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和孝庄之间绯闻那么多 两人真的做过夫妻吗

  还不知道:多尔衮孝庄做过真正夫妻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多尔衮与孝庄太后,这是一个在史学界较为熟悉的深宫故事,对于清王朝来说又是顺理成章,不足为奇的。

  但鉴于许多读者并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因此有必要谈谈这个话题。

  清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的与明朝的一场大战中受重伤不治身亡,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承王位,年号天聪。

  这时候的后金国基本上囊括了山海关以外的整个东北地区。

  十年后的公元1636年,后金国改国号为清,年号也改为为崇德,皇太极登基为帝,为清太宗。清太宗皇太极纵马疆场,南征北战几十年,为大清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image.png

  太宗朝一位最显赫的人物是清太宗的弟弟多尔衮。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最初封为贝勒。

  天聪二年,清太宗皇太极攻伐察哈尔多罗特部,多尔衮破敌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

  天聪三年,多尔衮自龙井关进军攻打明军,和另一位贝勒莽古尔泰攻下汉儿庄,并且在广渠门大败明军统袁崇焕,还在蓟州地区全歼山海关明军援兵,一时名动天下。

  崇德元年,多尔衮被册封为睿亲王,其实力和声望虽不能与清太宗皇太极比肩,但已经远远超过其他贝勒大臣。

  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突然暴毙。

  于是整个清朝都围绕着那张皇位的继承权展开了惨烈的争斗,最后差点直接兵戎相见。

  争夺皇位得激烈的几位是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武英王阿济格三兄弟和叔父郑亲王济尔哈朗、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

  他们之间进行了无数的明争暗斗,最后因为大敌当前,才勉强达成妥协,共同拥立清太宗皇太极年幼的儿子福临即位,是为清顺治帝,当时福临只有6岁。

  朝堂军国大事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佐处理。

  但实际上,拥有八旗中最精锐的两白旗,雄厚非常实力的多尔衮逐渐在斗争中占据上风,取得了统治地位,进而独裁天下,俨然成为一代皇帝,以至能自由地出入皇宫。

  尽管当时多尔衮的辅政誓词说得很是动听: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

  然而所谓的天是谁,地是谁?这些都是空的。

  天地谁也不能谴之,只有实力才能天谴别人。

  朝堂的斗争由激烈渐次平静,最后归于多尔衮的统治天下,多尔衮从此变身为清王朝的摄政王。

image.png

  内宫中则由清太宗遗孀孝庄文皇后负责主持。

  孝庄文皇后,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死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68年),55岁逝世。

  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是来自蒙古科尔沁部族,她的父亲是寨桑贝勒。

  天命十年,她的哥哥吴克善台吉将她送到后金国,嫁给当时的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那一年,博尔济吉特氏才刚刚满13岁。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先后替清太宗皇太极生下了三个女儿:固伦雍穆公主、固伦淑慧公主、固伦淑哲公主。

  崇德六年,皇太极改后金国为清朝,册封她为永福宫庄妃

  两年后,终于生下一子,那就是皇九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福临在多尔衮等贝勒的拥立下,登基为帝,博尔济吉特氏顺理成章尊为皇太后。后来康熙登基之后,尊封博尔济吉特氏为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去世后赐谥号为孝庄,因此,史称她为孝庄文皇后或孝庄太后。

  孝庄文皇后精明能干,工于心计,颇有智谋。

  清太宗皇太极突然暴病身亡的时候,她对皇太极感情不能算深,也不能算不深,但是失去皇太极这个大靠山,那么她就要直接面对险恶的政治,当时才6岁的福临即位为帝,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她感受到了周围的慢慢恶意,便决定不惜一切,竭尽心力地保护自己的儿子。

