后来宋宪、魏续弃吕投曹,张辽被俘也投降了曹操,只有高顺宁死不降,与吕布、陈宫一起被害。因此高顺之忠义比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却也有着愚忠的意味。


《英雄记》对高顺的总体评价是“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赠”,是一个很高的评价,说明高顺平时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蜀记》记载关羽一件很不清白的事,就是关羽多次向曹操请求纳秦宜禄之妻为妾,后来却被曹操占为己有,与之相对应的是夏侯霸堂妹为张飞所得,张飞“知其良家女”,纳之为妻,对比起来秦宜禄之妻并不是“良家女”,这件事虽无损关羽形象,反倒把关羽刻画的更真实,但关羽因此也不能得到“为人清白”的评价。高顺不饮酒,而关羽刮骨疗毒的时候是与“诸将饮食相对”,可见高顺更有节制,关羽更有血性。

高顺宁死不降曹操,而关羽自黄巾起义时,刘备在家乡组织义兵,就和张飞一起去投奔,从此“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后来曹操东征徐州,刘备投奔袁绍,关羽守下邳为曹操所擒,成为了关羽一生的“污点”,但这也无可厚非,就如西汉的李陵投奔匈奴,后人不以为耻,后来拥有鲜卑血统的李唐皇室反而追认他为祖先。所谓“降汉不降曹”,关羽本就是汉臣,何来“降汉”之说?


中国有两代武圣,第一代是姜子牙,第二代是关羽。姜子牙出生于今安徽省临泉县姜寨镇境内,晚年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为齐侯,兵家、谋略家等都奉为鼻祖,因此被称为“百家宗师、千古武圣”,历朝历代都会挑选名将配祀姜太公,除亚圣张良,还有十哲和七十二子,关羽能从其中的“七十二子”最终取代姜子牙成为新一代武圣,与自身因素和统治者的推崇是分不开的。

姜子牙能成为第一代武圣,主要因为他富有谋略,相传他著有《太公兵法》《六韬三略》等兵书,《史记》说他“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又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虽然由于年代久远,具体的计谋我们已经无法知晓,但姜子牙“兵家鼻祖”的称号还是实至名归的。后世名将配祀太公,以张良为首,被尊为武亚圣,也是因为张良极富谋略,且尝习太公兵法。


三国之后的晋代,关羽就成为了武将骁勇的代名词,人们称赞武将一般会说有“关张之勇”,而不是“不下吕布”,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关羽的认可度要高于吕布,关羽之勇已深入人心。所以关羽能成为武圣不在谋,而在勇,还有封建统治推崇的忠和义。《三国志》说他“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是说他适合作为冲锋大将,而没有统兵的谋略。

平心而论,关羽并不是“武圣”的唯一人选,但相比之下,关羽降曹不久后又复归刘备,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不久便败死的故事更加婉转曲折,尤其是其不得善终,临死无悔的气节更加悲壮,这些都是高顺不能比的。高顺错投吕布,吕布败死,高顺也随之而死,这让我们想起来隋唐之际的单雄信,秦琼等人都离窦建德而去,唯独单雄信随之而死,秦琼后来名冠天下,而单雄信则相形见绌;同样,张辽后来建功立业,而高顺则逐渐被人遗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