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的第一次黄金时代:查士丁尼王朝从强盛走向终结

  查士丁尼一世虽然有重整罗马帝国和收复失地的意图,但他并没有制定一套长期的军事战略。从当时的客观形势来分析,查士丁尼面临着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西边是日耳曼人占领的过去西罗马帝国的疆土,东边是伊朗的萨珊王朝,兵力不容低估。如果东西两线作战,查士丁尼没有获胜的把握。查士丁尼不得已采取先同萨珊王朝议和的方针,腾出手来再出兵攻打西线的日耳曼人王国。

  萨珊王朝新任国王科斯洛一世于公元531年即位,国内这时刚刚镇压了祅教异端者的起义,需要缓和一下同东罗马帝国的关系。于是查士丁尼同科斯洛一世在公元532年订立和约,承诺互不侵犯。科斯洛一世提出的条件是:要求查士丁尼把西征获得的战利品分一部分给萨珊王朝。查士丁尼知道这是科斯洛一世的敲诈勒索,但为了解除西征时的后顾之忧,就先付一部分黄金作为礼品送给他。

image.png

  查士丁尼决定先收复阿非利加行省。这里自公元439年起已被汪达尔人占领,并建立了汪达尔王国,但管理混乱,人心涣散。公元533年,东罗马舰队于迦太基城登陆,几个月后就灭掉了汪达尔王国。

  查士丁尼把军队攻击的目标转到意大利,力求迅速消灭东哥特王国。东罗马军队由阿非利加行省渡海,先收复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占领了那不勒斯,很快就收复了罗马城。公元555年东哥特王国灭亡。虽然东罗马帝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军队已有厌战情绪。查士丁尼没有精力再向西扩张了。

  不管怎样,查士丁尼还是取得了西征的胜利,个人威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查士丁尼的经济政策

  查士丁尼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经济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第一,千方百计充实国库,这既是为了筹足军费,更是为了应付萨珊王朝的纠缠。果然,在东罗马军队消灭汪达尔王国并开进意大利之后,萨珊王朝就派人来向查士丁尼索取战利品了。查士丁尼以西部战争尚未结束为由,没有答允萨珊王朝的要求,萨珊王朝谴责查士丁尼背信弃义。

  查士丁尼是怎样充实国库的呢?他认为关键是打开通往东方的商道,这既可以获得东方商品以牟利,又可以在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增加税收。但由于萨珊王朝控制了波斯湾,商路不畅,所以查士丁尼决定开辟南北两路,绕道而行。南路,由红海东航,直达东方。北路,由黑海北岸东行,经过中亚,通往东方。这两条新商路开通了。

  第二,大力推进租佃制,让农民有更大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在罗马帝国东部地区,城市中的工商业户使用奴隶作为劳动力的情况早在公元3世纪以后就已罕见,但在乡村,自由民经营农业和大地产经营农业的状况是并存的,而大地产中仍有使用奴隶劳动的情况。查士丁尼认为,要继续释放奴隶,鼓励大地产改为租佃制,以调动租佃户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过去,释放了的奴隶获得的是自由人身份,而现在,查士丁尼使释放了的奴隶获得的则是罗马公民的身份。

image.png

  第三,查士丁尼在被收复的土地上执行的政策是“物归原主”。这主要是指地产而言。查士丁尼是重法制的,他认为“物归原主”原则不可更动。如果原主人及其后代都已经死亡,那就另当别论了。此外,如果原来地产上有些劳动者是奴隶,那么这些奴隶当时逃走了就算了,不必把他们的后人再找回来当奴隶。

  皇权的强化

  公元532年,君士坦丁堡爆发了具有深刻社会背景的“尼卡骚乱”。“尼卡”是希腊语“胜利”的意思。由于城市居民彼此以暗号“尼卡”相互联系,传递信息,所以这场骚乱被称为“尼卡骚乱”。多年以来,君士坦丁堡流行着马车竞赛,这是群众的一种娱乐、竞技活动。参加者以社区为单位,以赛手衣着的颜色作为区分。慢慢形成了两大派,即绿派和蓝派。每派后面都有王公贵族和富人作为支撑,并且添加了政治色彩,即绿色代表农场、绿地,蓝色代表海洋、水路贸易。赛场上两派互相漫骂、攻击。532年的“尼卡骚乱”就以互相漫骂、厮打开始,两派都高喊“尼卡”,群众情绪一时难以控制,一起殴打在场的贵族、官员和富人,最后汇成大骚乱,并蔓延到街头、广场。骚乱的民众焚烧官署,捣毁贵族和富商的府第,抢劫武器,占领监狱,并要求罢免某些大臣。消息很快传入宫中,查士丁尼允诺撤换司法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大臣,以为这样一来事件就会平息。不料公众不相信皇帝的承诺,骚乱持续,全城都被公众控制。查士丁尼最终决定进行镇压,命令军队平定骚乱。查士丁尼判断,骚乱的背后一定有一些元老和贵族的支持,所以在事件平息后,着手对这些元老和贵族进行大清洗。

