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家道中落奋发读书,一生未考取功名
2019-02-18 13:41:04

  蒲松龄出生于1640年6月5日。因一本奇书《聊斋》而世称聊斋先生,但他自己称呼自己则是异史氏,算起来现是山东省淄博市人。

  蒲松龄出生于商人及中小地主的家庭,本来生活应该挺富裕的,但是家庭经济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每况愈下。蒲氏是出了名的淄川世家,蒲松龄少年读书志存高远,一心想通过科举制度改变自己的人生。然而蒲松龄的童年是在十分动荡的环境下成长的。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彻底灭亡。在明朝末年时,各地爆发农民起义,而清朝入关时却下达了野蛮残暴的屠杀命令。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屠杀,清军说道:“留发不留人”并且还下令屠城。加上当时瘟疫饥荒肆虐,中原死伤无数。外面动荡不安,根本没有经商的条件。由此猜测,蒲松龄家庭的没落与当时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

image.png

  蒲松龄画像

  十九岁的蒲松龄就开始参加考试了,那时候的他,在县、府、道试均夺得第一名,考中秀才,名声大振。然而命运弄人般,蒲松龄之后再也没有考取功名了,屡试屡败。顺治十七年,考取县、府、道第一的两年后,蒲松龄信心满满参加乡试,然而兜头一盆冷水就向他泼来。蒲松龄对于自己没有考上功名一事耿耿于怀,回家继续努力学习,打算再次乡试。但是他想到不到,自己满腹真才实学,也没有换得命运的眷顾。

  直到四十六岁才被补为廪膳生,72岁时被补为贡生。为功名劳累一生的蒲松龄,始终没能当上官。为了维持生计,只好找点其它的事情做。日日读书的他,并没有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商人,而是去给别人考上的当了官儿的当幕僚。打算一边做事,混口饭吃,一边准备科举考试。幕僚一做就是数年,仍没考上的蒲松龄回家教书去了。

  这份私塾老师的工作离家不远,每日里除了教书就是写书。满腹经纶没有用,有的人寄情山水排遣这份落寞,而蒲松龄则寄情于志怪小说。蒲松龄少年时就喜欢写这种故事,二十四岁的蒲松龄写故事时还遭到小他两岁的同学张笃庆的嘲笑,作诗讽刺蒲松龄不干正事,而是写一些神啊鬼啊的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这样的行为于科举无益。

image.png

  《聊斋志异》插图

  四十岁左右就完成的《聊斋志异》成了他的代表作和经典作,写完之后他做的最多就是增补删改里面的内容。聊斋志异里的故事篇幅不大,但总共有接近五百篇的数目。里面的内容多以鬼神、狐妖等居多但是内容却包罗万象,文章表达和传递的东西都是十分不同的。有很多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的腐败和黑暗,也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故事里不乏引导人积极生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东西,也有很多虚头巴脑的东西。《聊斋志异》的妙处就妙在有很多东西他写的事情或者东西都是假的,但是他传递出来的很多想法却是极具讽刺性的。

  蒲松龄的作品有部分是自己脑洞大开想出来的,有部分自己看书从古籍上面得来自己加工的,还有更多就是听别人说的。有一个说法是,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时,自己在家开了茶摊,专门请求路过的人前来讲故事,讲完润色加工,编纂到自己的书里。其实蒲松龄虽不至于穷得揭不开锅了,但是也还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闲钱去搞这一出。

  蒲松龄早早娶妻,自己在外为了梦想努力读书以及因了兴趣,撰写志怪时,妻子都在家里默默照顾老人和孩子。正是因为这样一位贤惠的妻子在家操劳,他才得以继续完成这样一部著作。

image.png

  《聊斋志异》插图

  《聊斋志异》一经“出版”就大火,大家对这样的故事十分喜爱,多家竞相翻印。连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也是受到蒲松龄作品和风格影响而写下的。到如今,各种文字语言的《聊斋》畅销国外。甚至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而“爱听鬼唱诗”的蒲松龄却也因此名留青史。作品传颂至今。郭沫若也评价蒲松龄和他的作品“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1715年,七十六岁的蒲松龄因病去世,而他的作品,还将继续影响后世,他的作品传递出来的各种文学艺术以及思想方面上的价值,还能给我们更多发。好了,今天蒲松龄的故事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