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作为众多诸侯国之一 最后为什么会是秦国统一天下
2020-05-09 10:14:37 公子华 羌瘣 白乙丙 范睢 秦襄公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战国秦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背景

  所谓"千古一国",便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封建王朝的开端——秦朝。秦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众多诸侯国之一,起初是因养马有道而被周孝王封地,这样一个邻近西戎,出身卑微,被众多中原诸侯与西戎混为一谈的秦国,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是如何厚积薄发,成为"天子致胙","诸侯毕贺"的军事强国;又是如何一扫中原,成为中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这其中除了历史的机缘巧合之外,更离不开秦国自身的奋发图强。

image.png

  一、风起云涌,战国时代的帷幕悄然拉开

  战国初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达到了白热化阶段,曾在历史长河上掀起一段风波的吴国,也在越王勾践的铁骑之下被彻底摧毁,更不用提在史书上寥寥几笔的滥、沈、鲜虞、唐等小诸侯国。

  经过春秋时期的明争暗斗之后,原本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的诸侯国数量渐渐减少,到了战国初期,存活下来的诸侯国大约有30个。土地、人口和财富渐渐集中到了少数的大诸侯国手中。国家实力的增长,促使统治者阶级欲望的膨胀。再加之随着各诸侯国不断的蚕食分解,周的势力范围渐趋缩小,虽表面上还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名义,但实际上其仅相当于一个次等的诸侯国,在各大诸侯国面前,其威望已大不如前。这一切都催生着当时各诸侯国想要争霸中原的豪情壮志,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已在不知不觉中被吹响了号角。

  经过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长时间的相互倾轧,在公元前453年,晋六卿之争终于告一段落,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奠定了战国七雄的大致格局,自此之后,各国积极变法图强,展开了一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持久拉锯战。魏国齐国赵国便如昙花一现般,惊艳而迅速的凋零。秦国在时代的打磨之下,终成千古一国。

image.png

  二、群雄逐鹿,谁将掀起最大的一片浪花?

  新武器的出现推动着作战方式的转变,在战争频繁的战国时期,兵种、兵制、作战策略等是诸侯国的历代国君所高度关注的,而这些元素也大大影响着战国时期局势的走向,为了积极适应种种变化,各国积极变法图强,增强实力。在战国尾声时,谁将凭借历代积攒下来的优势条件,成为最终的霸主?

  1、战争方式的转变

  随着财富的逐渐集中和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武器的需求便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铁犁牛耕在农民之间的普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也为各国之间进行军事竞赛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当时铁制兵器在各国之间最为流行,若论其质量最好,产量最高,应以楚国为首,现目前所挖掘出的铁制兵器,多数是由楚国铸造的。兵器的铁制化,使剑、矛、戟、钺等传统兵器的杀伤力大大提高,不仅如此,弩的发展,也让远距离攻击效果显著提升,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在面对久攻不下的城池时,亦有公输般发明的云梯,在强行攻城时,云梯的出现让城池的防御作用大大减弱。

  在兵种上,战国时期也较春秋时期有了较大的改变,随着中原诸国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冲突不断增多,中原传统的以战车部队作战的方式暴露出了极大的弊端,其远远不如游牧民族的军队灵活轻巧,经过长时间的作战,各诸侯国吸取教训,渐渐改战车部队为轻巧的步兵,在后续的发展中,步兵渐渐成为最主要的作战部队。此外,各诸侯国受到赵国"胡服骑射"的影响,也开始慢慢发展本国骑兵部队。由于兵种的改变,传统的车阵作战被渐渐抛弃,逐渐由更为灵活机动的野战和游击战所取代。由于战争成本的降低和作战策略的多变,战国时期的作战时长往往比春秋时期要长得多。比如著名的长平之战与马陵之战,都有"旷日持久数岁"的特点。

image.png

  2、秦国的商鞅变法

  变法图强,是战国时期离不开的一个时代主题。各国经过自身长时间的变法改革之后,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最为有效的,莫过于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其为秦国在一统中原的征途中,奠定下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商鞅在秦国进行了两次变法。在第一次变法,商鞅稍微改造了魏国李悝的《法经》之后,大面积的在秦国推行。对于当时整顿社会风气的方法,商鞅采用了刑罚严酷的连坐制,若犯轻罪必用重刑,巧合的是,在商鞅丧失了改革支持者后,不得已逃亡时,其本人也因此法令而找不到隐身场所,最终被官兵抓捕,施以车裂极刑。

  在面对各国普遍存在的旧贵族利益问题上,商鞅雷厉风行,直接废除世卿世禄制,施行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这极大程度上动摇了旧贵族的势力,提高了军人阶级的待遇,为后续的改革创造了发展空间。

