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金国无条件归还河南,赵构为何不派兵防守?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公元1127年6月12日),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称帝。这一年,赵构20岁!

  作为一个本来不可能即位的人,突然不得不即位——因为只有他这个宋徽宗的儿子没有被俘虏!赵构的心情和买彩票中头奖没有什么区别——惊喜!

  只是中彩票头奖面对的是巨额财富,而赵构面对的是破碎的江山——毫无处理政务经验的他,却在国家最为危及的时候即位,压力不可谓不大!

  1138年11月,金宋第一次绍兴议和成功。金国什么条件都不提,就先提出归还河南地给南宋。《宋史 本纪二十九》记载:

  “丙子,张通古、萧哲至行在,言先归河南地,徐议余事。”

  意思就是:先把河南归还给南宋,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议论!这简直就是天下掉下馅饼来——尤其是北宋的都城汴梁就在河南。金国的这个议和条件好得让南宋很多大臣都不肯相信这是真的!

  连赔款都不用出,就能白白的得到河南?!

  1139年1月,赵构发布诏令:“河南新复州军官吏并不易置,蠲其民租税三年,徭役五年”,即河南各州的原来是齐帝刘豫所任命的官员,南宋都不更换,全部作为南宋官员依旧管理当地。派兵驻守什么的,更别说了。

1517198486238670.png

  在《宋史全文 卷二十下》中记载了赵构的话语:

  “河南新复境土,所命守臣,专在拊循遗民,劝课农桑,各使因其地以食,因其人以守,不可移东南之财力,虚内以事外也。”

  赵构的话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因其人以守,让河南休养生息,不派军驻守是为了减轻久经战乱的河南地人民的负担;

  二、保存江南实力,不能为了救助河南而拖累江南。

  但在南宋陈郁所写的《藏一话腴》中有一段资料道出了当时南宋朝廷对于金国归还河南地的真实目的的猜测——归还河南地是为了引诱南宋兵力驻守河南,从而在平原上歼灭南宋,重复北宋故事!资料摘录如下:

  岳鄂王飞《谢收复河南敕及罢兵表》略曰:「夷狄不情,犬羊无信,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暂图安而解倒垂,犹云可也;欲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又曰:「身居将阃,功无补于涓埃;口诵诏书,面有惭于军旅。」又曰:「尚作聪明而过虑,徒怀犹豫以致疑,与无事而请和者谋,恐卑辞而厚币者进。愿定规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幽燕,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首以称藩。」未几虏渝盟,河南复陷。后六十年得虏之《南迁录》,见当时诸酋议论,锐意为取江南之计,归三京以诱吾归兵于平地。吾保河南则江防必虚;若吾不守河南,则是彼尝见归吾自委弃,在遗民当自归曲于吾矣。虏谋若此,鄂武穆之料敌,信不妄云。

  用河南地引诱南宋重军北上,然后可以偷袭江南;若南宋不派军北上驻守,河南的百姓就会认为南宋抛弃了他们,从而责备南宋——好一条恶毒的计策!

1517198511367978.png

  金国归还河南、陕西地给南宋,真的是一个重大的阴谋?真的是为了消灭南宋而做出的诱敌之计?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先来看看对这两本书的情况:

  1、年代性:张师颜所写的《南迁录》是关于金宣宗南迁汴梁的事情,金国南迁汴梁是1214年,则距离金宋议和是75年,陈郁的《藏一话腴》比《南迁录》成书更晚,应该是宋理宗时写成。

  2、权威性:《南迁录》的作者张师颜,除了名字之外一无所知,清朝所编纂的《四库全书》认定此书是南宋人为泄愤而编造的伪书,是宋殿前司军官华岳所写;《藏一话腴》的作者陈郁,其儿子陈世崇记载宋度宗称赞陈郁“文窺西漢、诗到盛唐”,又岳珂称赞“出入经史,研究本末,具有法度”,但元初的刘埙在《隐居通议》中骂陈郁父子卑鄙、周密的《武林旧事》记载了陈郁以第四名和作为第一名的姜特立同时作为御前应制的八人诸色伎艺人名单中,和岳珂所称的“闭户终日,穷讨编籍,足不蹈毁誉之域,身不登权势之门”,形成强烈反差。

  3、这两本书都是私人笔记,性质上都是属于野史。

  南宋人认为金国退还河南地给南宋是诱敌之计的说法,最早并非出自《南迁录》、《藏一话腴》二书,而是来自宋末元初不知名作者所编纂的《宋史全文》(原书名《续资治通鉴》)。《宋史全文 卷二十下》绍兴九年正月,针对去年金宋议和的达成,知广州连南夫上书赵构,首先提出了金国归还河南地乃诱敌之计的说法。先摘录如下:

  “臣窃惟大金素行凶诈,比年以来,两国皆堕其术中。大概彼以和议成之,此以和议失之。今陛下果推赤心信之,以其割河南之地遂恩之乎?陛下于太上有终天之别,于金人有不戴天之雠,方且许还河南之地,彼其计,实老子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予之」,兵法所谓「不战而屈人兵」之术也,谁不怒发冲冠,握拳嚼齿而痛愤哉!陛下方感其恩,遂无赫怒整旅之志。盖用心不刚则四肢委靡,将士欲断发请战,有不可得,谁为陛下守四方者?是陛下十有余年宠将养兵,殚财曲意之计,一旦积于空虚不用之地,倒持太阿,交手而付之矣。臣伏读正月五日赦文曰:「戢宇内之干戈,」又奉圣旨,不得诋斥大金。如此,直堕其术中,使忠义之士结舌而不得伸,忠良之将缩手而不为用。臣恐将士解体,鱼溃兽散,如张良所谓谁与取天下者。陛下方遣侍从、宗臣祇谒宫庙陵寝,将亲见宫室之禾黍,陵寝之盗掘,此政诗人彷徨不忍去之忧也。恐有扶老携幼感泣而听语者,少者之哭,哭其父与兄也;老者之哭,哭其子也。陛下追悼,其因是谁之过欤?河南之民何啻百万,昔日乐生,今日效死。因民之欲,北向为百姓请命,而以王师甲兵之众随之,河北之人必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此臣所以愿陛下因而图之也。”

1517198552452884.png

  监明州比较务杨炜也有相同的看法:

  “属者金人求和,乃遣诏谕使,至以无礼臣我,举国喧哗,议论不一。阁下召来造朝,遽复合为一党,寂然无声,有识者谓阁下非不知利害之晓然,所以然者,卖谄取执政尔。金人割中原为一大饵,以钓江南。今欲竭一方求实中原,不知空空之地,孱老孤寡既不可赋,所谓按月所支、一切调度,何从出乎?加之供奉礼物动计百万,异时以有限之财充无厌之敌,是以江海实漏卮尔。日者乃始揭榜都城,有曰「敌人并无须求」,炜所不识也。诸公蒙蔽天听,是何异掩耳窃钟也哉?丞相秦公专误国之谋,倾心黠敌;参政孙公平生龊龊谨畏,天下初不以此责之。如阁下,姑欲爱惜名位,随群而入,逐队而趋,亦以谓敌必可信,和必可讲,则请直以此书上之天子,置以典宪,炜所不辞。”

  从文字来看,赵构不派遣兵马驻守河南,是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杨炜的“不知空空之地,孱老孤寡既不可赋,所谓按月所支、一切调度,何从出乎?”的观点。

  综上,赵构虽然选择了和议,但并没有盲目乐观,而是采取了具有防备性的政策:官吏不变、免除赋税的安心人、休养政策。不变官吏以安人心、免除赋税以生养的两大政策,可以让河南的人民没有被抛弃感;不派驻兵马驻守,又不会对江南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

  对于赵构来说,不管金国是否真心归还河南,还是以诱敌之计诱骗南宋主力北上,他找出了非常好的对策——江南既不疲困、河南又无遗弃感。破解了一个两难的局面,这就是赵构的高明之处。这也是南宋主战派所不能办到和理解的,若真如岳飞所建议的驻守河南——在平原南宋军绝对无力战胜金国的骑兵,北宋靖康之难将再次重演!

1517198578580347.png

  那么金国归还河南地真的是诱敌之计吗?诱敌之计,只是南宋文人的一种大胆猜测——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饭:好好的金人为何归还河南地 ,还没有什么苛刻的条件?真没天理,绝不可信!

  事实的真相是金国确实是真心归还河南、陕西给南宋,并非诱敌之计!原因有两点:

  一、历史性:在靖康之难中,金国和北宋曾经议定过一条双方可以接受的盟约:两国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归金国、黄河以南归宋。只是后来金国认为北宋连第一次包围汴京后所达成的割让太原四镇的协议都没有履行,进而认定北宋无法履行而作废。1138年完颜挞懒提议归还河南地,也是有历史依据的,并非胡乱作为。

  二、现实性:金国和南宋的战争从1127年到1138年,已经持续了11年,两国都需要休养生息,金国暂时还无法灭南宋已经成为现实;在辽朝灭亡后,蒙古草原的合不勒在金太宗去世的1135年时整合了蒙古部落,拒绝金国为攻打南宋而征调蒙古人去作战的要求,但在当年被金国完颜宗磐击败,蒙古由此反叛金国,并不断的骚扰金国,也就是说,从1135年起,金国就是两头作战:南宋和合不勒的蒙古。蒙古的反叛和威胁,才是完颜宗磐和完颜挞懒二人同意归还河南、陕西给南宋以达成和平,进而专心对付北方蒙古部落的真实原因!但当时南宋满朝并无一人知道这个信息,就算有人知道,也不会有人敢提出联合蒙古灭金的计划——殷鉴不远,海上之盟还历历在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