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实中的包青天:敛财行贿 草菅人命
2017-10-11 15:23:57 宋仁宗 包拯

  包拯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影视作品的塑造下,他忠君爱主、孝敬双亲、断案如神、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公正廉洁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包拯确实是一位难得一见的官场楷模,这一点从与他同时代的名人大咖的评价中便可略知一二

  包拯6.jpg

网络配图

   宋仁宗赞扬包拯忠君、刚谏,称其有“岁寒之操”;司马光曾对包拯的孝顺大加赞扬,还认为他是宋仁宗时最正直的清官;就连一向与包拯性情不合、鲜少往来的欧阳修也称赞包拯“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肯定包拯的办事能力,极力保举推荐他(从此也看得出,欧阳修是个公私分明的好人)。

  包拯确实配得上“包青天”的美誉,但金无足赤,他也不过是为了奖善惩恶,被“包装”出来的完美典型,真实历史中的包拯并非我们以为的那般完美无瑕。以下我们就鸡蛋里挑骨头,列举包拯的五大瑕疵,做好心理准备,或许会令你大跌眼镜哦!

  一、任人唯亲

  包拯的刚正不阿是相对的、有分寸的,他在用人的时候大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旧友,而不是根据人的能力来任用。例如,他推荐了好友范祥的孙子范景做官,又提拔了老师刘箔族的儿子刘景纯为主簿,还保举了门生张田做了蕲州知州......可事实证明,这些人既无德也无才,都难当大任。包拯也曾因举荐有失而被贬官到池州。

  二、敛财行贿

 包拯4.jpg

网络配图

    包拯刚正廉洁、宁折不弯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我们很难想象他竟然也会为了自身利益去敛财行贿。包拯被贬官到池州后,为了尽快复职,他投其所好,大肆搜罗名石奇宝行贿上级,并因此很快打通了关系,半年后就复职为江宁知府。

  三、包庇护短

  包拯还是个护犊子的人,他在三司使任上时,手下的官员克扣军饷,引起了兵士们的不满,还差点由此引发兵变。库务管胡宿奉命办理此案,但却遭到包拯多番阻挠,最后还是在宋仁宗的亲自干预下,包拯才交出了犯案部下。

  四、草菅人命

  包青天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就是“断案如神,爱民如子”,但历史真实中的他也不是每次都明察善断,体恤百姓。包拯在开封知府任上时,一次遇上东街小巷失火,几个年轻人在救火时说了句:“下次不知道又是哪里失火!”本来只是句玩笑,并无恶意,但包拯竟然将这些人全部杀了。分析包拯此举动机,应该是担心“妖言惑众、扰乱民心”,但以这种方式稳定人心,代价也太大了。另外,包拯对闹事的士兵乃至普通民众,也大多懒于教化,而是毫不手软,屡屡诛杀。

  五、气节有失

  包拯.jpg

网络配图

   包拯以敢于进谏而闻名,但他并不是“宁折不弯”,他熟知官场技巧,很会揣摩皇上心思,是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去进言,而决不牺牲个人利益。这一点说得好听点是进退有度,说得难听点就是气节有失,不能坚守。例如,宋仁宗曾封宠妃张贵人的伯父张尧佐为三司使副使,但是这个张尧佐贪欲很重,根本难当大任,所以包拯连同另一个谏官一同劝谏仁宗收回成命。但是宋仁宗心意已决,龙颜大怒,包拯见此便退到一边,不再坚持。而另一个谏官却因刚直死谏,不肯退让被贬官,从此不再被重用,葬送了官宦生涯。

  包拯是一块略有微瑕的美玉,纵然有缺点,但仍不失为一位为国尽忠、为民尽心的好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