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真相

头条 为何说诸葛瞻的战略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呢?

为何说诸葛瞻的战略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呢?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乃是历史有名的贤臣,他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很多人对这位贤臣的后代却知之甚少。今天就说说诸葛... [详细]

五代十国分裂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何时开始分裂
五代十国分裂的历史影响:五代十国何时开始分裂

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影响: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又是由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转向统一的过渡时期.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和黑暗的历史时期,实际上,这一时期一直... [详细]

09月15日 10:58
义和团的运动过程:义和团与帝国联军之间的恩怨
义和团的运动过程:义和团与帝国联军之间的恩怨

由于德国在山东的侵略行径,使得山东人民对外国侵略者极为反感。早在1897年就发生了巨野教案,山东巡抚李秉衡因此被贬职。在此之后,山东的民教矛盾有增无减。1897年,山东冠县飞地梨园屯(今邢台市威县... [详细]

09月15日 10:08
庚子国变的结局: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出逃
庚子国变的结局: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出逃

联军的逼近,北京城危在旦夕。1900年8月12日,慈禧开始频繁地召见大臣。她一面下令大臣们迅速商定防御作战的计划,一面让攻打东交民巷的清军开始猛攻使馆。1900年8月13日,她再次给南方各省发出急... [详细]

09月14日 17:38
庚子国变:义和团庚子国变是如何引发的背景原因
庚子国变:义和团庚子国变是如何引发的背景原因

义和团起于山东,初以拜神练拳为主,后因发生教案,逐渐演变为仇教团体,自诩有神助,能避炮火,有红灯照、蓝灯照等法术。戊戌政变后,慈禧以外人偏袒光绪,保护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分子,仇外情绪更烈,山东巡... [详细]

09月14日 17:06
盘点:古代功臣良将为什么总是遭遇“兔死狗烹”
盘点:古代功臣良将为什么总是遭遇“兔死狗烹”

自古帝王欲得王位,不是有意为之,就是不得已为之,必然会除权臣或功臣而后快。因此许多读史者对帝王卸磨杀驴的做法说辞颇多。可是到现在为止,这种现象已然屡有不绝。尽管许多帝王明知道会因做狡兔死、走狗烹的... [详细]

09月14日 14:39
科举制度的终结: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何以波澜不惊
科举制度的终结:清末废除科举制度何以波澜不惊

中国的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朝,鼎盛于明朝,可谓是历史悠久,而清朝的科举依旧是仿照前朝八股取士,但更注重对士人思想的防范。客观的说,科举制度在选拔人才上具有一定历史优越性的,但随... [详细]

09月14日 13:46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的区别:真迷信与假愚昧真精明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的区别:真迷信与假愚昧真精明

过去一般著述谈到义和团,都视为晚清社会上“反洋教”斗争形成的最高潮。但从辛亥时起,一直有人认为庚子拳民的“奉旨造反”是另有主因的。近年来这种声音逐渐成了主流。例如最近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的集体大工程... [详细]

09月14日 11:03
揭秘:历史上朝代盛衰取决于公权力核心是否开放
揭秘:历史上朝代盛衰取决于公权力核心是否开放

一个朝代的盛衰,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公权力的核心是不是开放的。这个核心如果以为自我凝聚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断地保障自己团体成员的利益,以至于关闭门户,以这种方式自求永续,反而是自找灭亡。这种自我封闭的... [详细]

09月14日 10:59
千古奇冤?孙刘联姻真相 刘备没有去东吴招亲!
千古奇冤?孙刘联姻真相 刘备没有去东吴招亲!

乐不思蜀背后的千古奇冤,刘备根本没有去东吴招亲三国演义写刘备到东吴招亲,是发生在刘备得到荆州之后,周瑜为夺回荆州设下的“美人计”。周瑜想用此计谋把刘备囚禁起来,以便使人去见孔明讨荆州、换刘备。... [详细]

09月14日 10:49
解密名将韩信之死:因为急着要官触怒了汉高祖
解密名将韩信之死:因为急着要官触怒了汉高祖

在刘邦所清除的异姓王中,韩信最为突出。韩信的故事,也算是家喻户晓,什么漂母赠食啦,什么胯下之辱啦,都经典的不得了。这个淮阴人,少年丧父,家里很穷,又不善农事,养成游荡度日的习惯。说得难听些,就是要饭... [详细]

