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号大涤翁,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改革家、书法家、诗人。
嘉祐二年(1057年),章惇进士及第,历商洛县令、雄武军节度推官、著作佐郎等职,政绩显著。章惇担任湖南北察访使,经略南北江,率军平定了湖北等地并经略湖南,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北宋内地割据势力。
熙宁二年(1069年),宰相王安石设制制置三司条例司,章惇被任命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参与熙宁变法。章惇反对废除新法,多次与门下侍郎司马光辩论,朝争失败,被贬,知汝州。
元祐八年(1093年),章惇拜相,政治上贬斥旧党,恢复新法。文化上废除诗赋,代以二经。军事上征服西夏,攻灭唃厮啰。外交上招降吐蕃诸部,拒绝辽朝请和。地方上设置晋宁军与陇右节度军。
元符三年(1100年),章惇罢相。崇宁四年(1105年),去世,享年七十岁,葬于长兴(今浙江长兴)。政和三年(1113年),赠太师,追封魏国公。著有《章子厚内制集》等。
章惇怎么读
章惇[dūn]
章惇生平简介
官宦世家
景祐二年(1035年),章惇出生于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的官宦世家,父亲章俞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章惇小的时候,族父章得象惊异他的性情品格,认为他将来一定地位优越。
章惇年轻时,喜欢修养,服气辟谷,飘然有仙风道骨。性格豪爽、真率,相貌俊美,才智出众,学问广博精深,善于写文章, 才识超人。与章楶因为名望明显,被介绍在贵族之间,赞扬于一时。
嘉佑二年(1057年),章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他的族侄章衡考中状元,章惇耻于章衡之下,放弃进士,违抗皇命拒不受敕,扔掉敕诰回家。
嘉佑四年(1059年),章惇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名列第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历商洛(陕西省商洛市)县令、雄武军(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节度推官。
参与变法
治平三年(1066年),章惇受到参知政事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召试馆职,考试合格,遭到知制诰王陶攻击,未任馆职,知武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知县。
治平四年(1067年),章惇任著作佐郎,御史吕景、蒋之奇说章惇佻薄秽滥,向以擢第不高,辄丢敕诰於廷。所以不除馆职。
熙宁二年(1069年),李承之向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荐章惇,王安石大喜,恨得之晚。王安石开始变法后,让章惇进入集贤院。
二月,王安石设制制置三司条例司,章惇被任命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参与制定新法,监修国史,编撰实录。
熙宁四年(1071年),章惇奉命分析渝州(重庆)夷事,并分析夔州路差役事务。
制置三司条例司撤销,朝廷改任章惇为检正中书户房公事,兼详定编修三司令式,及诸司库务岁计条例,参与制定财政机构的法规。