  在第二次变法中,商鞅进一步剥夺旧贵族的权利,"开阡陌封疆",废除传统的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化,并将农民与土地绑定在一起,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极大程度上拔除了旧贵族的势力,推动了秦国农业的发展。为了积极融入中原各国,商鞅还特别推出了革除戎俗的法令。

  经过商鞅变法,曾经根植于秦国土壤中的消极因素被一扫而光,其经济实力大大提高,秦国逐渐在战国七雄中展露锋芒,最终成为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

image.png

  3.齐秦相争中,楚国的作用巨大

  魏国衰落之后,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为频繁,这时期连名义上的周天子,各诸侯国也并不引以为然了。随着作为中间缓冲地带的小国逐渐灭亡,各个大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各国更改了作战策略,采取团结作战,孤立敌国的方法来进行争霸战争,被先秦学者以"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形容的张仪公孙衍,便于此时期大放异彩。

  楚国是春秋时期的老牌强国,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对外扩张和内部改革,楚国的综合实力不容小觑。在齐秦对峙时期,楚国明显偏向齐国的选择,给秦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面对这样一种局面,秦国派出当时在秦国政堂中初露锋芒的张仪,张仪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假借秦国商於六百里之地来换取楚齐绝交,肥沃的土地正中贪婪无厌的楚怀王下怀,楚怀王中计。

  在骗局被揭穿之后,恼羞成怒的楚怀王两次发兵攻打秦国,均遭惨败,公元前311年,秦国给予楚国最后一击,攻取召陵,楚国三战皆败,韩、魏两国趁机进攻楚国,夺取了楚国在中原的大片领土,楚国大国地位刹那间崩塌殆尽;公元前278年,在秦国大将白起的逼迫下,楚被迫迁移到陈,从此之后楚国逐渐走向没落。

  丧失了强大盟友的齐国,实力大减。再加之听信了燕国间谍苏秦攻宋的谏言,一举灭亡了宋国,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秦便趁机联合其他各国,共同攻齐,攻取了齐国9个城池。次年,韩国乐毅英勇善战,一连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燕国之耻得以雪恨,此战役之后,齐国便一蹶不振,齐秦对峙的局面被打破了。

image.png

  三、九鼎归秦,秦统一中原绝非偶然

  秦国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动乱之后,结束了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这样伟大的历史成就并非偶然实现的,它离不开秦国历代国君的精益求精,和秦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1、政治因素

  秦孝公在位时期,重用商鞅进行变法,在国君的积极支持下,秦国成为七国之间改革变法最为彻底的国家,商鞅变法也为秦国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实力,在战国后期,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最终完成统一中原之大业。

  秦国变法成效显著,与秦国常年征战的原因有关,在秦国发展初期,常年与西戎混杂而居,远离中原,其所开拓的领土也几乎是与西方少数民族争夺而来。这样的现实情况不仅使秦国受中原分封制的影响较少,旧贵族势力较为薄弱,而且常年的征战,也让秦国军人地位较高,在以后推行军功制时,也就较为容易。在优越的政治土壤的培育之下,秦涌现出尉缭子、白起、王翦蒙恬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

  2、地理位置

  优越的地理位置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命运,秦地处于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之间,这两块肥沃的土地滋养着秦国的人民,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丰富的粮草供给为秦国提供了统一中原的资本。不仅如此,在兵种改革后,骑兵的作用日益上升,四川盆地肥美鲜嫩的多汁牧草,为秦国的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便为秦国的军队提供了大批强健有力的战马。

  秦国位于我国第二阶梯之上,在地势上高于其他六国,在居高临下的条件下,敌军面对着高耸入云的山峰时,使秦国很容易便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并且陡峭的山峰,蜿蜒的黄河,也给秦国创造了天然的地理屏障,使秦有着易守难攻的优越地理条件。

image.png

  "天时地利人和",古代作战时所首先考虑的三大要素,秦国三样具全。在天时上,数百年的兼并争霸战争,让普通民众苦不堪言,人民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王朝,中原一统成为大势所趋;在地利上,秦所占据的缓和的地缘政治环境,不仅给秦提供韬光养晦的机会,而且众多的自然天险,也为秦国提供了坚不可破的牢固屏障;在人和上,秦国积极推动变法,历代国君善于用人,培养了一大批有识之士。

  结语

  总而言之,这个领土覆盖了漠北到岭南的政权;这个奠定中国几千年政治基础的政权,它的成功并不是依靠于历史的机缘巧合,更多的是取决于秦历代国君的正确决策和依靠民众的辛勤付出,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建立起来了,这为中国历史的豪迈篇章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书籍: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战国策·赵策》

  《富贵不能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