  查士丁尼认为,为了扼杀再发生“尼卡骚乱”之类事件的可能性,必须强化皇权,除了加强军力以外,还要削弱元老院的影响。

  查士丁尼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对于非基督教的异教加强了镇压。他认为这些异教邪说是不利于皇权的巩固的。他下令关闭了著名的雅典哲学学院,许多教授被赶走了,有些教授逃往伊朗,学院的财产也被没收。

image.png

  查士丁尼神化皇权和他本人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大建教堂,费钱再多也在所不惜。君士坦丁堡原来的圣·索菲亚教堂在公元532年“尼卡骚乱”时被群众焚毁。查士丁尼不想在原址上修复,决心重建。费时6年,耗费的黄金总量多达32万磅,据说为此耗尽了国库里的黄金,终于建成了新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恢宏程度远远超过了罗马城内所有的教堂(见图1)。除圣·索菲亚大教堂外,在首都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还新建和改建了24座教堂。而在东罗马帝国境内的其他城市,也都仿照君士坦丁堡而大建教堂,总数达1000多座。

  查士丁尼王朝的终结

  查士丁尼自公元527年登上皇帝宝座到公元565年因病去世,在位38年。皇后狄奥多拉死于公元548年。她死后,查士丁尼变得心灰意冷,疑心越来越重,对谁都不相信,一心想使自己神化,并使这种神化成为制度。

  查士丁尼年老时同大多数老皇帝一样,好猜忌、多疑,唯恐将领、贵族和身边的人篡位夺权。跟随他几十年的大将贝利撒留立功无数,威信极高,一直到老年时还率军打败了匈奴人从北部边境对君士坦丁堡的进犯。但战争一结束,查士丁尼就撤去了他的兵权。

  查士丁尼临终前,帝国从外表上看仍是强盛的,但国库已经空虚,兵力也已大大减少。有限的兵力除了分布于东帝国各地外,还要分布于查士丁尼收复的失地。留守于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不过是少数禁卫军而已。

  查士丁尼死后,接下来的三个皇帝是:查士丁二世(公元565-578年)、提比留二世(公元578-582年)、莫利斯(公元582-602年)。他们虽然称不上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也都不是昏君或暴君。他们力图支撑起这座已千疮百孔的大厦,却都力不从心。而国际形势则继续发生不利于东罗马帝国的变化。

image.png

  第一个变化是:公元568年,日耳曼人中的一支伦巴第人从北部进入意大利,赶走了驻防在意大利北部的东罗马军队,建立了伦巴第王国。据说他们比任何其他北方蛮族部落都更为凶残,西罗马帝国境内那些曾被东哥特人占领的地区的意大利人又陷入苦难之中,而东罗马政府对此已无能为力。

  第二个变化是:在东罗马帝国北部边境上,又聚集了两支准备入侵的蛮族军队:一支是斯拉夫人,他们由东欧南下,陆续进入巴尔干半岛;另一支是阿瓦尔人。阿瓦尔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人的一支,属于鲜卑族,他们约在公元5世纪初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强大的国家,即柔然汗国。柔然人起先想南下,但中国北方这时已建立较强大的北魏政权,后被北魏击败。突厥人原来依附于柔然汗国。柔然人被北魏打败后,突厥人力图摆脱柔然的统治,并于公元552年打败柔然。柔然人被迫西移,越过乌拉尔山,进入东欧,再南下逼近东罗马边境。公元582年,柔然人(这时被称为阿瓦尔人)侵入东罗马境内,成为东罗马的又一劲敌。

  第三个变化是:由于赋税加重,兵源又不足,只有使军费不断增加才能招募新兵来对抗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的南侵,查士丁尼以后的三个皇帝都为此事发愁。三个皇帝中的最后一位——莫利斯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禁止修道院收容难民。这等于断了修道院的财路。逃难者则认为莫利斯断了他们的生路。

  由于军费不足,军队发不出军饷,军官和士兵都反对莫利斯。公元602年,军官福卡斯发动政变,篡夺皇位,杀死了莫利斯皇帝、皇后和他们的子女,查士丁尼王朝亡。朝中的大臣和贵族大批被处决。福卡斯是一个野心家,急于立功,下令把驻防在巴尔干防区的军队调往西亚,同伊朗萨珊王朝开战,不料竟被打败。而巴尔干防区空虚后,阿瓦尔人乘虚进攻,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在这万分危急之际,君士坦丁堡的臣民请求阿非利加总督赫勒克留率军来保卫君士坦丁堡。赫勒克留以年长为借口,派儿子小赫勒克留率舰队在君士坦丁堡登陆,保住了君士坦丁堡,并推翻了篡位者福卡斯。

  公元610年,小赫勒克留被拥戴为皇帝,从此开始了东罗马帝国的另一个王朝:赫勒克留王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