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李世民篡位,为什么都没有清理开国功臣?

  唐朝为什么没有清洗开国功臣?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很多王朝历经开国创业的艰苦阶段之后,或是为了集权,或是因为开国功臣“功高震主”,所以会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因此很多开国功臣自然是不得善终。诸如汉朝明朝,就在开国以后大规模清洗开国功臣。

  而历数大一统王朝,唐朝就是少有的没有大规模清洗开国功臣的王朝。

  那么唐朝在开国以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清洗开国功臣呢。

  唐朝在开国以后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清洗开国功臣,主要原因在于秦王李世民就是唐朝最大的开国功臣。所以李世民与父亲唐高祖李渊之间的斗争,可以视为皇帝要清洗开国功臣的行为,只不过李世民这个最大的开国功臣还是皇帝的嫡次子,因此最后是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再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自己从最大的开国功臣成为皇帝。

  首先来说说为什么说李世民是唐朝最大的开国功臣。

  虽说李世民在登基以后,贞观朝篡修的《高祖实录》很明显夸大了李世民的功绩。诸如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功劳,还有唐朝统一天下也都基本上是李世民的功劳。

  但纵观唐朝开国史,李世民的功劳虽然的确被夸大,但说他是功劳最大的开国功臣还是当之无愧的。诸如唐高祖李渊在称帝后不久的武德元年五月,公布出的“太原元谋功臣”一共有十七人,其中第一人便是“尚书令秦王”。

  正因为李世民功劳太大,并且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渐渐地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政治小集团,所以与父亲李渊的矛盾是越来越深。甚至后来李渊对裴寂等亲信说道:“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

  像唐朝开国功臣中刘文静和裴寂之争,背后就是李世民和李渊父子二人之间的斗争。裴寂可以说是李渊的第一号心腹,而刘文静则是李世民的支持者。后来刘文静因事被下狱,李世民是力保,在李渊犹豫之际,裴寂说道:“文静才略,实冠时人,性复粗险,忿不思难,丑言悖逆,其状已彰。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李渊一听,直接将刘文静处死。

  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刘文静属于李世民派系,李渊为了抑制李世民的势力,所以自然将刘文静处死。

  到了后来的夺嫡事件,看似是秦王李世民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夺嫡之争。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李渊在背后支持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来压制李世民这个最大的开国功臣。

  像武德后期大的战役统帅,李渊开始慢慢有意以李建成和李元吉来取代李世民,到了武德九年突厥犯边,李渊更是“诏元吉率师拒之”。

  李元吉借着这个机会,是“令秦府骁将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等并与同行。又追秦府兵帐,简阅骁勇,将夺太宗兵以益其府。又谮杜如晦房玄龄,逐令归第”。是赤裸裸的要夺李世民的兵权,要将其架空。

  唐高祖李渊知道李元吉的所作所为,他的表现是“知其谋而不制”。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是铤而走险的发动玄武门之变,出其不意地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再派尉迟恭以保护为名去逼宫李渊,才奠定了胜局。

  所以说唐高祖李渊在位后期,看似是三个儿子的夺嫡之争,实际上是李渊借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两人之手来跟李世民这个最大的开国功臣的斗争。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李世民这个最大的开国功臣胜出,所以也就避免了大规模清洗开国功臣的可能。不然若是李世民是失败者,那么李世民被杀以后,身为他派系的开国功臣,肯定会遭到清洗,到时开国功臣肯定会面对一次大规模的可怕清洗。

  至于李世民登基以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也就是侯君集张亮因为谋反而被杀,为什么没有出现大规模清洗功臣的情况呢?

image.png

  个人认为这是因为唐朝崇文尚武,所以在唐朝,很多官员不只是文武双全,更是可文官也可武官。

  诸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屈突通为武将出身,在唐高祖时期就担任过工部尚书这种高阶文职。还有侯君集,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侯君集身为武将,先后担任过兵部尚书吏部尚书

  在地方任职上,当时武人和文人待遇是一样的,像各州刺史很多就是由武将担任的。甚至在唐太宗时期,武将出任刺史比文臣出任的还要多。

  正因为唐朝这种崇文尚武风气,武将是可文官可武官,还可以外放到地方为刺史。所以唐太宗既可以解除开国功臣的兵权,还可以将他们都妥善安排,将他们转为高阶文职等等,所以君臣之间没什么矛盾,自然没必要再去大规模的清洗开国功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