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时期谁最忠心?从兴旺到衰亡一直跟着刘禅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姜维这个人?

  论才具,邓艾都承认姜维是一时雄杰,钟会认为他足以和夏侯玄、诸葛诞相比——后两位,尤其是诸葛诞,做出了多天翻地覆的事情啊。至于其他人的评价,不用多说。

  论为人,姜维属于心比天高之流。他家无余财,倒未必是完美的清廉,只是他并无物欲,而一心在追求自己的目的。无论好坏,说他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应该大差不差。

  他才华不及诸葛亮,不丢人。全三国也就一个诸葛亮。

blob.png

  他不断北伐,有胜有败,其执着至少不必怀疑。

  他的一个大争议,是“穷兵黩武”。然而实在话是:很少人意识到,在蒋琬费祎死去前,姜维收到了多大的控制;之后那几年,他又如何被朝中黄皓等人打压。

  这是许多人很少提及的:诸葛亮北伐,也有平衡蜀中派和荆州派关系之目的;姜维则是陇西降将,和蜀汉内部关系更是复杂无比。实际上,针对他的除了黄皓,还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诸葛瞻和姜维的关系,并不那么美好。

  所以,姜维其实是个夹缝中的男人:他有才华,私德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里的,是一个诸葛亮都无法逆转的大局面,以及朝内不断的斗争。但直到最后,蜀汉没亡在他手里——哪怕面对魏国大军压境,他自己身在沓中,被邓艾层层围裹阻拦,他还是完美的杀过阴平桥、晃过诸葛绪、回到剑阁、守住了钟会,简直把魏国的西征计划摧毁了大半。

  最后蜀汉是亡在邓艾那次传奇的偷渡之上,但直到成都被迫,钟会在剑阁,还是动不了姜维。

  本来,到此为止,哪怕就这样结束,姜维也算为汉尽力了。可甚至在蜀汉灭亡后,姜维还是筹划着那著名的复兴大业。他说服了钟会,搞定了邓艾,而且给刘禅的秘奏里如是说: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最后计策未成,但一日之内,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好歹也算熬到了蜀汉的最后一刻。

  我其实挺难想象:一个人要执着到什么程度,才能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在如此狭窄的夹缝中,在如此难以逆转的大势下,不断冲击命运?仅论执着,他实在还胜过诸葛亮。

  前三国所以比后三国传奇,不在于后三国人才凋零——实际上,后三国极多文武全才的人物,但大多都太聪明。姜维之杰出,未必在才情——虽然钟会也承认他了不起——而在于他有前三国时,那些屈而不挠、执着至极、燃烧至死的性格光彩。有缺陷,但依然为蜀汉——我更愿意称之为季汉——燃到了最后。

  当初崖山战后,张世杰依然不死心,企图找新的法子;后来被水溺死,所谓:

  舟遂覆,世杰溺焉。宋亡。

  于姜维,亦如是:姜维死,汉亡。

blob.png

  蜀汉从兴旺到衰亡,唯有他一直跟随刘禅,连司马炎都被他感动

  姜维率军出汉水,被邓艾击败,声望大损。黄皓趁机在刘禅面前进谗,主张夺姜维军权。

  一

  刘禅拉着这个忠臣的手,涕泗横流,叹曰:“悔知先生晚矣!”。刘禅口中的孤臣正是蜀汉的郤(xì)正,本名郤纂(zuǎn),字令先,河南偃师人。郤正少好学,闻名乡里,后官至秘书令。蜀汉亡国,刘禅被迫东迁洛阳,郤正抛家弃子,舍命相随,全心全意地护卫刘禅,这才为刘禅相知相敬。

  二

  而造成这一悲剧的起源,还要追溯到253年正月,这一年蜀汉执政大臣费祎遇刺身亡。此后蜀汉政权,每况愈下,大将军姜维立志北伐,无暇顾及国内政务,于是放手让陈祇(qí),董厥等人去处理。陈祇能力超群,可惜与宦官黄皓交好,使得黄皓开始干政。陈祇死后,黄浩大权独揽,说难听点,蜀汉军政姜维说了算,可内政却是黄皓说了算。

  三

  262年,姜维率军出汉水,被邓艾击败,声望大损。黄皓趁机在刘禅面前进谗,主张夺姜维军权。姜维闻之大怒,请刘禅诛杀黄皓。刘禅令黄皓跪在姜维面前辩白,刘禅也在一旁替黄皓美言,说黄皓只是个小人,翻不了天,于是姜维怏怏而退。皇帝不允许自己杀黄皓,黄皓却可以向刘禅打自己的小报告,于是姜维问计郤正。郤正一向敬佩姜维的为人,于是坦诚地说:“大将军暂离京师,驻军沓中。即使黄皓想害将军,也无从下手。”姜维于是上疏皇帝,屯驻沓中(甘肃舟曲县)。至此,一场蜀汉内部的高层斗争告一段落。

  四

  263年冬,魏国大举伐蜀。黄皓将文书全部压下,致使朝廷无备。魏国名将邓艾率兵奇袭阴平,直逼蜀汉腹地。面对危局,郤正赶紧上言:“今武侯之子、陛下之婿——诸葛瞻智勇兼备,可堪大任。刘禅诏准。郤正的大策略并没有错,可惜诸葛瞻过于轻敌,到达涪城后盘桓不前,面对邓艾的劝降书,又失去理智,没有据险死守,而是率军出击。结果因为寡不敌众,战死疆场。与诸葛瞻一同阵亡的还有儿子诸葛尚、张飞孙子张遵等,全是蜀汉的精英人物。

blob.png

  五

  绵竹是成都的屏障,绵竹一失,成都就再无险可守了,于是蜀汉内部就前途展开议论,一派主张投吴;一派主张迁都南中;一派主张降魏。郤正则主张征调阎宇的军队和霍弋的军队到成都,城里与城外里应外合,夹攻魏军,这样一来,不光可解成都之围,甚至可生擒邓艾。可惜这条建议被刘禅拒绝。最终以谯周为首的降魏派得势,刘禅决定向邓艾投降。

  六

  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chén)苦劝刘禅没有结果,于悲愤之下自刎于昭烈庙,投降的主意是谯周出的,可是降书谯(qiáo)周却不愿写,因为谯周认为写了降书,则意味着背叛大汉,会留下千古骂名。后主无奈,只得求援郤正,于是郤正挥笔疾书,替后主草写了降表,蜀汉就此灭亡。

  七

  264年,刘禅迁往洛阳,蜀汉大臣竟没有一个跟随,独郤正舍家弃子,以命相随。刘禅到洛阳后,赖郤正教导,举动得宜,被赐封“安乐公”。刘禅抓住郤正的手流泪道:“黄皓误我,到现在才了解您,可惜太晚了”。司马炎称帝之后,下诏“郤正不违忠节,为巴西太守。”郤正终于进入两千石的高官,可惜给予他的不是刘禅,而是司马炎,倘若刘备泉下有知,会不会叹息自己的儿子真的是个有眼无珠的阿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