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但讲述唐朝皇后的历史却不多,以下唐朝皇后列表是以历代皇帝为纲,汇集了唐朝历代皇后的简介,可供参考。唐朝皇后(包括太后)26位,分别是:太穆窦太后、文德长孙皇后、王皇后、则天武皇后(旧唐书武则天不在后妃列传,在本纪)、和思赵皇后、韦皇后、肃明刘皇后、昭成窦皇后、王皇后、贞顺武皇后、元献杨皇后、张皇后、章敬吴太后、贞懿独孤皇后、睿真沈太后、昭德王皇后、庄宪王皇后、懿安郭太后、孝明郑太后、恭僖王太后、贞献萧太后、宣懿韦太后、元昭晁太后、惠安王太后、恭宪王太后(《旧唐书》无传)、何皇后。这26位女子虽贵为皇后,她们在正史中的记载不过只言片语,生平事迹相当简略,本专题在此将为您做一个简单的盘点。
![]() |
![]() 贞观十年六月己卯日(7月28日),长孙后在立政殿去世,时年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谥号文德。 |
算起来,女皇武则天和王皇后还是同乡,因为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二人都是山西人。不过王皇后出自著名的世家大族,祖辈皆是贵族。而武则天的父亲只是山西文水县的一个农民,靠投机倒把做生意发财,因捐赠大笔金钱援助军饷,才被唐高祖李渊封官并挤进上流社会的。武氏满身铜臭味,出生低贱。这是后来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支持、保护王皇后,而坚决反对立武氏为皇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
![]() |
赵氏是李显的结发妻,她的年龄应该和丈夫差不多或更小一些,以李显此时19岁来推测,赵氏被害时也就20岁上下。爱女惨遭杀害,常乐公主夫妇对武则天恨之入骨。等到几年后越王李贞起兵反武时,常乐公主对越王李贞的使者表示自己坚决支持,绝不后退。越王兵败,常乐公主夫妇在狱中自杀身亡。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为曾受武则天迫害的皇族宗亲们平反,追赠赵氏为“恭皇后”,但没有进行改葬。 |
![]() 神龙元年(705年)中宗复位,韦氏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又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景龙四年(710年)中宗暴卒,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复位。被杀于宫中,并被追贬为庶人,称韦庶人。 |
![]() 睿宗肃明顺圣皇后刘氏,刑部尚书德威之孙也。父延景,陕州刺史,景云元年,追赠尚书右仆射、沛国公。仪凤中,睿宗居籓,纳后为孺人,寻立为妃,生宁王宪、寿昌代国二公主。文明元年睿宗即位,册为皇后;及降为皇嗣,后从降为妃。长寿中,与昭成皇后同被谴,为则天所杀。景云元年,追谥肃明皇后,招魂葬于东都城南,陵曰惠陵。睿宗崩,迁祔桥陵。以昭成太后故,不得入太庙配飨,常别祀于仪坤庙。开元二十年,始祔太庙。 |
![]() 李旦为相王时(675年—678年),窦氏为孺人,甚为礼遇。光宅元年(684年),李旦继位,她被册封为德妃。第二年,窦德妃生李隆基,另有两女金仙公主、玉真公主。载初二年(690年),武则天废李旦,贬为皇嗣,迁居东宫。 长寿二年(693年),户婢团儿诬告她与皇嗣妃刘氏以厌盛巫蛊诅咒皇帝武则天。正月初二,皇嗣妃刘氏和窦氏在嘉豫殿朝见则天皇帝,既退之后,同时遇害。人们都不知道她们的遗体所在。唐睿宗复位,为太子生母窦氏上谥号昭成皇后,以招魂的形式葬在都城之南,陵号靖陵。又在京师立庙,号为仪坤庙。唐睿宗驾崩后,因为窦氏是皇帝的母亲,被追尊为皇太后,谥号依旧,祔葬桥陵,把神主迁到太庙。唐睿宗逝世后,追称窦氏为皇太后,与肃明祔桥陵。后来窦氏因母以子贵,先祔睿宗室。肃明刘皇后到了开元二十年才得以祔庙。 |
