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了事:成语起源与含义解析
2024-08-14 11:56:20

“草草了事”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标准表达为“草率了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对事情处理得不认真、不细致,只求赶快结束,敷衍了事。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的行为。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现代作家朱自清的《谭嗣同》一文。在文中,朱自清写到:“总算这件事倒是结束了,就只差那个包元没有放,想是以为不便与我的不加批复同日而行,以免给人一种草率了事的印象。”这里,“草率了事”就是指对事情处理得不认真、马虎了事。

“草草了事”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它不仅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于日常交流和新闻报道中。它提醒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应该认真负责,不能草率从事,否则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

除了“草草了事”外,还有一些近义词,如“草率从事”、“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等,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同时,也有一些反义词,如“慎重行事”、“一丝不苟”等,它们强调了认真细致、谨慎行事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康熙削藩与吴三桂造反:历史天平上的必然与偶然

  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昆明起兵反清,这场持续八年的三藩之乱不仅动摇了清朝统治根基,更将康熙帝与吴三桂的权力博弈推上历史审判台。表面看,康熙的削藩政策是直接导火索,但若将视野拉长至清初的政治生态与吴三桂的权力野心,会发现这场叛乱实则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