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同:苏轼的表哥,擅长诗文书画精通哲理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文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代诗人孟郊46岁中了进士,于是便大笑狂吟,“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另一位不知名诗人曹松70岁时中了进士,也深深地感叹,“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怜过去的那些莘莘学子,每日青灯积学,白首穷经,只为学优则仕,然后衣锦还乡。

  有人一朝金榜题名,便摔掉当初的敲门砖。但也有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后,依然笔耕不辍,学问不知。下面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的表兄,这首七绝饱含哲理,读完顿觉汗颜。

  夜学

  宋代:文同

  已叨名第虽堪放,未到根源岂敢休。文字一床灯一盏,只应前世是深仇。

image.png

  文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居士,人称石室先生,北宋著名的画家和诗人。他33岁中的进士,担任过很多地方官职,也为百姓做过很多实事。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一年后文同病逝,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表弟苏轼敬重。

  这首诗是作者中了进士之后,与朋友切磋交流,深感自己依然学问浅薄,感怀之余,便题诗记录心情。“已叨名第虽堪放,未到根源岂敢休”,这两句大意是,我虽然愧受名第,本可狂放一下,但学无止境,我还没有探寻到学问的根源,怎么能就此罢休了呢。诗人一定读过孟郊的诗,但并没有学他的狂放,反而谦虚地说自己的学识还很浅薄。

  这一“放”一“休”,展现出诗人淡泊宁静的超脱、与顽强执着的追求,同时也深蕴哲理,深刻地阐明了名与实之间的关系。诗人绘画成就很高,他的竹画更是自成一格,时人称为“文湖州派”。

  苏轼是他的表弟,绘画方面也曾得到文同的指点,他还骄傲地说“东坡亦是湖州派”。但是从诗词水平来看,文同与东坡先生还是差距很大。不过这也正常,各人天赋各异,而且学业有专攻,不可强求面面俱到。但是文同却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没有因为绘画的成就而沾沾自喜。

  后两句阐述自己的心得,“文字一床灯一盏,只应前世是深仇。”意思是说,每天乐此不彼地与文字打交道,书籍文稿堆满了小床,经常于夜深人静时,依然与孤灯相伴。

  作者仿佛描绘了一幅意境古朴而又简寥的图画,形象地展现出作者深夜秉烛夜读的情景。读书人喜欢安静,创作更需有一个宁静平和的心态,所以看似熬夜读书写作,十分辛苦,但也是乐在其中

  最妙的是尾句,作者以恨写爱,好像电影中情侣间亲昵地互称“冤家”一样,令人回味无限。诗人早已把书本和他的诗画当成最亲密的爱人,有时相依相偎,有时又觉相见恨晚。

  仿佛那些诗画与其前世有冤仇,今世就一定要纠缠着诗人。这种含蓄的手法不仅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也让人深思。

  人生苦短,而做学问却如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永远没有尽头。也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创作需要旁证博引,横求纵览,才能探本穷源、而立一家之言。

  朱熹也深有体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也在诗中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文同博学多才,而且襟韵洒落,尘埃不到,才能淡于名利而崇于实学。东坡曾慨叹:“有好其德如好其画者乎?”文同在当时就享有盛名,如今我们读到这首诗,也为其轻浮名而重实在的精神而感动。想想我们自己时而狂傲、时而自卑,却不学无术,真是觉得汗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