![]()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十月,皇后便过世了,玄宗诏令以一品礼将她葬于无相寺。后宫的人们对她相当思慕,玄宗自己也对此事感到相当后悔。宝应元年(762年)唐代宗即位时,恢复其皇后封号。 王皇后结婚多年,始终无子,而当时武惠妃很得宠,王皇后心中不满,武惠妃便想诋毁她。然而因为王皇后对下属们素有恩惠,故没人愿意说她坏话。玄宗也起了废皇后之心,便把这件事情告诉姜皎,姜皎却把这事说溜出去,便被杀害。皇后因为失去玄宗的爱情,身处于随时可能被废的恐惧中,便哭着问玄宗:“陛下难道不挂念当年阿忠(王皇后父亲王仁皎的小名)拿衣服换一斗面粉,给您做生日汤饼的事吗?”玄宗听了也为之感伤动容,遂暂时放下废后的打算。 |
![]() 其名无载,父恒安王武攸止,母郑国夫人杨氏。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父亲早逝,得到武则天庇荫自幼于宫中长大。 唐玄宗即位后,武氏得宠。史载开元十二年(724年),玄宗废王皇后,特封武氏为惠妃,而根据其母杨氏的神道碑,武氏在开元十年(722年)之前已获封惠妃,宫中对她的礼节等同皇后。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武惠妃去世,唐玄宗追赠其为皇后,葬于敬陵,谥曰贞顺。武惠妃碑为玄宗御制、御书,天宝十三载立。子夏悼王李一、怀哀王李敏、寿王李瑁、盛王李琦,女上仙公主、咸宜公主、太华公主。 |
![]() 公元710年(唐朝景云元年)八月,杨氏入当时的皇太子李隆基的东宫,封为良媛。当时太平公主掌权,对皇太子李隆基很是猜忌,而东宫中又有许多太平公主的眼线,使的东宫中人心惶惶。后来杨良媛怀孕,太子李隆基畏惧太平公主的威势,于是密谋张说要将此胎堕去。之后李隆基在亲自煎药时,梦见神人覆鼎,李隆基醒后告知张说,张说赞为吉梦:「天命也」,于是杨良媛得以平安产子,也就是之后的肃宗李亨。 当时的太子妃王氏无子,杨良媛于是将李亨交由太子妃抚养。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以后,封杨良媛为贵嫔。开元年间,李亨被封为忠王,之后杨贵嫔生下了宁亲公主,而当年张说因为解梦的功劳,特将宁亲公主将嫁给张说之子张垍。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杨贵嫔逝世,葬细柳原。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忠王李亨被立为皇太子。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太子李亨向北灵武逃去、玄宗则向南成都而去,同年七月,李亨于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 公元757年(至德二年)五月,仍在成都被遥尊为太上皇的玄宗,命肃宗已即天子位,应当尊封生母杨贵嫔,于是杨贵嫔被追諡为元献皇后。 |
![]() 肃宗为太子时,纳为良娣,颇得宠爱。肃宗即位后,册为淑妃。与宦官李辅国勾结,干预政事,谋逐李泌,屡遭建宁王李倓指责,乃与辅国谗杀倓。乾元元年(758年)被立为皇后。欲立己子为太子,常图害太子李豫(代宗)。后与李辅国不和,及肃宗死,为李辅国与程元振所杀。 |
![]() 开元十三年,以父罪没入掖庭,唐肃宗李亨当时被册封位忠王,唐玄宗见忠王左右没有侍女,所以命令将军高力士选掖庭当中的宫人赐给李亨,而吴氏就被选入其中。因为她容貌端庄,性格谦和,越来越受李亨的喜爱。开元十四年,生下李豫即代宗皇帝。 唐代宗李豫即位,追尊吴氏为章敬皇太后,附葬建陵。 |