  福临是清朝初期政治斗争折衷妥协的一个产物。福临即位为帝,并不能阻止多尔衮那独裁天下的巨大野心。

image.png

  福临登基之初,郡王阿达礼、贝子硕托为了献媚多尔衮,于是秘密进奏多尔衮,请求废掉年幼的皇帝,自立为帝。结果密奏突然被泄露。

  宫中一瞬间变得阴森而恐怖。多尔衮决定弃车保帅,当众宣布发阿达礼为逆谋罪,立即下令将两人处死,以证清白。

  多尔衮名望、实力双收。

  他恩威并施,说服了共同辅政,且很懦弱的济尔哈朗,议定罢免努尔哈赤制定的诸王、贝勒共同管理六部事宜的旧例,全部权力归于辅政贝勒之手。

  接着,济尔哈朗自行退出权位之争,特颂一道上谕,命此后一应事宜均先禀睿亲王多尔衮。

  多尔衮从此权倾朝野。

  顺治元年四月(1644年),多尔衮领大军进抵山海关。明朝平西伯吴三桂自山海关进书乞降。多尔衮当机立断,马上整顿八旗,以摧枯拉朽之势长驱直入,入主北京。

  北京从此成为大清国的国都。顺治帝也从遥远的东北苦寒之地进入山海关,来到北京城成为坐上龙椅的第一任清朝皇帝

  多尔衮自通州接顺治入宫以后,一直坐镇北京,控制着整个政局。

  此时的多尔衮雄姿英发,心里很得意,这天下,实际上不就是自己的?

  顺治帝进入北京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尊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

  十月正式登基之后,特诏礼部尚书郎球、侍郎蓝拜、心郎渥赫设立石碑,铭刻文字,详细记述摄政王多尔衮的丰功伟绩,不到一年,郑亲王济尔哈朗向顺治帝呈上所谓的叔父摄政王仪制,此时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俨然就是摄政王多尔衮的一位臣仆,哪有当年共辅天下的辅政王风范?

  作为胜利者,多尔衮也不好逼人太甚,摄政王仪制当然得到批准。

  摄政王多尔衮权倾朝野,满朝文武大臣无不惶悚。

  多尔衮上朝的时候,阁部大学士、文臣一见到这位无异于天子的摄政王,无一不双膝下跪,迎候大驾。多尔衮行走在跪伏的夹道中,心中无限豪迈,品味着只有皇帝才会有的独一份威势。

  多尔衮不能只是心中品味,他要让大臣们说出来。

image.png

  于是,多尔衮向大学士刚林问道:“此上朝门,诸臣何故跪我?”

  刚林颤栗惶惑,御史赵开心忙献媚说:“王以皇叔之亲,兼摄政王之尊,臣民怎能不跪拜?”

  赵开心见多尔衮高兴,又进一步巴结说,皇帝称王为叔父摄政王,王为皇上叔父,只有皇上才能这样称。至于臣民应于叔父上加皇字,这样才能上下有别,合乎体制。

  多尔衮当然听得很顺耳,心中美滋滋的。多尔衮当即下礼部众议。众议的结果不言而喻,多尔衮被尊为皇叔父摄政王。

  这年年底,多尔衮胞弟多铎平定江南,多尔衮权势再次大涨。

  顺治帝特诏:遇朝贺大典,朕受王礼,若小节,勿与诸王同。

  多尔衮大权在握,俨然以天子自居,哪里会把小小的皇帝放在眼里?

  多尔衮自由出入皇宫,和皇嫂博尔济吉特氏私通,最后明媒迎娶,颁诏天下,成为震动天下的一件奇闻大事。

  当时的博尔济吉特氏虽然已经生下了几个儿女,但依然正值盛年,风华正茂,楚楚动人,惹人怜爱。

  博尔济吉特氏的容貌和才华在整个清朝都是闻名遐迩。相传便是她,感化了准备绝食寻死的明朝统帅洪承畴,使他彻底归顺清朝,以至成为清军顺利入关的重要谋士,成为所谓的“带路党”。