章惇被派往邠州(陕西省彬县)调查处理案件,章惇沿途了解陕西推行雇役新法,及其他情况。
章惇提出采取粮价低时,官府大量收购,以备用,边境无事时,将军队移往丰收地区就粮,以解决军需,被宋神宗的采纳。
经略江南
熙宁五年(1072年),章惇被任命为湖南、湖北察访使,得到四千八百零九户、田二十六万亩。 改硖洲为安江寨,富州为镇江寨,累迁如京副使。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军器监等职。
张颉说南江杀戮过多,无辜者十八九,漂浮的尸体遮蔽江,人不吃鱼几个月。章惇痛恨张颉的言论。
熙宁六年(1073年),章惇在荆湖北路建立屯田务。章惇曾经被任命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高阳关路经略安抚使。章惇由判军器监、知制诰再兼直学士院。
二月,宰相王安石随从宋神宗去观灯,骑马直接进入宣德门,宫廷卫士大声叱骂王安石,并打伤了王安石的坐骑。王安石建议宋神宗将这些卫士送往开封府治罪,罢免宦官一人,宋神宗答应了他的要求。
宋神宗下令对审讯宫廷卫士的开封府判官梁彦明、推官陈忱进行严肃处理,各罚铜十斤。
熙宁七年(1074年)宋神宗命章惇就军械监置司,立专案,审查曾布所究市易事。吕惠卿又令中书户房统计治平、熙宁财赋收支之数,统计结果,与曾布所说皆不同。章惇办理此案,曾布不再请求奏对。
九月,章惇深得宋神宗赏识,被任命为三司使。
出任地方
初,郑侠劾吕惠卿奸邪,且荐冯京可用,并言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诟骂等事,惠卿奏为谤讪,令中丞邓绾、知制诰邓润甫治之,坐编管汀州。
癸酉,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知江宁府王安石复以本官同平章事。
初,吕惠卿迎合安石,骤至执政。既得志,遂叛安石,忌其复用,凡可以害安石者无所不为。一时朝士见惠卿得君,谓可倾安石以媚惠卿,遂更朋附之。
时韩绛颛处中书,事多稽留不决,且数与惠卿争论,度不能制,密请帝复用安石,帝从之。惠卿闻命愕然。翼日,帝遣中使赍诏召安石,安石不辞,倍道而进,七日至京师。
辛亥,加安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惠卿给事中,王雱龙图阁直学士。雱辞新命,惠卿劝帝许之,由是王、吕之怨益深。
初,蔡承禧奏:惠卿弄权自恣,朋比欺国,如章惇、李定、徐禧之徒,皆为死党,曾旼、刘泾、叶唐懿、周常、徐申之徒,又为奔走,此奸恶之尤大者。而中丞邓绾亦弥缝前附惠卿之迹以媚安石。
王雱复深憾惠卿,遂讽绾发惠卿兄弟强借华亭富民钱五百万,与知县张若济买田共为奸利事,置狱鞫之。帝既决意罢惠卿政事,故先出升卿,寻诏惠卿守本官、知陈州。
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宰相吕惠卿外调为陈州知州。
中丞邓绾说:吕惠卿执政超过一年,所立朋党不相同,然而与吕惠卿共同作恶,互相帮助,没有比得上章惇。
现在吕惠卿虽然已经斥逐,而尚留章惇在朝廷,也尚且医疗疾病,四体而止治其一边,粪便除清除一堂,而尚存一半污秽啊。章惇出知湖州(浙江省湖州市)。
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峡州、辰州(湖南省沅陵县)、沅州(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发生骚乱。
朝廷改任章惇为荆湖北路首府荆南(今湖北省荆州市)知府,兼提举本路兵马巡检,诏令章惇亲自前往辰州、沅州,安抚叛蛮。章惇设置诚州(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五月,朝廷改任章惇为杭州知州,没有到任,即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因为母亲死亡,辞官服丧,服除,历任判三馆秘阁、知审官院兼翰林学士。