![]() 总观沈后一生,命运多艰,屡遭离乱,结局更是千古之谜,故而小说家多有臆造之举,更有许多地方的尼庵留下了沈后在此出家的传说,颇具传奇色彩。 |
![]() 贞懿皇后独孤氏出身于京兆独孤氏,其祖先本姓李,后随独孤信改姓独孤。她是左威卫录事参军独孤颖的长女。独孤氏因姿色娇艳,选美入宫,深受唐代宗李豫的宠爱,独宠专房,皇后虚位,诸姬也很难侍奉皇帝。 她在750年生下儿子李迥,后有一女华阳公主。当时,李豫的嫡妻王妃崔氏,挟母家权势,性情悍妒。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后,崔氏的母家失势,本人亦在之后逝世。此后独孤氏“以姝艳进,居常专夜”,获得李豫的专宠,“爱遇第一”。李豫在宝应元年(762年)登基为帝,其子李迥获封韩王。 大历三年(768年),独孤氏被册封为贵妃。女儿华阳公主因“韶悟过人”而得到唐代宗的怜惜眷顾。但在大历九年(774年)逝世。唐代宗哀伤过度。第二年,即大历十年(775年)十月初六,贵妃亦逝世,追谥贞懿皇后,殡于内殿。 |
![]() 王氏(?—786),生年不详,出身官宦世家,秘书监王遇之女,唐德宗李适担任奉节郡王期间纳之。上元元年(761年),王氏为李适生下长子李诵,即后来继任的唐顺宗。母凭子贵,生下李诵后,李适对王氏“特承宠异”(《旧唐书》),或者说“尤见宠礼”(《新唐书》)。宝应元年(762),李适改封鲁王,王氏为嫔。大历十四年(779年),李适即位为皇帝,册封王氏为淑妃,排在众嫔妃之首。唐德宗追赠王遇为扬州大都督,其兄弟王果为眉州司马,甥侄拜官者二十余人。因唐德宗在位前期没立皇后,所以王氏行使皇后权力。 783年,泾原兵变(泾原今甘肃平凉),王淑妃把传国玉玺系在衣带上,随唐德宗逃离长安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784年回到长安。 786年,王淑妃得了重病,12月3日,唐德宗立她为皇后。3天后,即12月6日,王皇后在两仪殿去世。787年五月,葬于靖陵,谥号昭德皇后。永贞元年(805年)十一月,王皇后徙出靖陵,祔葬于崇陵。其后一百年,唐朝皇帝没有立过皇后,直到唐朝灭亡的前夕,唐昭宗册立了何皇后。 |
![]() 永泰元年(765年),十三岁的王氏嫁给当时皇帝唐代宗的孙子、太子李适的长子李诵为妾(李诵原配萧氏),大历十三年(778年),王氏在长安东内(大明宫)生子李纯,就是后来的唐宪宗。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太子李适即位为唐德宗,同年六月,李诵晋封为宣王。王氏被立为宣王王孺人。第二年,唐德宗立李诵为太子,封王氏为“良娣”。太子妃萧氏的母亲郜国公主被诬陷“巫蛊”,受此牵连,唐德宗多次要把太子妃废掉,改立王良娣为新太子妃;但李诵一直劝阻父皇不肯抛弃发妻。但萧妃最终没能逃脱厄运,唐德宗担心萧妃因母亲兄弟之事怨恨他,决定杀了萧妃。等郜国公主一死,偏巧太子生病,唐德宗就乘机杀害了萧妃。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死后,李诵即位为顺宗。还没等到册立皇后,八月,永贞革新失败,顺宗被迫传位于太子李纯,退位为太上皇,王良娣被儿子封为太上皇后。元和元年(806年),顺宗去世后,唐宪宗李纯尊母亲为太后,于兴庆宫居住。元和十一年(816年),王太后病逝。唐宪宗为母亲王氏上谥号庄宪皇后,与唐顺宗合葬丰陵。 |
![]() 懿安皇后郭氏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驸马都尉郭暧与升平公主之女,亦是唐代宗李豫的外孙女,唐德宗李适的外甥女,唐顺宗李诵的表妹。贞元九年,郭氏因家世显赫,被选为广陵王妃,时为广陵王的宪宗亲临升平公主家,纳迎如礼。唐顺宗因郭氏的生母升平公主身份高贵(是唐顺宗的姑母),再加上父、祖都有功于皇室,深宠异之。贞元十一年(795年),郭氏为李纯生下第三子李宥。后生一女岐阳庄淑公主。 |
![]() |
