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是怎么划分的 除了三家分晋外还有哪些事情
2020-01-29 18:14:38 孟母 季友 鲁庄公 许行 孟子

  还不知道: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主要指东周的前半段时期。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与此相对应的是,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东周后期至秦始皇建立秦朝前的一个时期。对于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魏赵韩三家分晋,也即晋国分为魏国赵国韩国这三个诸侯国。不过,在笔者看来,除了三家分晋之外,其实还有三件事情也是春秋和战国的重要分水岭。

  

image.png

  一、三家分晋

  首先,就“三家分晋”来说,根据《史记》、《春秋》等史料的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不过,对于晋国来说,因为公族势力的衰微,所以卿大夫的势力也相应增强。对于晋国的卿大夫来说,本来分为六卿。在之后的较量中,这六卿变为四家,分别为智氏、魏氏赵氏韩氏。公元前453年,赵氏联合魏氏、韩氏一起消灭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对于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周王室不仅没有率军讨伐,反而还册封三家为诸侯。

image.png

  二、田氏代齐

  其次,说到三家分晋,就不能忽略田氏代齐。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田氏代齐指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姓吕氏成为齐侯(齐威王始称齐王)的事件。《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也即和三家分晋一样,周天子对于田氏代齐这一历史事件,也选择了承认。自此之后,田氏齐国取代了姜氏齐国。此外,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彻底告别了齐国君主的大舞台。

image.png

  三、徐州相王

  在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形成了魏国、韩国、赵国、齐国、楚国、秦国、燕国战国七雄相争的格局。不过,在这战国七雄中,一开始还是只有楚国这一个诸侯国僭越称王。当然,这一情况从徐州相王开始发生改变。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徐州相王指的是战国时期前334年魏惠王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的历史事件。公元前443年,魏国君主魏惠王因为多次被齐国击败,所以率领一些诸侯国一起到徐州朝见齐威王,尊齐威王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于是也承认魏的王号。

image.png

  四、五国相王

  最后,对于徐州相王来说,主要是魏国和齐国这两个诸侯国的称王。公元前325年,在徐州相王之后,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同年,魏惠王尊韩宣惠王为王。公元前323年,在公孙衍的斡旋下,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结成联盟,各国国君均称王,也即“五国称王”。在五国称王之后,不仅战国七雄都相继称王了,对于中山国、宋国等战国七雄之外的诸侯国,也都僭越称王。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徐州相王和五国相王之后,标志着周王室权威的彻底消失,也即战国七雄的君主已经和周王室平起平坐了。而这,或许才是战国时代的真正到来。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