回京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章惇担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元丰四年(1081年),章惇的父亲章俞,侵占百姓沈立的田地,沈立拦路向章惇告状,章惇把他抓到开封。
大理寺弹劾章惇的父亲太子宾客致仕章俞、弟弟颍州沈邱县主簿章恺,侵占民田。开封府官,各怀观望,害怕躲避佥书。章惇奏事,及报上,不符实际,又按察裁决所开始时,追治堂吏王冕等,证实周之道等人的话。
章惇以为有司不当信王冕等语,想虚构捏造次数,强迫执政,以此报制勘所,仍称请尽情彻底查究,不可以只信其谬说,坐不适当指挥制勘院,固有是责。
章惇被罢免,任蔡州知州,出任陈州知州,改定州(河北)知州兼定州路安抚使
元丰五年(1082年),章惇被召任门下侍郎,为副相之首。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危时,有人企图策立神宗二弟雍王赵颢或四弟曹王赵頵。
章惇与以宰相王珪为首的宰执们一起决议立宋神宗长子赵佣为皇太子,章惇写在纸上,王珪拿给已不能说话的宋神宗看,经神宗点头同意;请宋神宗母、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宋神宗同意,太子赵佣即位。
五月,章惇任知枢密院事。
章惇对宣仁后说:谏官全部令两制以上奏举,然后宰执进拟。现在除目由中出,我不知从何知之,得非左右所荐,此门不可以渐渐开启。
宣仁后说:全部大臣所推荐,不是左右。章惇说:大臣应该公开张扬,为什么秘密推荐。现在皇帝幼冲,皇太后同听万机,应该遵循以前的制度。
门下侍郎司马光对章惇说:范纯仁、范祖禹等人任谏官,是众望所归,不能因为我的缘故,而挡住贤臣晋升之路,倘若必须如此,那么我宁愿辞职。
章惇说:我也知道韩缜、吕公著、司马光不会徇私舞弊,但如果将来有一天奸臣执政,以这为例,提升谏官以亲疏为标准,台谏官就失去意义了,这会造成政治的昏暗,国家安危之所系。
高太后下诏取消诏令,范纯仁被改任为天章阁待制,范祖禹为著作佐郎,其余三人依旧。
朝争失败
元祐元年(1086年),监察御史王岩叟说:现在天下之大害,莫如青苗、免役之法,阴困生民,没有像茶盐之法,流毒数路。朝中之大奸邪,不如蔡确之阴邪险刻,章惇之谗贼狠戾,陛下反容而留之,此天意之所以未开也。
章惇被朱光庭弹劾不忠,议论政事之际,明目张胆,放纵辩论,竭力而行,用难听的话毁谤,以害政事。
司马光要割地给西夏,得到旧党的支持,章惇很生气,说议者可斩。说他们是无见识的不逞之徒。甚至说司马光村夫子、无能为。
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宰相,全部罢废新法,举朝没有敢说话的人,章惇多次与司马光争论。
章惇说:现在天下政事,比熙宁元年以前,变更数也数不过来,事既与相不同,怎么可以全部检用熙宁元年现行条贯,不知虽是差役一事,官司关连上下,事物目极多,条贯相互干涉,岂可单独用差役一门,显见施行未得。
今天更张政事,所系生民利害,免疫、差役之法最大,急须详审,不可轻易,今天只限五天,诸县何由擎化利害,不知如此变更草率,反而更加为害。
章惇独自上疏,逐条分析免役、差役二法的利弊,驳斥司马光对免役法的攻击,同司马光在帘前争论。
章惇说:像役法,熙宁初,用雇代差,实行太快速,所以有现在损害,现在重新以差代雇,应该详细议论,经常讨论,或许可以实行,而限止五天,其损害将越来越多啊。
谏官多次弹劾章惇,章惇居位如故。章惇驳斥司马光所改的役法,积累数千言。司马光的建议施行后,章惇愤恨地在太后面前争辩,有以后怎么能奉陪吃剑之语,章惇的话十分不恭敬。
宣仁后很生气,御使中丞刘挚等人接连攻击他,他被贬出朝任汝州知州。
