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都在为诸葛亮作诗,诸葛亮的粉丝有哪些?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往今来诸葛亮的粉丝们,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诸葛大名垂宇宙,千载谁堪伯仲间!

  上半句是杜甫的诗,下半句是陆游的诗,时隔数百年却意思相契,恰可合而为一。这两位大诗人,也是诸葛丞相的两位重量级名人粉丝。

  蜀汉丞相:诸葛亮

  杜甫一生为孔明做诗,至今遗存十二首;陆游一生为孔明做诗,至今遗存十四首。其中杜甫之《蜀相》《咏怀古迹》,陆游之《书愤》,亦是千年以下吟咏孔明的不朽名篇。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其实,自星陨五丈原千载之下,诸葛丞相的铁杆粉丝又岂止这两位大诗人?以下可以开列一个长长的名单,那些生平功业文章不显的人,甚至都难以跻身其中。

  在蜀汉政权的数十年历史上,从后主刘禅以下,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诸重臣到各大小臣僚,可说无一人不是孔明粉丝;“丞相”这个词在蜀汉便是孔明的专属称呼,论政者言必称之,代表着和“先帝”刘备等同的最高政治正确。

  哪怕是与他为敌的李严、对他施政有非议的廖立,在流放地一听说孔明死讯,便彻底绝望而死。因为他们皆知道,唯有孔明才有足够的心胸和豁达来赦免他们,令他们重新回到政治舞台。

  自古以来,能让政敌真心实意为其流泪、悲伤的政治家,能有几人?这正是孔明的过人魅力所致。

  非蜀汉的同时代名人中,孔明的铁杆粉丝,非东吴大帝孙权莫属。他不但在蜀吴两国的正式盟书中直书「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而且对孔明之侄诸葛恪称赞孔明「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毫无半点身为盟国君主的矜持。

image.png

  而孙权临终之所以选择诸葛恪做自己的托孤大臣,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他是孔明的亲侄子,也确实表现出相当的军政才能,才会爱屋及乌,对其寄予厚望。

  (ps:诸葛亮执政后整整四十年,吴蜀两国互通互助,并立抗敌,人员交往频繁,经济交流密切,不闻刀兵之声,弟兄同居高位,更丝毫不忌讳对彼此朝政、人事安排的点评和建议,留下多桩相关逸话,堪称先秦之后,大分裂时代各割据政权所罕有的友好盟邦典范。直到刘禅投降后,吴军才终于西进,为新奉魏旗的蜀国旧将所阻。那却和已灭亡的蜀汉无关了。)

  孙权之后,第二个孔明的实力派铁杆粉丝,当属最终一统三国晋武帝司马炎。作为孔明的宿敌之孙,他一生心念地偶像,便是这个让自己祖父畏之如虎的敌国劲敌。某种意义上,司马懿的子孙征服了天下,却又在精神上敬服于诸葛孔明

  蜀汉灭亡后,司马炎特别派自己的亲信将领陈勰去学习孔明练兵阵法,以教禁军五营士;又特令陈寿整理《诸葛亮集》奉上,阅毕后大赞:「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认为西晋开国满朝文武,无一人才具能与孔明相比。

  诸葛亮之孙诸葛京,因其祖父之名,授东宫舍人,累官至江州刺史高位。终晋一朝,琅琊诸葛氏皆是士林敬重的高门大姓,代代簪缨。

  而司马炎之后的晋朝同样秉承了开国君主的态度。东晋一朝每当幼主即位,托孤权臣,无不说「如诸葛武侯、王丞相(王导)故事」,将孔明更置于东晋政权的实际奠基人王导之前。东晋还特意追封孔明为武兴王,亦是史上首次追封孔明王爵。

  【先是,陈勰为文帝所待,特有才用,明解军令。帝为晋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后,令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勰悉暗练之,遂以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迁将军。久之,武帝每出入,勰持白兽幡在乘舆左右,卤簿陈列齐肃。】

  【太康末,武帝尝出射雉,勰时已为都水使者,散从。车驾逼暗乃还,漏已尽,当合函,停乘舆,良久不得合,乃诏勰合之。勰举白兽幡指麾,须臾之间而函成。皆谢勰闲解,甚为武帝所任。】——《晋书 志第十四 职官》

  【又汉时都肄已有孙吴六十四阵。窦宪常勒八阵击匈奴。晋马隆用八阵以复凉州。陈勰持白虎幡,以武侯遗法教五营士。】——《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九》

