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两国为何会出卖捷克将其投入到德国的怀抱之中呢?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慕尼黑协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1938年9月29日的德国慕尼黑,此刻聚集了当时的欧洲“四大巨头”:英国的张伯伦、法国的达拉第、德国的希特勒以及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在这个会议之上英法两国为首的西方首脑和当时德国领导人签订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协议:慕尼黑协议,而协议的大致内容则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从今以后归属于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撤出苏台德地区。

  从这协议上看,这对于一个拥有主权的捷克斯洛伐克来说是何等的侮辱,而更无耻的是作为当事国的捷克斯洛伐克连参加会议的资格都没有,在会议之上,捷克斯洛伐克被英法等国无耻的卖给了德国,而这也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的前奏。

  慕尼黑协议的争端,德国为什么执着于捷克斯洛伐克?

  慕尼黑协议的争议是由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之间的争端引起的,而后英法等国介入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在巨大压力之下签订了这丧权辱国的条约:割让苏台德地区,而失去了屏障的捷克斯洛伐克面对德国的进攻根本无力抵抗,在这不久之后便被德国攻占。那么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个探讨:当时的德国为什么要面对着巨大的风险去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首先从战略层面去考虑,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德国在侵吞了奥地利之后对捷克斯洛伐克形成了三面包围,对于德国而言侵吞捷克斯洛伐克已然是水到渠成。

  而且捷克斯洛伐克的战略位置尤为重要,向东可以成为进攻苏联的跳板,向西也可以对英法构成威胁,对于当时野心膨胀的德国来说这是他们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更主要的是捷克斯洛伐克拥有强大的军工和丰富的矿物资源,对于资源稀缺的德国来说这恰恰又是当时的德国所需要的。

image.png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拥有350多万的日耳曼人,占据了当时捷克斯洛伐克人口的三分之一,对于拥有深厚民族情结的希特勒来说,他需要这350多万的日耳曼民族的回归德国的怀抱。

  所以当德国决定对苏台德地区动手之时,便开始着手进行舆论和军事上的打击:德国一方面发起舆论上的攻势,指使当时的部分民众发起“脱离捷克”等活动在捷克制造动乱;另一方面又以不能不能眼看日耳曼人遭受捷克人的欺负为由陈兵边界。

  对于德国的行为,拥有国家主权的捷克来说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在境内发动全民动员来应对德国的攻势,两国之间的剑拔弩张使得欧洲的形势开始紧张了起来,在这种状态之下作为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友英法两国不得不介入两国的争端,而捷克的命运也由此进入了“审判席”。

  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友,英法两国为何出卖捷克?

  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瓦解,而捷克和斯洛伐克则由此结合在了一起组成了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而为了阻止德国的再度崛起,捷克斯洛伐克和当时的英法两国有一个重要的协定:任何一国一旦遭到军事进攻,其他两国都要出兵协助。所以当时的捷克和英法两国之间本质上其实是盟友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之下英法两国为何会出卖捷克将其投入到德国的怀抱之中呢?

  ①从利益层面去考虑,当时的三分之间虽然签署了这个协议。可是本质上来说这个协议本身就是脆弱不堪的,在“利益至上”的资本社会,英法两国之间不会为了捷克的利益而出卖自己的利益。

  按照条约一旦他们出兵那么他们就不可避免的会被卷入战火之中。从历史以及各个角度就可以看到,当时的欧洲在经历了一战的惨烈创伤之后,很多的国家已然变得不愿意打仗,后来德国对欧洲各国发起“闪电式进攻”,欧洲各国的一触即溃就可以看出,更主要的是一旦和德国交手,对于英法等国经济以及军事上的损失也无疑是巨大的。

  这种避战求和的心理作用之下就促使了“慕尼黑协定”的诞生,张伯伦亲自前往慕尼黑会见希特勒,而明确了希特勒的目的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已然被“利益至上”的英法两国出卖了。

image.png

  ②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英法两国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目的也是为了遏制苏联

  从当时欧洲的形势上来看,英法等国对于苏联的戒心是远远大于德国的,“慕尼黑协议”的一个要素是英法两国希望利用德国来对抗苏联。

  由于两国制度上的不同,从苏联建立之日起,英法等国一直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我们可以看到一战结束后的二十年内,欧洲各国和苏联的摩擦一直是不断的,然而在重重打击之下苏联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

  而如何击败苏联一直萦绕在当时的英法等大国之间,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当时的英法等国想到的就是:祸水东引,坐收渔利。