元祐元年(1086年),旧党辩论失败,利用台谏官,对章惇进行攻击,章惇被贬官知汝州(河南临汝),改任杭州知州,重新担任汝州知州。
十一月,章惇请求罢职,提举洞霄宫(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道教宫观)。不断受到攻击。因为父亲死亡,于是守丧,仍不断受到旧党攻击。元祐更化时期章惇被贬到岭南。
乘舟之会
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想启用章惇为相,宰相范纯仁力言不可以。章惇被启用为相,章惇赴京城途中,陈瓘跟随众人途中拜见。
章惇一向听说陈瓘名,单独邀请陈瓘与同载,询问当世之务,陈瓘说:请以所乘舟比喻,偏重其可行乎。或左或右,其偏一也。明白这个,则行可矣。章惇沉默。
陈瓘再次说:天子等待您为政,敢问将何先。章惇沉思很久,说:司马光奸邪,所当先辨。陈瓘说:您误矣,此犹欲平舟势而移左以置右啊。果真这个样子,将失去天下之期望。
章惇严厉表情说:司马光辅母后,单独掌控政柄,不从事继承先烈,肆意大改传统,误国像这样,不是奸邪而什么。
陈瓘说:不察觉其心,而怀疑其行为,则不为无罪。若指为奸邪,又复改作,则误国越来越多啊。乃为章惇极论熙、丰、元祐之事。
以为:元丰的政事,有许多地方,与熙宁朝不同,说明先帝的想法,本来已经改变并贯彻施行了。司马光不了解先帝的想法,使用了母亲变更儿子政令的说法,而且操之过急,所以到现在,还是一片混乱。
为今天计,唯当消除朋党,持中道,也许可以救弊端。若又以熙、丰、元祐为说,没有以信服公论。陈瓘辞辨激昂,议论劲正,章惇虽违背意思,也颇惊异,于是有兼收元祐的话,留陈瓘一起吃饭而别。
独相执政
章惇专门以继承为国家的重要事务,凡是元佑所改,全都恢复。引用蔡卞等人,全部居重要职位、担任言官。
大小官僚,没有幸免,死去的人,殃及妻子、孩子。诋毁宣仁太后,说元佑初年,老奸擅国。章惇请求掘司马光、吕公著的坟,砍他们的棺材。宋哲宗没答应。
章惇请求编辑、分类元佑时,大臣们的章疏,处治刘安世、范祖禹劝谏宫中雇乳母的事,用文及甫陷害别人的文书引导蔡渭,让蔡渭告发刘挚、梁焘有反谋,兴起同文馆案,命令蔡京、安惇、蹇序辰穷究到底。
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执政,首先议论修复水磨。乃诏即京、索、大源等河为之,以孙迥提举,重新命令兼提举汴河堤岸,改差役制为雇役制,章惇逐步恢复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
在章惇主持下,以常平、免役、农田水利、保甲,类著其法,总为一书,定名为《常平、免役敕令》,颁行全国,熙宁新法基本恢复。
章惇荐引名士彭汝砺、陈瓘、张庭坚等,乞正所夺司马光、吕公著赠谥,勿毁墓仆碑。
布以为无益之事。又奏:人主操柄,不可倒持,今自丞弼以至言者,知畏宰相,不知畏陛下。臣如不言,孰敢言者。遭到曾布等人的反对和逼迫,司马光等人被夺谥毁碑。
曾布对章惇、蔡卞说:追夺恩泽,此例不可启,不同时候,奸人施于仇怨,则我辈子孙全部为人所害矣。
章惇说:彼已经死亡,虽鞭尸什么好处,追削什么补益,不如夺其恩例乃实事。曾布又说:不若止治其渠魁为便。章惇说:范百禄、胡宗愈之徒,也没有明显罪恶,暂且置之。
曾布说:韩维在政府不久,又与众不合而去,恐亦无它。章惇说:与司马光倡和者,正这个人啊。曾布反复很久,蔡卞说:亦有可议。
三省言:近降指挥,以司马光等各加追贬,其首尾附会之人,亦稍夺其所得恩数。谨按吕大防、刘挚、苏辙、梁焘等,为臣不忠,罪与光等无异,顷者朝廷虽尝惩责,而罚不称愆。
内范纯仁又自因别过落职,于本罪未尝略正典刑。轻重失当,生死异罚,无以垂示臣子万世之戒。其馀同恶相济、幸免失刑者尚多,亦当量罪示惩。
