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群之才:古代的赞美与现代的理解
2024-01-10 10:44:25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赞美人才的成语和典故。其中,“逸群之才”便是其中之一。那么,逸群之才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又有着怎样的典故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一谜底。

  一、逸群之才的意思

  “逸群之才”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超出众人的人才。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逸群之士,不可以为臣。”这里的“逸群”指的是超越众人,而“之士”则是指有才能的人。因此,“逸群之才”就是形容那些才能出众、超越众人的人才。

  二、逸群之才的典故

  关于“逸群之才”的典故,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相传在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季孙行父的大夫,他非常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有一次,他在鲁国的都城曲阜举办了一场选拔人才的比赛。比赛结束后,季孙行父对参赛者进行了评价,他说:“吾观汝等,皆非逸群之才也。”这句话意味着他认为这些参赛者都不是超越众人的人才。

  然而,有一位名叫孟轲的年轻人却对此表示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才能足以超越众人,于是向季孙行父提出了挑战。季孙行父接受了孟轲的挑战,并要求他在三天之内完成一项任务。这项任务是:在曲阜城中找到一个能够同时举起三个石磨的人。孟轲接受了任务,并在短短两天之内便找到了这样一个人。他将这个人带到了季孙行父面前,证明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季孙行父见状,不得不承认孟轲的才能确实超越了众人,于是称赞他为“逸群之才”。

  三、逸群之才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逸群之才”。他们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担当责任的品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正如古人所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需要像季孙行父一样,善于发现和培养这些“逸群之才”,让他们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逸群之才是一个赞美人才的成语,意指超出众人的人才。它的典故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季孙行父和年轻人孟轲的故事。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逸群之才”,他们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发现和培养更多的“逸群之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剧孟非孟尝:西汉游侠与战国公子的时空错位

  在汉唐史籍的斑驳字迹中,"剧孟"与"孟尝君"常因姓氏相近、事迹显赫而被后世混淆。然而,这两个活跃于不同时空的历史人物,恰似两颗交相辉映却永不相遇的星辰——前者是西汉洛阳城头振臂一呼的游侠领袖,后者是战国临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