  晋朝执政、大司马桓温西征,在途径峡口八阵图遗迹时,提笔写在《八阵图》一诗,为历朝名人中较早吟咏孔明的诗句:「望古识其真,临源爱往迹。恐君遗事节,聊下南山石。」,并勒石以铭。

  桓温攻灭成汉,入据蜀中后,寻访到曾见过孔明的小吏,时年已百余岁,特意问他:诸葛丞相可与当今何人相比?小吏云:「自诸葛公逝后,无人能比」。一生倨傲自得的桓温叹服。

  【桓温征蜀,犹见武侯时小吏,年百余岁。温问:“诸葛丞相今谁与比?”答曰:“诸葛在时,亦不觉异,自公没后,不见其比。”】

  书圣王羲之也是孔明的粉丝,他曾在评价荀彧、孔明的文章里,明确认为孔明“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于数代”,胜于荀彧“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正是“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

  【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然荀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宜被大道;诸葛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于数代。至於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

  前秦帝国天王苻坚是个cosplay爱好者,他特意封自己的得力辅弼王猛为武侯,就是为了彰显他们君臣「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王猛亦不负其厚望,法孔明治蜀之法以治国,令前秦国力大增,从关中一隅鲸吞中原,鼎盛时疆域十分天下有其七八。

  大唐开国军神李靖李卫公,对孔明的军事才能评价甚高,完全推翻了陈寿著《三国志》时认为孔明“奇谋非长、将略为短”的结论。认为孔明用兵之术,「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甚至可与秦国军神白起相比。而司马懿之据守,正如廉颇之拒白起,“蓄盈待竭,避其锋势”,是唯一抗拒这种虎狼之师的对策。

  这也正和李世民在《晋书·宣帝纪》里评价司马懿“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遥相呼应。两大战神级人物的一致共识:不是宣王不给力,而是对手太强大。

  【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帼,方发愤心。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敌,夷险之路,劳逸不同,以此争功,其利可见。而返闭军固垒,莫敢争锋,生怯实而未前,死疑虚而犹遁,良将之道,失在斯乎!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李世民《晋书·宣帝纪》

  【兵之情虽主速,乘人之不及。然敌将多谋,戎卒欲辑,令行禁止,兵利甲坚,气锐而严,力全而劲,岂可速而犯之耶?”答曰:“若此,则当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安可犯之哉!廉颇之拒白起,守而不战;宣王之抗武侯,抑而不进,是也。】——《通典·李卫公兵法》

  疑为后世托名所撰,将李世民和李靖的问答辑录成书,被北宋官方列为《武经七书》之一的《唐李问对》,更对孔明用兵之术推崇备至,赞其“战必胜,守必固”。

  【靖曰:「武侯有所激云尔。《孙子》曰:‘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自古乱军引胜,不可胜纪。夫教道不明者,言教阅无古法也;吏卒无常者,言将臣权任无久职也;乱军引胜者,言己自溃败,非敌胜之也。是以武侯言:兵卒有制,虽庸将未败;若兵卒自乱,虽贤将危之,又何疑焉?」 靖曰:「诸葛亮以石纵横布为八行,方陈之法即此图也。臣尝教阅,必先此陈。世所传《握机文》,盖得其粗也。」 靖曰:「臣所本诸葛亮八陈法也。大陈包小陈,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古制如此,臣为图因之。故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是成六花,俗所号尔。」 靖曰:「观其文,迹其事,亦可差别矣。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此非知道,安能尔乎?若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察天时地利,安能尔乎?其次王猛之保秦,谢安之守晋,非任将择才,缮完自固,安能尔乎?故习兵之学,必先由下以及中,由中以及上,则渐而深矣。不然,则垂空言,徒记诵,无足取也。」】——《武经七书·唐李问对》

  在唐朝,除杜甫这个铁杆孔明粉外,还有很多诗人都曾为孔明书写名篇,多加赞颂,包括了李白白居易岑参元稹刘禹锡李商隐温庭筠等名人。

  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夔州歌》:武侯祠堂不可望,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佚名》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日此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有著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古柏行》: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几因造化功。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客鸾凤。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诸葛庙》: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李商隐《佚名》: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武侯庙古柏》: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玉垒经纶远,金刀历数终。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

  温庭筠《经五丈原》:铁马云雕共绝尘,柳阴高压汉宫春。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白居易《佚名》: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贤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外便为霖。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元稹《佚名》: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存盛德,应叹古今无!

