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曾生擒太平天国幼主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字幼丹,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舅父兼岳父即为晚清名臣林则徐。沈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得中进士,后任御史,正直有声,为咸丰所知,后参与剿灭太平天国,历任江西巡抚、总理船政大臣、台湾海防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等职,对于平定太平天国、督办船政、开发台湾发展都做出重要贡献。晚年数度称病乞退,皇太后温谕勉以共济时艰,劝其勿萌退志,沈自此遂不言病,直至死于任上,沈的忠勤及朝廷的依仗可见一斑。光绪五年(1879年),沈死后,清廷追谥文肃,赠太子太保,祀贤良祠,建功各省建专祠纪念。

05e449d44a064306a0c8e833c3e40dc6.jpeg

  沈葆桢德行正直,干才突出,朝廷称为“德望冠时,才堪应变”,深得朝廷内外的推重。沈耿直倔强,甚至对于自己的伯乐曾国藩也毫不相让。湘军起初军饷多依仗江西,沈考虑到本省军事方兴,上奏朝廷,留饷自给。曾沈上疏纷争,朝廷下诏各分其半,才将事情解决。后处理教案,手段果敢,对传教士先斩后奏,“洋人亦屈伏”。沈也深谙军略,数次上疏言兵,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破天京后,幼主洪天贵福及洪仁玕、洪仁政等人逃至江西,皆为沈葆桢擒获。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策划于福州设立马尾造船厂,大兴船政,旋即被调任陕甘,临前举荐“非葆桢莫能任”。担任船政总理大臣后,除在马尾兴建船坞外,沈着重于人材培养,敢于创新任事,建立了福建船政学堂,培养了清朝大批的海军人才,严复、刘步蟾、邓世昌等人皆出自于此。时人称赞沈亲办船政,“精果一时无耦”。

779ea5f882c84477a55b7839cba94111.jpeg

  同治十三年(1874年)5月,牡丹社事件爆发,海疆告急,清廷派遣时任福建船政大臣的沈葆桢,赴台筹办防务。后改授钦差大臣,并将福建军士及江苏、广东沿海各口轮船归其调遣。赴台后,沈葆桢调遣军队,布置防务,以解燃眉之急。后因清朝新疆回乱未平,日本征战失利等因素,中日签订《北京专约》双双撤离。此后沈葆桢注意加强台湾建设,平定山匪;整顿吏治军政,调整台湾行政规划,加强台湾治理;为郑成功建祠,提倡忠义之气。这些措施都为台湾今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