![]() 王氏在年少时,入皇太子李恒的东宫为侍妾,于元和四年(809年)生下李恒长子李湛(之后的唐敬宗)。李恒在820年即位,是为唐穆宗,将王氏立为妃,册立为妃,具体封号不详。 穆宗在位约四年后驾崩,王氏所生的皇长子李湛即位,是为唐敬宗。长庆四年(824年)二月,敬宗尊生母王氏为皇太后、祖母郭氏为太皇太后,又追赠王皇太后父王绍卿为司空,生母张氏为赵国夫人。敬宗在位不久,被宦官刘克明所杀,举国震惊,刘克明拥立绛王李悟为监国,不久,和刘克明敌对的另一宦官王守澄又加害李悟,于是郭太皇太后下诏,迎敬宗弟江王李昂即位,是为唐文宗。文宗即位后,尊生母萧氏为皇太后,加上郭太皇太后与王皇太后,宫中共有三位太后,史书称之“三宫太后”。文宗即位之初,王皇太后号宝历太后,宝历太后后迁居义安殿,于是在大和八年(834年)改称义安太后。义安太后王氏于会昌五年(845年)崩逝,谥号恭僖皇后,葬于光陵东园。 |
![]() 在唐穆宗李恒为建安王时,萧氏入十六宅得侍。元和四年(809年)十月,生李恒次子李涵(后来的文宗)。820年,李恒登基,是为唐穆宗,824年唐穆宗逝世。在此期间,萧氏是否获得妃嫔封号或具体的位号,已无从考证。 宝历三年(826年)正月,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所杀,想拥立穆宗的弟弟李悟。中尉王守澄与杨承和、魏从简、梁守谦率兵杀死刘克明,迎李涵即位为唐文宗。唐文宗以母亲为皇太后,敬宗的母亲为宝历太后,加上太皇太后郭氏,后宫一共有三个太后。萧氏老家有一个弟弟,因为萧氏离家时年幼,已经认不清弟弟的模样了,所以先后有萧洪、萧本、萧弘三人冒充皇舅,一时他们都有很大的权势,但是后来被发现,他们都被流放,萧洪更被赐死。而太后真正的弟弟却从没有和姐姐见面。开成五年(840年),文宗死后,他的异母弟武宗即位。萧氏移居积庆殿,所以又号“积庆太后”。大中元年(847年),积庆太后去世,谥号贞献皇后,当时已是唐宣宗(穆宗的弟弟)在位时。 |
![]() |
![]() 大中年间(847年—860年),晁美人逝世,赠昭容之位,诏命翰林学士萧寘为她写墓志铭。大中十三年(859年),晁氏的儿子李漼即位,是为唐懿宗。李漼追谥母亲为元昭皇后。 |
![]() |
![]() |
![]() 唐朝自乾符以后,天下大乱,藩镇宦官作乱,皇帝常逃离长安。景福年间,因奸臣当道,唐昭宗再次出逃,多亏何皇后不离左右的照料。光化三年(900年),唐昭宗打猎夜归,何皇后遣太子李裕还邸,李裕途中遇见宦官刘季述,李裕被留在了紫廷院。第二天刘季述带兵逼唐昭宗禅让帝位给李裕,何皇后怕伤害皇帝,于是取玉玺授予刘季述,皇后与皇帝都被软禁在东宫。刘季述立李裕为皇帝,尊昭宗为太上皇,皇后为太上皇后。隔年,神策军的几位军官发动反政变,昭宗及皇后复辟。 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与何皇后被朱温劫持到洛阳,皇后说“此后大家夫妇委身贼手矣!”两人相对而哭,皇后一时也不离开昭宗。八月,朱温的心腹蒋玄晖弑昭宗。太子李柷(即辉王李祚)即位,尊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徙居积善宫,号积善太后。天祐二年(905年)十二月,朱温想篡位,蒋玄晖认为天下未平,不应操之过急。朱温不高兴,宣徽副使赵殷衡诬陷蒋玄晖和何太后密谋恢复唐室,朱温大怒,即日遣使至洛邑,诛杀蒋玄晖、张廷范、柳璨等人,何太后亦于积善宫被害,又杀宫人阿秋、阿虔,仍废何太后为庶人。 |
贵为皇后,她们在正史中的记载不过只言片语,生平事迹相当简略,甚至基本上没有名字。其实唐朝这些皇后的命运也不过是历代后妃命运的缩影,她们表面看来身份高贵显赫,实际上不仅没有自由,而且时时面临着各种不可预知的斗争和灾难,她们香消玉殒于漫漫长夜,无声无息,只有其中很少的几位“知名者”会令我们千秋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