  岑参《先主武侯庙》:先主与武侯,相逢云雷际。感通君臣分,义激鱼水契。遗庙空萧然,英灵贯千岁。

  刘禹锡《蜀先主庙》: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观八阵图》:轩皇传上略,蜀将运神机。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鹳飞。波涛无动事,鳞介避馀威。会有知兵者,临流指是非。

  辅佐唐宪宗削平不服藩镇,实现“元和中兴”的唐朝名相裴度,在成都武侯祠外,亲笔撰写《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认为史上过往诸贤,能兼具事君之节、开国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术者,唯蜀相诸葛公也。并赞颂孔明施政「法加于人也,虽死徙而无怨;德及于人也,虽奕叶而见思」,可与伊尹、周公、管仲、晏婴萧何、张良,易代而论。篇末更以「蜀国之风,蜀人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岑,入海际天,知公德音」,寄遥思于千古。

  杜牧则将孔明列入从西周至唐末的古今二十名将之列,认为他们皆是「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之人。

  【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杜预),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杜牧《注孙子序》

  唐肃宗时期,朝廷设置武庙,以吕尚为武圣,张良为亚圣,孔明与孙武、吴起、乐毅、田穰苴、白起、韩信、李靖、李勣等著名军事家同列武庙十哲。到唐德宗时期才增加了其他六十四位名将。这一设置也为其后的宋朝所沿袭。

  到了宋朝,著名政治家、神宗时宰相王安石,对孔明评价亦甚高,认为孔明「屡以弱攻强,孤出照一方。」

  苏轼的《大江东去》赞颂周郎名传千古,而他对孔明评价之高,其实更胜周郎。东坡年少气盛时,曾对孔明“仁义诈力杂用”以欺刘璋取天下,不无微辞。

  而到久经宦海风云后,他的观点亦发生了巨大转变,在给孔明画像题词时,赞颂孔明如神似仙。并作诗赞叹孔明为“两汉三国三代王者之佐”;出师二表上追伊尹,非秦汉而下中人所能及。

  王安石《诸葛武侯》: 汉日落西南,中原一星黄。群盗伺昏黑,联翩各飞扬。武侯当此时,龙卧独摧藏。掉头梁父吟,羞与众争光。 邂逅得所从,幅巾起南阳。崎岖巴汉间,屡以弱攻强。晖晖若长庚,孤出照一方。势欲起六龙,东回出扶桑。惜哉沦中路,怨者为悲伤.竖子祖遗策,犹能走强梁。

  《感旧》:恸哭杨颙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苏轼《诸葛武侯画像赞》

  【西汉之士多知谋,薄于名义;东汉之士尚风节,短于权略。兼之者,三国名臣也。孔明巍然三代王者之佐,殆未易以世论。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 因蜀之资, 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孔明出师二表,简而且尽,直而不肆,大哉言乎与伊训说命相表里,非秦汉而下,以事君为悦者所能至。臣以为宜如诸葛亮之治蜀,王猛之治秦,使天下悚然,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心。】——苏轼《三国名臣赞》

  苏轼《隆中》: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八阵碛》:平沙何茫茫,仿佛见石蕝。踪横满江上,岁岁沙水逝。孔明死已久,谁复辨行列。神兵非学到,自古不留诀。 至人已心悟,后世徒妄说。自从汉道衰,蜂起尽奸杰。英雄不相下,祸难久连结。驱民市无烟,战野江流血。万人赌一掷,杀尽如沃雪。不为久远计,草草常无法。 孔明最后起,意欲扫群孽,崎岖事节制,隐忍久不决。志大遂成迂,岁月去如瞥。六师纷未整,一日英气折。惟馀八阵图,千古壮夔峡。

  南宋时期,因为自视正统却丢失中原,和蜀汉面临的局面有相似处,“王师北上,光复中原”成了时代最强音,和女真金国绝不妥协并立更是所有仁人志士的共同呼声。是以《正议》、前后《出师表》倡导的“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特别能得到广泛认同。

  岳飞拜谒武侯祠时,观竟至泪下,转侧难眠,心神激荡,遂笔走龙蛇,书《前后出师表》以抒胸臆, 尝言「读《出师表》而不泣,则其人必不忠也。」成都的武候祠,南阳的武候祠及汤阴的岳庙,至今皆有岳王所书碑文拓本。

image.png

  【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岳飞·书《前后出师表》跋言。

image.png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对孔明治国法申韩之术,授后主《六韬》,颇有微辞,认为是“所学不尽纯正”,“病于粗疏”,“故不能尽善”,

