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耿耿于心”是什么意思?
2024-08-27 11:11:17

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成语是汉语这座瑰丽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大多源自于古代的经典文献、传说故事或是历史事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情感色彩。“耿耿于心”这一成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描绘了一种深藏于心的复杂情感。

“耿耿于心”的意思是指心中有事牵挂,难以忘怀,形容有心事或不愉快的事情深深地印在心中,无法释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人有负面影响的思绪或记忆,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心底,不时作痛。

这一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原文中写道:“贾宝玉听了,便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咒一般,登时四肢五内一齐皆不自在起来。想来想去,他家中又并无别的亲人,兄弟姊妹四人,薛姨妈又已去世,只余下薛蟠一人,别无书香宦门之族,想他也是为情所困,一时之间竟不能自已,才做出此等荒唐之事来。想到此处,不免更加感伤起来,因心有所感,遂发于诗词,作成一首五言绝句。”这里的“耿耿于心”便是指贾宝玉对于林黛玉的深情和不舍,以及对于家国不幸的沉痛记忆,这些情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难以抹去。

在现代社会中,“耿耿于心”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它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的情感经历,比如失恋、失望、悔恨等情绪的长期困扰;也可以用于描述一种社会现象,比如公众对于某一事件的关注和讨论,这种关注可能会因为事件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而长时间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耿耿于心”。

“耿耿于心”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人生中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难以忘怀的经历和情感,它们或许会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负担。但正是这些深刻的体验,塑造了我们的个性,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和宽容。通过理解和接受“耿耿于心”的存在,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将心中的烙印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康熙削藩与吴三桂造反:历史天平上的必然与偶然

  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昆明起兵反清,这场持续八年的三藩之乱不仅动摇了清朝统治根基,更将康熙帝与吴三桂的权力博弈推上历史审判台。表面看,康熙的削藩政策是直接导火索,但若将视野拉长至清初的政治生态与吴三桂的权力野心,会发现这场叛乱实则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