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说“元以宽失天下”?元朝到底是什么松了?
2019-08-06 11:13:01 窦娥 博尔术 张可久 合答安

  朱元璋为什么说“元以宽失天下”?元朝到底是什么松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根据惯例,一个新朝代的开国之君,只有让百姓认为前朝足够的黑暗,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正当性。特别是元明交替,还附带着民族矛盾,大明朝皇帝们应该不遗余力的宣传元朝的腐朽和残暴,甚至歪曲和捏造罪名才对。但身为太祖高皇帝的朱元璋,不但没有说元朝的什么不是,反而亲口说了以下这些话:

  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

  这些话都是在《明太祖宝训》里记载的,是朱元璋本人亲口所说。身为统治阶级的核心,朱元璋本人都没有起到抹黑前朝的带头作用,臣子们自然也不会再去刻意摸黑。但是话说回来,朱元璋说元朝亡国是因为管理太宽松,那么元朝到底宽松到了什么程度呢?又宽松在哪里呢?

image.png

  首先,在继承制度上,元朝皇室并没有一套完整而成熟的继承制度。不像汉人根据宗法制而来,实行了几千年的“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一样有规矩可寻。元朝皇帝的继承制度还是沿用蒙古帝国的老一套,以至于每次权力过度都无法平稳实现。蒙哥汗死后,具备合法继承权的阿里不哥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汗,但忽必烈也自立为汗。双方围绕汗位继承权进行了4年的内战,直接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

image.png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努力接受和学习汉文化,但在继承制度上,却依旧保留着落后的草原习俗。元朝除了忽必烈之外,后来的多位皇帝,平均寿命竟然只有32岁不到,远低于中国皇帝39岁寿命的平均值。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皇权频繁变动,天下也将会动荡不安。元朝在继承制度上面的“宽”,说白了就是在政治制度上的不够完备。不仅仅是政治制度,元朝在经济制度上的“宽”更加致命。

  在消灭南宋抵抗势力后,元朝为了拉拢南方地区广大的汉人,采取了宽松的经济政策:自唐以来,江南号为殷富。宋时亩税一斗;元有天下,令田税无过亩三升,吴民大乐业,元统、至元之间,吴中富盛闻天下。元朝将赋税下调70%是个什么概念?纳过税的人都知道。相比于民族立场,老百姓更加在乎自己手里的饭碗,反正谁当皇帝都得交税,那为什么不接受一个税交得少的皇帝呢?

image.png

  从这一点上来说,元朝统治者对南方地区的汉人百姓的确很“宽”,但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原本是一番好意的低税政策,被那些地方官吏给搞砸了。他们按照自己的需求,在朝廷摊派的赋税上加征。朝廷不是只要3升吗,我就收他个5升,3升归朝廷,2升归自己。这还是比较好的情况,在天下大乱之时,地方官吏层层克扣,导致了蛋糕不够分。所以为了让蛋糕变大,只能进一步压榨老百姓。

image.png

  清朝有位著名的敛财能手和珅,他曾提出实行议罪银制度,也就是被判了刑的犯人可以缴纳相应的罚款来抵消惩罚。其实和珅的这个思路,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上层贵族即便是犯下了杀人的罪过,只要罚款到位啥事没有。所以明朝有官员说:“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缓驰而不知见也。”没有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怎么能够让犯罪之人畏惧犯罪成本呢?怎么有限的遏制犯罪行为呢?

image.png

  所以朱元璋口中所说的“元以宽失天下”中的“宽”字,并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宽松”。元朝的这种“宽松”,说白了就是法律制度不健全。和西汉初年为了恢复国力所实行的“无为之治”不同,以文官统治的汉朝各项制度相当完备,国家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被掌握的。如果把历代汉人王朝的治理比作是在草原上牧羊,制度就像是一道栅栏,羊群只能在牧羊人划定的范围内吃草。

  元朝治理国家同样是放羊,也确确实实有栅栏。但是元朝的栅栏不是这里少了一截,就是那里有个窟窿眼。羊群不仅可以在划定的范围之内吃草,还能够随心所欲地走出这个范围,但元朝统治者却认为:只要羊群还在草原上就行,其他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历代汉人王朝的统治,如果说宽厚的,这只不过是这个栅栏围得比较大而已,但它始终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