  但从其重义轻利、重道德轻功业为出发点,认为孔明“天资甚美,气象宏大”,“有儒者气象,后世无与伦比”,对孔明评价之高,已到「三代以下,必义为之,只有一个诸葛孔明」,可与颜子、孟子相提并论的地步,而唐太宗李世民、汉高祖刘邦西楚霸王项羽等帝王将相,利字当头,皆归其下。

  朱熹虽然对孔明是八褒二贬,算不得彻底的铁杆粉,但他的评价确实影响了其后元、明、清诸代数百年,也让孔明在其后一众理学名家口中,众口一词到了“岂屑与管仲、乐毅为伍”、可与伊尹、姜尚、周公相齐名的地步。

  朱熹、陆游、辛弃疾三人互为知交好友,比之道学大儒朱熹,一生心念不忘北伐收复失地的陆、辛二人,对孔明有更多的认同感。辛稼轩自负文韬武略,做《贺新郎》《满江红》,皆以孔明自诩。

image.png

  而陆放翁对孔明推许之情,不下杜工部,一生多次诗作皆提及孔明,将郁郁不得志、闲居乡间的自己比为隆中卧龙,期待有先主刘备一样的明主来迎,令自己壮志得偿。

  辛弃疾:《贺新郎》: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满江红》: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白羽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猩鼯泣。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 三万卷,龙韬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却自兜鍪出。待刻公勋业到云霄,浯溪石。

  陆游:《游诸葛武侯书台》: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当年典午称滑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松风想象梁父吟,尚忆幡然答三顾。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年读何书?

  《喜谭得称归》:少鄙章句学,所慕在经世.诸公荐文章,颇恨非素志。一朝落江湖,烂漫得自恣.讨论极王霸,事业窥草渭。孔明景略间,却立颇秕睨。从人无一欣,对食有三喟。谭侯信豪携,可共不朽事.天涯再相间,握手更拭泪。欲寻西郊路,斗酒倾意气.浩歌君和我,勿作寻常醉。

  《感秋》:秋色关河外,秋声天地间。壮士感此时,朝镜凋朱颜。一身寄空谷,万里梦天山。噫鸣怒眦裂,愤激悲涕潸。古来真龙驹,未必置天闲。长松倒涧壑,委弃同蓁菅。得志未可测,淡笑济时艰。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城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馆。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感惜》:五丈原头秋色新,当时许国欲忘身。长安之西过万里,北斗以南惟一人。往事以如辽海鹤,余年空羡葛天民。腰间白羽凋零尽,却照清溪整角巾。《二月二十四日作》: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崖州百里窜酷英,湖南几时起卧龙。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封侯。

  《暮归马上作》:石笋街头日落时,铜壶阁上角声悲。不辞与世终难舍,惟恨无人粗见知。宝马俊游春浩荡,江漏豪饮夜淋漓。醒来剩欲吟梁父,千古隆中可与期。

  《过野人家有感》:纵辔江皋送夕晖,谁家井臼映荆扉?隔篱犬吠窥人过,满箔蚕饥待叶归。世态十年看烂熟,家山万里梦依稀。躬耕本是英雄事,老死南阳未必非。

  《怀旧》:狼烟不举羽书稀,幕府相从日打围。最忆定军山下路,乱飘红叶满戎衣。

  《山南行》: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路东西出。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低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明曹。苜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如暮。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诸葛书台》: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隆中鱼水三分业,江上风云八阵腾。还向纶巾瞻气象,尚留祠庙傍邱陵。凭栏一啸吟梁父,铜雀高高未曾变。

  《弥牟八阵原上》:汉中四百天所命,老贼方持太阿柄。区区梁益岂足支,不忍安坐观异姓。遗民亦知王室在,闰位那干天统正。公虽已没有神灵,犹假贼手诛钟邓。前年我过沔阳祠,再拜奠俎衰泪迸。洁齐请作送迎诗,精忠大义神其听。

  到了南宋末年,面对大厦将倾、神州陆沉而无力回天,文天祥更对孔明当年感同身受,托古言志,抒发莫以成败论英雄,唯留丹心照古今至志。不朽名篇《正气歌》中,称颂《出师表》是“鬼神泣壮烈”,将孔明与齐太史、董狐、张良、苏武、管宁、祖逖、嵇绍、颜杲卿、张巡、段秀实等人并列,共为“凛烈万古存”的华夏先贤。

