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开科举、修运河,为什么还被称作昏君?
2019-10-08 10:27:26 窦线娘 释法泰 王颁 杨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杨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隋炀帝杨广(569—618)是隋朝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在历代帝王中,他被赋予了少有的恶谥“炀”,即“去礼远众”的意思。但是在大多数史籍包括以隋炀帝为题材创作的诗文、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杨广都是以一名暴君而非昏君的典型形象出现的。

  昏君,一般指昏聩不明、荒淫无道,容易听信小人谗言的君王。而暴君指专制无道的君主。简单来说昏君智商低,能力弱,而暴君性格不好,也就是说隋炀帝其实并不是一位昏庸的君王,相反地,他很有手腕,也很有才情。史书称杨广“美姿仪,少聪慧”,题目中列举的种种功劳也可以看出杨广是一名颇有才干的君主。所以我们不妨来看看为什么史学家和民间习惯将隋炀帝杨广称为暴君呢?

  吕思勉先生在《隋唐五代史》中从“炀帝夺宗”、“炀帝荒淫”、“炀帝黩武”、三个方面论证了隋炀帝个人行为恶劣,描述了一位暴君的形象。一是杨广夺取了太子之位。杨广通过种种手段,联合独孤皇后杨素等人陷害杨勇,最终隋文帝废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如今看来不过是正常的权力斗争,但在礼制森严、尊卑有序的封建王朝谋害储君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image.png

  二是杨广荒淫无道,大兴土木。据《通典》记载,杨广兴建东都时,每个月征募劳役两百万人;兴修运河时,也征召了一百多万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杨广游巡期间,招待得好的地方官员就被提拔,招待得不好得被贬黜。所以地方官纷纷以民脂民膏取悦杨广,《食货志》记载,为了在一天之内收集完制作仪仗的装饰品如皮革、齿牙、羽毛,百姓便漫山遍野地捕猎飞禽走兽,可依旧不够,地方官便向豪门大户收购,造成当时这类物品的价格飞涨,杨广荒淫享乐可见一斑。

  三是杨广穷兵黩武,频繁发动战争。杨广在位十四年,灭了土谷浑,征讨占城、契丹、流求、三征高句丽。尤其是三征高句丽,不顾国家实际情况,大肆征召士兵,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至民不聊生,随后爆发了隋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杨广也无暇顾及高句丽,内忧外患共同爆发,隋朝迅速衰败灭亡。

  除了杨广的个人原因以外,杨广被称作“昏君”也有外部原因。虽然隋朝的灭亡是由种种因素造成的,但后世不可避免地将隋朝的灭亡与隋炀帝联系起来,认为如果不是隋炀帝的种种行径,隋朝或许命数未尽。这样一来,对杨广的评价就会有失偏颇。同时,后世的帝王在接受教育时经常需要一个反面例子为鉴,隋炀帝杨广便成了历代君王乃至民间口口相传的“暴君”,这也是杨广被称作暴君的原因之一。

  如今史学家对于杨广的行为也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认为杨广数次亲征实际上起到了展现国力,震慑边疆的作用。修运河客观上也有沟通南北经济贸易,促进国家统一的作用。还有开科举、改官制等行为也颇有益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