癸未,制:“吕大防责授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刘挚责授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苏辙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梁焘责授雷州别驾,化州安置;范纯仁责授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
刘奉世等三十一人,或贬官夺恩,或居住安置,轻重有差。其彬州编管秦观,移送横州。
欲废两后
章惇用邢恕为御史中丞,邢恕用北齐娄太后,宫名叫宣训,曾废她的孙子少主,而立儿子常山王高演的事,假托司马光,对范祖禹说:如今主少国疑,北齐宣训事仍可忧虑。
章惇引诱高士充上书,说高士充的父亲高遵裕临死时,屏退左右,对高士充说:宋神宗弥留之际,王珪派高士充来问:不知皇太后想立谁为帝。我斥责高士充离开。章惇追贬司马光、王珪,赠高遵裕为奉国军留后。
再追贬吕公著、司马光,又责吕大防、刘挚、梁焘、范祖禹、刘安世等过岭,意犹未慊,仍用黄履疏高士英状,追贬王珪,皆诬以图危上躬。其言浸及宣仁皇后,帝颇惑之。最后起同文狱,将悉诛元祐大臣。
章惇让宦官郝随帮助自己,章惇想追废宣仁后。皇太后、太妃都极力同章惇争辩。宋哲宗感悟,烧了章惇的奏疏,被郝随侦知,秘密告诉章惇和蔡卞。
第二天,章惇、蔡卞上奏,宋哲宗生气地说:你们不想让我进英宗庙吗。章惇、蔡卞才作罢。
绍圣三年(1096年),章惇以孟皇后是元中期,宣仁后所立的,迎合郝随,劝宋哲宗在后宫兴起狱案,假托邪门旁道,废掉孟皇后,让孟皇后居住瑶华宫。
章惇请求立刘贤妃为皇后。孟皇后所生之女,福庆公主重病,药石没有效果,孟皇后之姐,持道家治病符水,入宫医治。符水之事,为宫中禁忌,孟皇后大惊,命将符水藏之。
公主病逝后,孟皇后养母燕夫人等人为孟皇后及公主祈福。宋哲宗专宠的刘婕妤,趁此机会,将前后两件事情联系起来,说孟皇后这是在诅咒皇帝。
宋哲宗听说后,开始怀疑,命令梁从政、苏珪调查此案。章惇和刘婕妤的授意下,他们逮捕了皇后左右侍女及宦官数十人,并将这些人刑求逼供,搒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
太监、宫女们不愿诬蔑孟皇后,个个被打得体无完肤,割舌、断肢者不在少数。梁从政等人造供词,孟皇后的后位被废,孟皇后被安置在被废妃嫔出家所居的瑶华宫。
绍圣北伐
夏军攻陷金明寨,主帅张兴战死。章惇很生气,建议把全军四千人全部斩首。李清臣说:现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杀掉,以后出现主将战死的情况,必然会全军降敌了。于是只杀了亲兵十六人。
中国自金明破,宋哲宗命缘边诸路,相度要害,增严守备。熙河将王文郁等,筑汝遮为安西城,以通秦凤援师。梁太后惧宋朝声讨,派遣使者献俘辽国,以为应援。
绍圣四年(1097年),宋哲宗询问边事,章楶以夏人猖獗,上言城葫芦河川,泽地筑垒,夺取天都山,控扼横山,据形胜以逼夏,朝廷允许。
宋哲宗以章楶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章惇采用浅攻扰耕之说,断绝夏人岁赐,命令沿边诸路,相继筑城守要害,以进拓境土。
曾布言:前日章惇云:惠卿去再任止半年,便与建节不妨。臣以谓建节未可轻议,惠卿进筑城寨,已改四官,今为右银青光禄大夫,天下止有惠卿一人为之,将来筑了,但可降一奖诏而已。
再任但可迁左银青,朝廷名器所当爱惜,未可建节也。左右银青乃真尚书,旧六尚书皆细转,今更一迁,则为特进矣。
宋哲宗笑说:更有金紫光禄大夫,王珪尝为之。又说:章惇照管惠卿家兄弟。布曰:此众所共知,凡温卿、升卿所请,不问可否,无不从者。
温卿昨在淮南,奏乞真、楚、泗州非假日不得用妓乐筵会,寻从之。既而将替,又奏乞监司得替,知州转官,虽非假日,许用妓乐。亦从之。中外以为口实,同列中亦有言,盖许将曾面斥惇此事。