  文天祥:《有感》: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怀孔明》:斜谷事不济,将星殒营中.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世以成败论,操懿真英雄。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为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明朝建国后,名臣宋濂一一驳斥前人之论,斥其“皆以权谋术数测孔明”,赞叹夏商周三代以下,惟诸葛亮一人“合于先王之道”。另一论又言,「三代以下人物之杰然者,诸葛孔明数人而已」。

  方孝孺同持此论,认为孔明是千载一人,百世之师,可与伊尹、吕尚相比,其功业不成,实为“天实厄之”。

image.png

  宋濂:【龙门子曰:三代而下有合于先王之道者,孔明一人耳。其师以正动,义也;委身事君,忠也;开诚布公,信也;御众以严,智也;其功之不成,天也。议者则谓其“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又谓其出师“不攻瑕而攻坚,一出师乃与魏氏角,其亡则宜”,又谓其“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所以失之”;是皆以权谋术数测孔明,而孔明明白正大之心,初未尝知之也。若三者之议,真蛇鼠之见哉! 】

  方孝孺:【汉治任法,难乎大臣。惟忠武公,千载一人。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极其智能,乱不足平。天实厄之,大勋无成。成败纷然,处之甚暇。论其所存,伊吕流亚。古学不传,士气益卑。公心不亡,百世之师。】

  刘基刘伯温,做《吊诸葛武侯赋》,感慨「览出师之遗表兮,涕淫淫其如雨。悲逝者之不回兮,逸英风于万古。」

  【天地闭塞兮,圣贤隐沦。大旱焦士兮,龙无所用其神。当运命之厄穷兮,尧舜且犹有极。委厥躯以随化兮,亦哲人之所戚。彼狂猾之纵悖兮,履羿莽以滔天。乱伦汨典兮,流毒为渊。夏少康之不作兮,时又无汤与武。蕨薇不可以食兮,焉茕茕而独处。三顾之疑悃兮,跖高光之所为。凤凰非梧桐不栖兮,于嗟去此其安归?瞻星芒于渭滨兮,岂皇天之叛涣。日员不可使再中兮,指桓、灵而慨叹。昔尼父之不逢兮,寓斧锁于春秋。诛奸邪于既死兮,于日月之昧幽。般纷纷之攘夺兮,世不以之为殃。民彝泯灭犹一发兮,微斯人其孰明。览出师之遗表兮,涕淫淫其如雨。悲逝者之不回兮,逸英风于万古。】——刘基《吊诸葛武侯赋》

  明代名相李东阳、大才子杨慎、明末思想家顾炎武,也都曾为孔明撰写诗文。

  李东阳《五丈原》:五丈原头动地鼓,魏人畏蜀如畏虎。营门不开呼者怒,挥戈指天天宇漏。将星坠空化为土,炼石心劳竟何补。侯归上天多旧武,羽为前驱飞后拒。鬼魂不逐降王车,长为英孙朝烈祖。

  杨慎《武侯庙》: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顾炎武《诸葛丞相渡泸》:火山横日幕,铜涧亘天徼。乱树云南国,交绳火外桥。枕戈穿通赭,带甲上召珧。深思危大业,隆眷初先朝。更有亲贤表,宫廷告百僚。

  王夫之于《读通鉴论》中,感慨孔明《诫子书》遗言,「可以质鬼神,可以信君父,可以对僚友,可以示百姓」,大公之心,恰如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并认为孔明不能北定中原、复已亡之社稷,是后主无识,仅屈于形势依赖孔明,而不能真正信服和履行孔明之道。

  【武侯之言曰:“淡泊可以明志。”诚淡泊矣,可以质鬼神,可以信君父,可以对僚友,可以示百姓,无待建鼓以亟鸣矣。…… 若志晦不章、忧谗畏讥之疏远小臣,屑屑而自明者。呜呼!于是而知公之志苦而事难矣。后主者,未有知者也,所犹能持守以信公者,先主之遗命而已。先主曰:“子不可辅,君自取之。”斯言而入愚昧之心,公非剖心出血以示之,岂能无疑哉?身在汉,兄弟分在魏、吴,三国之重望,集于一门,关、张不审,挟兵故旧以妒其登庸,先主之疑,盖终身而不释。施及嗣子之童昏,内而百揆,外而六军,不避嫌疑而持之固,含情不吐,谁与谅其志者?然则后主之决于任公,屈于势而不能相信以道,明矣。公乃谆谆然桑田粟帛、竭底蕴以告,元求于当世,其孤幽之忠贞,危疑若此,而欲北定中原、复已亡之社稷也,不亦难乎?】——王夫之《读通鉴论》

