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窦巩所作的《代邻叟》,细致描绘了一个风烛残年的劳动者形象
2021-09-26 10:33:56 吴道子

  窦巩,字友封,生卒年不详,唐朝时期官员、诗人,《全唐诗》录其诗三十九首。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窦巩所作的《代邻叟》吧。

  茫然无际涯,所以常疑惑。生命就像脆弱的花,花开花落,四季轮回,变幻莫测,我们不知从何而来,又将去往何处,茫茫然,一生一世独一人,一日一月渡一尘。

  《代邻叟》

  【唐】窦巩

  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

  满眼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向残阳。

  《代邻叟》有乐府趣味,拟古人情调。真正是以他人形象,抒发自身情愫。诗人的确是有感而作,在他的细致描摹中,一个风烛残年的劳动者形象,顿时变得光辉灿烂无比。这种光芒万丈,并非实际指向现实中的老年邻叟,而是源自于艺术形象之上的刻画。

  “年来七十罢耕桑”,古人由于生活条件低劣,医疗卫生太差,在这样那样原因的影响下,生命延续就变得十分困难起来,大概便是受到刺激之后,上至皇帝朝臣,下到平民百姓,俨然而起了向道之心,妄图得到长生之法。

  因为当时高寿之人非常稀少,十分罕见,所以才会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流传下来。然而,我们看一看此处的邻叟,他没有参加劳作的年龄却是“七十”之时。老人一生都在田野里耕作植桑麻,等到实在没有力气做不动的时候,才无可奈何地放弃了。

image.png

  “就暖支羸强下床”,羸,瘦弱。在七十高龄之时“罢耕桑”的老人,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好好享受一下清福。可惜一切都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想,连美梦都算不上的。因为经年累月参加强力劳动,再加上经受各种病魔的折磨,所以实际上的状况却是老人长期卧床不起。

  “就暖”二字,看上去就令人酸楚满眼,忍不住流泪。不是因为天气,不是因为怕冷,真正的原因却是老人的身体出了问题。由于长时间在田地里劳累,成年累月积攒下来的病魔,让老人变得很是虚弱不堪。所以,只能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强勉支撑着病体下床,来到室外看一看世间景色。而景色,原本就是寻常,曾经常见。

  “满眼儿孙身外事”,这里写来到室外的老人,他的内心活动,从脸上的神色给一一表现出来。老人自己劳累一生,没有享受什么,反而落得个满身病痛,但是他没有抱怨什么老天不公,也没有去哭泣命运坎坷,而是平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淡然迎接最后的时光。

  这句诗的第一层意思,似乎是说老人眼中都是儿孙满堂的喜悦,至于自身的不良状态,他很是豁达,完全没有放在心头上,因为只要儿孙好,一切都很好。另外一层意思,就理解上来看,更为有意思,饱经风霜的老人,已经可以想了个透彻,儿孙自有儿孙福,至于其他的,对于如今的老人而言,都是可有可无的“身外之事”。

image.png

  “闲梳白发向残阳”,在这关注的重点有两处,一是“闲梳白发”,一是“向残阳”,这是诗人着重给予细腻描绘,另有深意隐藏其中。首先看第一点的“闲梳白发”,失意之情溢满字里行间。在某个瞬间,老人肯定是不由自主地想到壮年之期,可以卖力地参加劳作,可是如今却只能梳理苍苍白发。

  此处最值得细究的是“向残阳”这三个字,可以是诗人笔下老人所见的现实景象,日暮西山,余晖落照。事实上,更多的阐释,应该是对于风烛残年的喟叹之怅然。人生老去,就像花开花落一样,是所有生命必然遵循的自然规律。此处一个“向”字,结合前面“身外事”三字,老人面对夕阳的心情不是绝望,而是一种释然,一种洒脱。

  诗人没有纠结在生命的无常之中,而是使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轮剪影,把邻叟最后的余晖展示在众人面前。在这一刻,老人的“满面尘灰烟火色”被久远的时光慢慢地拉平,他所留恋的人间,不过是满眼儿孙,不过是“闲梳白发向残阳”。

  人生最大的舒适感,或许并不完全是丰富的物质,而是经过一番辛苦努力之后,所能够拥有的心灵上的安宁和静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