又言:康卿自长垣知县得替,十馀日间,便除开封知县见阙。其他堂除人,有得替一年半年不得差遣者。宋哲宗说:又有一和卿。曾布曰:已死。然和卿人材最下,又不及温卿,而温卿又非惠、升之比。
宋哲宗说:升卿修学,亦能讲说晓事,但不平稳尔。曾布曰:圣谕尽之矣。蔡卞亦尝言,使升卿在此,岂有安静必须别起事。臣亦以谓其天资如此。若邢恕终以不静败事,岂其性然也。
前此,宋哲宗又尝问:刘宗杰以私谒后族得罪,见说性极狠。曾布曰:与同官争职事,不胜,後隔一两任罢归,犹进状不已,至下狱,终不直,遂致仕。元祐中复起。
宋哲宗说:致仕者,须有人举荐,乃得再仕。曾布说:不然。如吕升卿、谅卿,只是尚书省用堂劄召。宋哲宗也哂之。
鄜延凡进筑九城寨,吕惠卿既改四官,馀六城寨未推恩,于是以进筑并已了当,及吕惠卿将任满,合推恩,特除。章惇久有擢惠卿意,众颇难之。既而章惇议以招地及再任,一并推恩,宋哲宗于是许之。
枢密院再对,宋哲宗又说:章惇终是照管惠卿。曾布说:昨一寨迁两官已不当,故今日推恩过厚。适闻圣谕,以为此自是帅臣职事,众莫不耸服。
然惠卿无廉耻,每事志於苟得。只如进筑城寨,却令一子随军,及保明状中乃云:吕渊系臣男子,不敢保明。却令兵官吕真、刘安等保明吕渊,称有劳可赏,朝廷亦不免推恩。
臣亦曾作边帅,亦有儿子作书写机宜,然未尝敢令与将佐往还,况敢预边事及兵政乎。宋哲宗极然之。
布曰:章惇去岁因延安解围,金明已破,惠卿上表待罪,但答诏足矣,又赐银绢一千。然人言汹汹,惠卿终不敢当,至三请,竟依所乞。宋哲宗说:记得。
曾布又言:惠卿二十三年不磨勘,中间自经窜谪,如何可理岁月。大约绍圣推恩旧人多过当,如蔡确、李定辈既已复官职,并遗表恩泽亦不减,李定家京官三人。
林希说:不惟如此。外方监司辈承望朝廷风旨,人人称荐李景渊、景夏辈,要便收用。罪废之家,便得京官,已为侥幸,更欲不次升擢,岂有此理。布曰:景夏昨增进拟令上殿,赖德音不许尔。上亦哂而颔之。
枢密院奏事,上谕曾布以太史言日食,欲避殿。布曰:近例正阳月乃避。上曰:天变所当警惧。布曰:若出自圣意,欲祗畏天戒,亦不必故事。
宋哲宗悦。退而语三省,而三省实不闻之。章惇曰:须正阳月乃避,莫不须如此。
四月,曾布、林希言瓘登高科,不宜补外,帝曰:“章惇亦云瓘当作馆阁。但议论乖僻,故止。”布曰:“瓘不见其乖僻,但议论诋訾蔡卞尔,它无所闻。”
希曰:“瓘尝为越州签判,与下论事不合,遂拂衣去。然人材实不可得。”布曰:“主张士类,正在陛下,愿少留圣意。”帝欣然纳之。
初,瓘为太常博士,薛昂、林自请求毁禁《资治通鉴》,陈灌借考试的机会,把宋神宗所写的序文,拿来出题提问,他们两人的意见被挡住。二人议沮,遂得不毁。
元符西征
元符元年(1098年),边廝波结等以河州(今属临夏回族自治州)、岷州(今属甘肃省岷县)、溪哥城(今属甘肃省贵德县)及吐蕃兵六千余人归顺宋朝。章惇命王愍进攻吐蕃,吐蕃主陇拶出降。
议者说:现在不先修邈川以东,城在阻隔而仓促取得青唐,不是计啊。以今日观之,有不可守者四:自炳灵寺渡河至清唐四百里,道险地远,缓急声援不相及,一也;
羌若断桥塞隘,我虽有百万之师,仓卒不能进,二也;
王赡提孤军以入,四无援兵,一定生他变,三也;
设遣大军而青唐、宗奇、邈川粮食全部止支一月,内地没有粮食可以运送,难以长久处,四也
官军自会州还者全部憔悴,衣服鞋子缺损,器仗不完备,羌视之,有轻汉心,旦夕必叛。
宋朝大举集结兵力准备一举攻灭西夏时,西夏接连上表,请求辽朝出兵,辽朝征集大军驻扎宋辽边境,作出大举南下之势,派萧德崇到开封劝和,提出让宋朝将攻占西夏的领土,归还西夏。
众人议论,想明白告示,以夏人听命伏罪朝廷,许以自新,即岂有更出兵讨伐之理。其边臣进筑城寨,以防御其突然进攻兼系,本朝郡县境土,及藩臣作过,理须削地,没有还复,以此回答不妨,宋哲宗也认为如此。
章惇拒绝了辽朝的要求说:夏国作过未已,北方使者虽来劝和,也需要讨伐,若能服罪听命,虽北朝不来劝和,亦自当听许。