  到了清代康熙帝定下基调,历代为人臣者,惟孔明能真正履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乾隆帝将孔明评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他们的出发点皆是表彰孔明的“公忠”,将孔明塑造成一个忠君完人。

  受其罗织文网调教的清代文人们当然不敢造次,愈发将孔明抬高得无以复加,到了完美圣贤之境。

  如那位改编《三国演义》,其改版通行天下的毛宗岗,称颂孔明「历稽载籍,贤相林立,而名高万古者莫如孔明……比管、乐则过之,比伊、吕则兼之,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

  而如李光地等理学家,则将孔明用正非奇的用兵风格,加上道德色彩,宣称这是「仁义之师不为行险侥幸之举,自可堂堂正正出之」,「一切皆圣贤真派,从无杂霸之术,亦从无杂霸之心,岂屑与管、乐为伍」,已近宋襄公式迂腐之论。至于道德减分的刘备袭取刘璋一事,「倡自法正,成于庞统」,更与孔明无关。他们口中的完美道德偶像,忠君楷模,已离历史上的孔明愈行愈远,就不必细论了。

  【南阳之薮,有龙而蟠。金玉其音,硕人之宽。昭烈下贤,三顾弥处。风云蒸变,乃出其渊。东聘吴都,羽扇纶巾。嶪嶪楼船,煌煌火焰。摧曹和孙,克定益州。乃集其势,乃成其谋。白帝托孤,实肩重任。尽瘁鞠躬,王臣之荩。七擒六出,八阵千井。集思广益,淡泊宁静。察变以明,动物以诚。奸回丕革,宫府肃清。诸葛大名,星辉云烂。惟公一身,存亡系汉。 】

  【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故其言曰:“我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所谓止水无心两平量,晚镜无心而照形,以物为心而不逐于物者也,尤不可及者。孔明之器识规模,三代以下未见其伦比,而况区区一隅之人士乎!仍数戒群吏勤攻其过失,其虚以受人,而不敢自是如此,此其所以肩随于伊、吕也钦!】——乾隆帝《日知荟说》

  清末名臣曾国藩,文人典兵,才兼军政,一生以诸葛孔明和王阳明为自己效仿楷模,对《出师表》从自己角度做了解读。赞叹其「其志愿之宏大,事势之艰危,亦古今所罕见」,是“襟度远大思虑精微”之不朽文章。

image.png

  【古人绝大事业,恒以精心敬慎出之。以区区蜀汉一隅,而欲出师关中,北伐曹魏,其志愿之宏大,事势之艰危,亦古今所罕见。而此文不言其艰巨,但言志气宜恢宏,刑赏宜平允,君宜以亲贤纳言为务。臣宜以讨贼进谏为直而已。故知不朽之文,必自襟度远大思虑精微始也。前汉宫禁,尚参用士人。后汉宫中,如中常侍、小黄门之属,则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与府中有内外之分,大乱朝政。诸葛公鉴于桓、灵之失,痛憾阉官,故力陈宫府序宜为一体,盖恐宦官日亲、贤臣日疏、内外隔阂也。公以丞相而兼元帅,凡宫中府中以及营中之事,无不兼综,举郭、费、董三人治宫中之事,举向宠治营中之事,殆皆指留守成都者言之。其府中之事,则公所自治,百司庶政,皆公在军中亲为裁决焉。】——《曾文正公全集·读史》

  综上,星陨五丈原千八百年后,可以为诸葛孔明开列一个长长的铁杆名人粉丝名单:

  刘备、孙权、司马炎、李靖、杜甫、裴度、岳飞、陆游、文天祥、宋濂、李光地、乾隆帝、曾国藩……

  再开列一个更长的好感名人粉丝名单:

  王羲之、苻坚、桓温、李白、白居易、岑参、元稹、刘禹锡、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王安石、苏轼、朱熹、辛弃疾、刘伯温、李东阳、杨慎、顾炎武、王夫之、康熙帝……

  评价之高、赞颂之广,试看古往今来,究竟几人能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