09月14日 10:45
秦朝短命因只建有效战争机器:非良好管理体系
秦朝短命因只建有效战争机器:非良好管理体系

自从秦始皇一统中国,中国就进入了帝国阶段。所谓帝国有两层含义:第一,一个国内只有一个皇帝,国家是统一的;第二,对于四邻而言,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绝对是主控力量。这两个条件合在一起的时候,中国的帝国就... [详细]

09月14日 10:39
胡人并非仅被汉化:改变了汉人穿衣睡觉的习惯
胡人并非仅被汉化:改变了汉人穿衣睡觉的习惯

三国时期的中国谈不上什么大帝国。“五胡乱华”前后建立了十六个小国,大多数也不能算是帝国——至多前秦可以算一个,它曾经统一了几乎整个中国北部地区。不过,这些小国却有值得注意之处:他们的领袖都拥有两个... [详细]

09月14日 10:27
古代官员开始党争:往往意气用事将正义放置一边
古代官员开始党争:往往意气用事将正义放置一边

李选侍本是没甚么心机,所求不过皇贵妃而已。东林如果操持得当,终究可以以借郑、李牵制新兴的魏、客势力。同时,李选侍和郑贵妃还能以老太太的身份多少管束一下有校。明朝开国以来,论说皇帝的素质,不说太祖朱... [详细]

09月14日 10:19
慈禧掌权关键在于其特殊的身分:而非其政治手腕
慈禧掌权关键在于其特殊的身分:而非其政治手腕

梁启超先生在其《论正统》中说,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皆以正统自居,拥有至高无上的独裁专制权。“统之既立,然后任其作威作福,恣睢蛮野而不得谓之不义。而人民之稍强立不挠者,乃得坐之以不忠不敬大逆无道诸恶名... [详细]

09月14日 09:56
揭秘:魏晋南北朝三百年真正掌控天下的是谁?
揭秘:魏晋南北朝三百年真正掌控天下的是谁?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任官吏最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九品中正制,亦称九品官人法。肇始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由尚书陈群首倡,其间虽经损益,然至隋文帝开皇中才废止,前后历经凡三百多年,与... [详细]

09月14日 09:47
荒淫隋炀帝为何不爱给自己修陵墓爱修大运河?
荒淫隋炀帝为何不爱给自己修陵墓爱修大运河?

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皇帝在登基后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修建自己的陵墓,但杨广却是个极大的例外。他对自己陵墓一事只字不提,因为在他看来,人生才刚刚开始,至于结束,还离得很远呢。他登基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详细]

09月13日 17:27
明末乱局之中谁最早提出联合农民军抗击清军?
明末乱局之中谁最早提出联合农民军抗击清军?

世人说晚明历史的时候,比较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就是明朝皇室多草包,从皇帝到藩王,混蛋白痴可谓一抓一大把。而相比起来,这位隆武帝朱聿键,却是个绝对的另类。隆武帝朱聿键,是明朝藩王里一个比较苦命的皇帝,... [详细]

09月13日 13:23
被误解的历史:秦朝实际上时刻关心百姓的死活
被误解的历史:秦朝实际上时刻关心百姓的死活

秦始皇的刻石,亦体现了以儒用世的特点。因此,秦之亡,并非亡于法律繁苛。就是说,所谓“秦为乱政虐刑,残灭天下”(《史记·张耳列传》)、“置天下于法令刑罚,德泽亡一有”(《汉书·贾谊传》)、“法令烦惨... [详细]

09月13日 12:44
古代官场俸禄制度:世家豪族如何一步步走向破落
古代官场俸禄制度:世家豪族如何一步步走向破落

事例不胜枚举。北宋名相寇准(961─1023),出身望族,其曾祖父及祖父均为朝廷命官,个个是饱学之士,父亲寇湘更是博古通今、诗书画均佳,曾中进士甲科,任魏王记室参军(王室秘书),被封三国公(即燕国... [详细]

09月13日 10:50
被骂死的明朝:万历皇帝被言官们逼得“罢工”?
被骂死的明朝:万历皇帝被言官们逼得“罢工”?

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明朝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后宫琐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尽管说来,不要害怕得罪皇帝。明代再残暴的君主也不愿背上“昏君”... [详细]

09月13日 10:47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