宋朝经过谨慎讨论后,为避免进入三方作战的境地,充分展开了军事及外交双重手段,对辽朝以及西夏施加压力。宋夏和谈,西夏臣服宋朝。
章惇请求宋哲宗下诏,在各地探察百姓有谎言的人,按律论罪。章惇立下赏格,告密之风,日益兴盛。有个酒醉胡说的人,宋哲宗下诏免去死罪,章惇按律杀之。
反立端王
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去世。向太后哭着告诉章惇等人,章惇等人全部哭泣。向太后说: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没有儿子,天下变故,应该早点决定。
章惇用严厉的声音回答说:按照礼律,应该立母弟简王。向太后说:神宗皇帝诸子,申王虽长,缘有目疾。次即端王当立。
章惇再次说:按照年龄制度,申王年长,按照礼律制度,同母之弟简王应该继位。向太后说:俱是神宗之子,岂容如此分别,於次端王当立。
枢密使曾布说:章惇没有与我们商议,依照皇太后圣谕十分恰当。尚书左丞蔡卞说:皇太后为宗庙社稷大计诚是,当依圣旨。中书侍郎许将说:合依圣旨。
向太后说:神宗尝有圣语云:端王有福寿,又仁孝,不同诸王。於是章惇承命。章惇等从至寝阁帘前。
章惇说:且召五王来看。蔡卞曰:太后圣旨已定,更有何拟议。於是谕从政等召诸王皆至内东门,唯端王得入。
章惇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曾布用严厉的声音说:章惇,听皇太后安排。 端王赵佶继位,章惇请求皇太后权利共同相处职分。
屡遭弹劾
五月,宋徽宗以章惇为特进,章惇受封为申国公。章惇被任命为山陵使,章惇请求去职,宋徽宗不允许。途中突然遭遇大雨,宋哲宗灵车陷在了泥水坑中,过了一宿才走出来。
言官弹劾章惇不恭。左正言陈瓘说:山陵使章惇,奉命出使,行为失检,以致宋哲宗灵车陷泞不前,在野露宿。希望速度罢免章惇职事,不要章惇朝见,别与差遣,然后降出臣僚前后章疏,别议典刑。
九月,章惇五次上表请求罢政事,诏答不允。章惇从小道出去,居僧舍。
第二天,再次上表,又回答答不允许,派遣中使跟随看管,章惇再次从小道出去。 宋徽宗对辅臣说:我对待章惇这样,各方面都考虑到了,礼貌可以说是尊敬到了极致。
众人说:恩礼的确过厚。宋徽宗说:章惇请求知越州,应该答应他。 台谏丰稷、陈师锡、陈瓘多次弹劾章惇,宋徽宗罢免章惇的特进。
章惇任越州知州,陈瓘等人认为责罚太轻,弹劾章惇,重新议论章惇在绍圣时期,设置看详元祐诉理局,一切对于先朝言语不顺从的人,加以钉足、剥皮、斩颈、拔舌之刑,他凶狠刻毒像这样。章惇被贬为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任伯雨弹劾章惇,奏章上了八次,宋徽宗没有回应。陈瓘、陈次升等人重新极致议论。
二月,宋徽宗贬章惇到雷州。章惇被贬雷州,任伯雨弹劾章惇,说章惇有谋反之心、看不起宋徽宗、想追废宣仁后,宋徽宗又贬章惇为雷州司户参军。
进呈章援书,宋徽宗颇称其孝,有哀怜的意思。曾布欲且与徙广南近里一州,宋徽宗允许。又以诞所陈述事物进呈。
宋徽宗说:应该勒令停职编管。不久韩忠彦见到,生气,请求除名,送湖南,宋徽宗采取韩忠彦的建议,章惇也不再内地迁移。
宋徽宗诏:章惇亲子孙,允许在外指定差遣,不得总是到京师及上章疏。听从曾布所请也。
章惇是怎么死的
崇宁元年(1102年),章惇被改任为舒州(安徽省安庆市)团练副使,睦州(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居住。
崇宁四年(1105年),移越州(浙江省绍兴市),又移湖州。
崇宁四年(1105年),去世,享年七十岁,葬于浙江省长兴县。
大观三年(1109年),重新特进;申国公官爵。
政和中,追赠观文殿大学士。
政和三年(1113年),赠太师,追封魏国公。