  即利用一战失败的德国来遏制苏联的扩张,故而在当时为了扶持德国对抗苏联,英法两国对德国也是加以扶持:比如以《道威斯计划》对德国在经济上加以扶持,而《慕尼黑协议》本质上也是英法等国在军事上扶持德国对苏联进行遏制的一个手段。

image.png

  然而英法两国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处心积虑所做的一切最后却是害了自己,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国终于变成了一个连英法两国自身都没法控制的庞然大物,用我们中国的古话来说真可谓是“作茧自缚”。

  慕尼黑协议的后果:英法造的孽由自己承担,打碎了牙往肚子里

  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聚首,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就在无耻的交易之下被迫割让给了德国,而作为当事人的捷克竟然被排除在外,当时的英法等国自以为可以把祸水东引,殊不知也正是他们的“绥靖政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英法等国自己酿的苦果终究是由自己承担:

  帮助希特勒巩固地位在“慕尼黑协议”签订前,希特勒本人的地位在德国国内并不稳固,当时的德国陆军部有很多人对希特勒吞并捷克是持反对意见的,比如德国陆军参谋总长贝克,在反对无效之后更是以辞职威胁。

  不过纵使德国陆军参谋总长的辞职也无法改变当时德国国内巨大的分歧,一些反对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反对派”人士甚至和英国里应外合,然而自大的张伯伦没有看到这一切,反而一门心思的求和。

  当“慕尼黑协议”成功签订那一刻,对于希特勒而言他加强了在德国的统治,消灭了“反对派”的声音,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希特勒才是“慕尼黑协议”的最大赢家,而张伯伦等人只顾着英国的利益而没有看到这一点眼光也过于短浅了。

  德国的军事实力逐渐强大其实从历史的角度可以看到,在二战开战之初德国在军事上对英法两国并不具备多少优势,当时的法国陆军号称“欧洲第一”,而英国更是老牌的强国,而德国由于《凡尔赛条约》对其军事上的约束根本无法对他们形成压倒性优势。

  然而德国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依然能对英法两国形成压倒性优势,一个是由于战术思想上的先进性,当英法还沉浸在一战的思维之中时,德国早已迈入了“机械化军团”的作战;而另一个后果也是英法等国自己造成的,“慕尼黑协议”之后德国继承了捷克斯洛伐克强大的军工企业,他的军事实力成倍增长。

  捷克斯洛伐克看似不大,可是凭借着其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在一战之时就有“奥匈帝国心脏”的美誉,而在二战开战前,捷克斯洛伐克的军工企业更是令欧洲瞩目,这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小国在军事工业潜力方面比意大利还要先进。著名的“捷克式轻机枪”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所造就的,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还有欧洲排名第二的军工厂,而德国占领捷克后所缴获到的物资足以装备四十个师。

  所以从这就可以看到,英法等国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对他们自身的危害有多大,可以说德国真正的崛起就是在“慕尼黑协议”之后,正是英法等国一手促成的“慕尼黑协议”让德国的军事实力再一次有了质的飞跃。

image.png

  思想上开始大意,为之后失败埋下祸端“慕尼黑协定”的产生让英法自以为抓住了“和平”的希望,却让自己处于一个危机之中,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曾经还因为“慕尼黑协定”而沾沾自喜,殊不知他们把自己已经处于一个相对危险的境地,更是让希特勒摸清了张伯伦、达拉第等人的底细。

  “慕尼黑协议”签订后,德国大肆制造不再挑起争端的舆论,让英法等人自以为可以抓住和平,张伯伦等人在思想上开始对德国处于一个麻痹大意的境地,由此国家防务开始削弱,而二战初期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他们的轻敌大意所造成的。

  同时由于英法等国出卖捷克的行为让过去法国建立的一系列防备德国的军事同盟让各中、小国家开始寒心,故而这个同盟就是法国等人的行为让其内部开始瓦解,法国在东欧苦心经营的军事同盟在一朝之内便不攻自破,也由于他们的举动让他们在国际上的地位开始进一步下降,对于他们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image.png

  结束语

  英法等国以为一再的退让可以换来和平,殊不知德国的胃口随着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开始越来越大,其在相继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已然对他们构成了威胁,而英法等国还没有意识到。

  直到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了“闪电式进攻”,此时的英法等国开始醒悟,然而此时的德国早已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已经不再是他们能够控制的了的,而这一切的苦果则是他们坐视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乃至更早之前看着德国兼并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等举动造成的,可以说英法等国的坐视不管也是德国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