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学派为什么再汉朝初这么盛行?原因是什么
2019-04-26 10:15:23 师旷 孔鲤 羊斟 华元 费无极 邓析

  中国哲学中,黄老之学和魏晋的玄学一样,在哲学史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享有和历经着几乎几个朝代的时间。

  那么,黄老之学有哪些内容呢?它提出了哪些思想呢?今天就来一起学习下。

  黄老之学主要活跃在战国后至西汉初期的一段时间里,而主要的运用和发展还是在西汉初。从秦灭至汉的建立,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战争和破坏。汉初,安定社会、恢复生产便成了统治者的首要任务。而为此相合的政治哲学基础就是黄老之学。

  黄老学派思想发展主要分为两大主题:技术发明和政治思想,以形而上本体的道作为依据,结合形而下的养生、方技、数术、兵法、谋略等等,具有极强目的性、操作性。

  现在在西方,黄老道家常被称为“目的性的道家”或“工具性的道家” 。从内容上看,黄老之术继承、发展了黄帝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他们认为道是作为客观必然性而存在的。主张: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强调道生法。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体恤民生,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上述主张在汉朝初期曾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果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的盛世。

  黄老之学,这里面大家都知道老子,却不知这个“黄”,指的是黄帝。黄帝,五帝之首,传说中的人物。所谓黄老之学是以老子“道法自然”为体,托名于黄帝的刑名法术为用,兼儒、墨、阴阳诸家思想的一新的道家学派。所以对于黄老学派,有两个关键点,一为老子的“道”,二为刑名法术,还要了解到对于“道”和刑名法术的发展又是含有其他几家的思想。

  2,《皇帝四经》

image.png

  黄老之学的经典著作是《皇帝四经》。此书成于战国,流行于汉初。对于汉初的“无为”而治,它该为理论基础了。

  关于老子的“道”,其为本源不变。“道”生天地,天地交合,万物生。《皇帝四经》指出道化万物有一定的法则与规律,它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人道也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认识遵循规律,可取得好的结果。

  具体的方法论——《皇帝四经》讲“相与相成”。尊重规律,还要注意适宜的“时”、掌握适当的“度”。在事物之间的相对相成中,主张“平衡而止”。这又是对老子“以柔克刚”、“以反求成”的发展。

  汉朝时,从刘邦到景帝都好黄老,使“清静无为”的治国方针得以延续。“流民既归,户口亦息,上下饶羡”的“文景之治”,是为黄老之学在政治上的成功运用。

  3,《淮南子

  汉武帝初年,《淮南子》诞生。此书是为汉初黄老之学最好的总结和综合的发展。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很多学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

  《淮南子》的思想内容:“宣扬老子的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著,其文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其归入“杂家”,《四库全书总目》亦归入“杂家”,实际上是一部囊括了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物学的综合著作。

  无论是《皇帝四经》还是《淮南子》,都无法绕开老子的“道”,《淮南子》展开了“道”生万物的一辩证过程:“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阴阳相错,四维乃通;或死或生,万物乃成。”这种对立面的互相生成与转化的辩证运动,体现着道“无为而无不为”的内涵。

image.png

  由“无为而无不为”,《淮南子》明确概括了“无为”的基本原则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权”。在政治上便表现出遵循规律下的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实际上,又是循法下的无为而治。说来简单,做呢,在特定的环境中,注意引导,也很好实践。毕竟无为而治,还是讲求些治理的,但是却强调了不要多为和乱为。

  4,汉代以后,再无黄老(老子的道家依然没有断流)

  法家导致秦的胜利与灭亡这一事例,需要后人有教训和反思。而秦之后,经多次的起义和战争,汉最需要抓住秦之教训,休养生息,巩固民生。故黄老思想流行,“无为而治”方针得以确立。

  汉初的主流思想除道法结合的黄老之外,还有其他先秦思想的糅合。像汉高祖时期的陆贾,曾著有《新语》。他就提倡以儒家的“仁义”为主,道家的“无为”为最高理想的治国方针。而贾谊不仅在《鵩鸟赋》中发挥了先秦的朴素辩证和唯物主义观点,又重新确定民本、民生的重要,区别了礼制和律法,提出仁义和法制都是统治的工具。

  在中国哲学史的进程上,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面对新的阶级,国家的稳固,经济的发展,像黄老思想这种对先秦思想的传续发展和高度综合,实在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且具有极大包容性的政治哲学的开始。汉代以后,中国的统治阶级就很少用这种无为而治的哲学了,而是曲曲折折、反反复复地把孔子的儒学和印度过来的佛学,杂糅着运用到了政治治理和民生发展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