绍兴五年(1135年),追贬昭化军节度副使,子孙不得仕于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名臣韩熙载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结局更似一首悲怆的挽歌,在历详情
公元220年的成都城内,一场关乎蜀汉政权存续的隐秘博弈悄然落幕。养子刘封在刘详情
在清世宗雍正帝的铁腕统治下,直隶总督李绂的生死存亡成为检验皇权与清流博弈的试详情
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淳于琼以"乌巢酒徒"的形象定详情
在秦末汉初的烽烟中,一位出身沛县丰邑的布衣老者,以七十五载春秋见证了从泗水亭详情
在朝鲜王朝十二代君主更迭的权力漩涡中,文定王后尹氏以“继后”身份执掌中宫四十详情
樊哙,西汉初年的著名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与汉高祖刘邦有着深厚的交情。然而,详情
在北宋政坛的风云变幻中,王钦若推荐寇准为副宰相这一事件,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详情
唐懿宗李漼(833-873)的统治,恰似一曲王朝衰亡的挽歌。作为唐朝第十八位详情
在秦汉之际的历史舞台上,王陵与王翦作为沛县与频阳两地的代表人物,其人生轨迹的详情
在中国古代宫廷史上,皇后的美貌常被视为母仪天下的象征,但“谁是最美皇后”的争详情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以凄美的爱情与反详情
闽越国作为战国至西汉时期活跃于东南沿海的古国,其疆域范围远超现代福建省行政区详情
浅井茶茶的人生轨迹与日本战国时代的血腥动荡深度交织。作为近江大名浅井长政与织详情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长河中,王守仁(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宛如一颗璀璨的详情
笈多王朝作为中世纪印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在印度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详情
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周瑜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详情
在艺术史的长河中,梵高的《星空》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详情
在风云变幻的日本战国时代,诸多豪杰如璀璨星辰般闪耀。藤堂高虎便是其中一位备受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鸿篇巨制中,金陵十二钗宛如十二颗璀璨的明珠,各自散发着独特的详情
在历史长河中,哥伦布这位航海家的国籍归属问题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哥伦布是西详情
尼采,这位哲学史上的狂飙突进者,以锐利的笔触剖析人性、批判传统、重构价值。他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争是推动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而在众多战争中,牧野之战无疑详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事件因其复杂性和争议性而被历史学家们避而不谈。怛罗斯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