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宋仁宗,明朝有明仁宗,清朝有没有清仁宗?

  在古代,当一个皇帝死后,会被供奉在皇族的家庙里。这时候所使用的名号,叫做庙号。庙号根据这位皇帝的生平事迹进行评定,一般来说有好有坏。其中,“仁宗”是公认比较好的庙号,代表着仁慈、宽厚。

  明朝时期,有一个明仁宗;清朝时期,有一个清仁宗。这两个皇帝,谁值得起“仁”字?

  先来看明仁宗。

  明仁宗叫朱高炽,是明太祖朱元璋孙子,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

  朱高炽差点没有当上皇帝。他性格温和,举止沉稳,但因为身体肥胖,不善骑射,没有得到父亲朱棣的喜爱。朱棣更加偏爱次子汉王朱高煦,打算改立朱高煦为皇太子。在大臣的劝告下,朱棣取消了这个打算,坚持以朱高炽为皇太子。

  朱高炽的施政以仁慈、宽厚著称。

  朱高炽的前任朱棣是一名强硬的皇帝,在发起“靖难之役”后,曾经以铁腕手段,惩治了一大批跟随建文帝的大臣。在位期间,也严惩了一批不顺从于他的大臣。朱高炽继位后的第二天,就释放了因为反对朱棣第三次远征蒙古而被囚禁的夏元吉,任命为户部尚书。不久,又赦免了被朱棣惩治的大臣家属,让他们从流放地返回。

  当年,朱棣曾经派兵征服越南全境,并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下设15府、三36州、180余县。朱高炽考虑到越南离中原地区太远,自然、地理环境极为恶劣,经济发展极为落后,很难征收到税赋,每年还需要为驻军和行政机构支付300多万两银子的费用,这些费用最终将转嫁给民众头上,因此果断从越南撤回行政机构和军队。

  朱高炽还推动了一个庞大计划的实施——将京城从北京迁回南京。朱棣迁都北京,主要是为了征伐蒙古残余力量。朱高炽奉行休养生息政策,不愿意轻易对外用兵,因此将都城设在北京毫无意义。同时,如果都城过于远离粮食产地和财源供给地,将会提高物流成本,极大地增加东南地区民众的负担。遗憾的是,这一计划刚刚推行,朱高炽就于1425年5月29日猝死于钦安殿,年仅47岁。

image.png

  朱高炽在位仅一年多,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做法,有利于老百姓休养生息、经济复苏、生产力发展,开了一个和平、稳定、强盛的时代。后人将朱高炽和他嫡长子朱瞻基所统治的时期称为“仁宣之治”。“仁宣之治”是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再来看清仁宗。

  清仁宗叫颙琰,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子,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个皇帝,又叫嘉庆皇帝。1796年,乾隆皇帝禅位给他;1799年,乾隆皇帝病逝后,他终于掌握了实权。

  与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相比,嘉庆皇帝称得上是“宅心仁厚”。

  清朝入关以来,不管是顺治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朝,都或多或少地发生过惨烈的文字狱,让许多家庭家破人亡,让无数文人闻之变色。嘉庆皇帝继位后,立即为两件影响较大的文字狱进行平反,指文字狱“是偶以笔墨之不检,至与叛逆同科。既开告讦之端,复失情法之当”。此后,嘉庆皇帝在位二十多年,没有发生过一起文字狱。

  这固然是广大读书人的幸事,也是无数普通民众的幸事。甚至连许多官员,都暗地里松了一口气。毕竟,当株连甚广的文字狱发生后,哪怕是官员也未必能够幸免。

  嘉庆皇帝对待大臣比较和善。

  众所周知,紫禁城面积很大,里面又禁止骑马。许多年纪较大的老臣,需要步行前往上班或者觐见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尊重老臣,特别允许部分德高望重劳苦功高的大臣骑马进入紫禁城。对于满洲和蒙古大臣来说,骑马不是难事,可汉人大臣不习惯骑马,还不如走路呢。嘉庆皇帝察觉到这一点后,特别许可汉人老臣乘坐轿子上班或觐见皇帝。

  清朝在“康雍乾时期”,进入鼎盛阶段;嘉庆皇帝上任后,朝廷逐渐步入衰退期,财力非常紧张。嘉庆皇帝为了最大限度节约开支,决定从自己做起。他下令,举行祭天及谒陵活动时,随行仪仗队伍减半,皇后和嫔妃也不用跟在一路。

image.png

  可是,嘉庆皇帝的“宅心仁厚”,不能阻止清朝的衰落。当嘉庆皇帝执掌大权时,西方世界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嘉庆皇帝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依然采用“圣人心法”和“祖宗旧制”来管理国家……

  综上所述,大家认为,明仁宗和清仁宗之间,谁更加值得起“仁”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