  博尔济吉特氏比自己的丈夫清太宗皇太极小了差不多20岁,当时也才刚刚满30岁,这正是渴求男人,追求爱情的年龄。

  但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之所以决定下嫁小叔子多尔衮,并昭告天下,将一件本来应该深藏于皇宫之内的皇家秘闻公之于世,并不是出于对男人和爱情的渴求和考虑,完全是出自保护她年幼的儿子——顺治帝的母爱。

  刚好摄政王多尔衮也是正届壮年。他体格魁梧,相貌英伟,仪表堂堂,长期的军旅生涯锻炼出了一副强健的身体,正是男人最具有魅力的时候。

  加上多尔衮对自己这位肌肤雪白如玉、楚楚动人,时人称之为大玉妃的皇嫂早就垂涎三尺。他有事没事就往皇宫大内跑,两人一拍即合,丝毫不避讳闲人,俨然就是一对夫妻作派。

image.png

  多尔衮想结束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做法,想让盛年寡居的嫂子成为自己的正式妻室。

  这一点,在伦理纲常森严的汉人王朝很难很难,但这一点,在野性未脱的满洲女真部族却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多尔衮还是要征得大部分大臣的同意,起码是默许,毕竟双方都地位尊崇,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多尔衮秘密召见心腹汉臣范文程,双方经过商讨,得出一条密计。范文程作为主要执行人,依计行事。

  第二天,文武百官上朝。

  范文程突然出班上奏皇帝,大概意思就是:摄政王丰功伟绩,德高望重。清朝自从入关之后,威望和权利都显赫在握,却并不以天子之位自居,尽心尽力辅佐年幼的皇帝。摄政王把皇上视为自己的亲儿子,皇上应当视摄政王为父亲。

  这一段话一出,文武朝臣无一个人敢吱声。

  范文程见无异议,接着说:摄政王亲侣新丧,皇太后盛年寡居,既然皇上视摄政王为皇父,当然不应使父母异居,因此请求摄政王和太后同宫居住,以全孝道。

  令下廷议的结果当然是顺利通过,没有人敢提出异议。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于是下嫁皇叔多尔衮。

  《清朝野史大观》甚至记载说,多尔衮还以顺治的名义向天下颁布诏书。

  关于太后下嫁皇叔多尔衮,史学界一直众说不一。有的根本就否认此事。

  在笔者看来,太后下嫁是确有其事的,这也合乎当时满州女真的风俗传统,至于下嫁时的规模如何,是否向天下颁布诏书,这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一些颇具历史价值的史书确切地记载了这件事。清蒋良骐《东华录》记载说,多尔衮自称为皇父摄政王,又经常去皇宫大内,如果孝庄太后并不曾答应下嫁多尔衮,如果多尔衮不以皇父自居,那作为外人,他经常深入皇宫大内,恐怕皇亲宗室是不能答应的(清朝自努尔哈赤起,就是诸王贝勒议政,皇亲宗室到了多尔衮时期,实权已经大大缩小了,但是对皇帝和摄政王有所约束作用)。

image.png

  而且,多尔衮死后,清廷还破例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义皇帝。

  朝鲜《李朝实录》也记述了摄政王与太后联姻的历史事件,是说顺治六年二月,清朝曾经派遣使臣赶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李信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向使臣问道:大清国咨文中有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使臣回答: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朝鲜右议政郑太和则向朝鲜国王说明: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国王李倧不由感叹道:然则二帝矣。

  孝庄文皇后下嫁摄政王多尔衮以后,皇朝的礼仪、奏章、请旨之类的国家制定都要相应地发生变化。

  顺治三年,文武群臣上书进奏朝廷,均称摄政王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和皇上的字号并列,上谕也要直书皇父摄政王,甚至在殿试,士子的策论文章中,皇父、皇上也要进行并称。

  可见此事在当时,全天下几乎是家喻户晓,见怪不怪。

image.png

  多尔衮和皇太后同宫居住后不久,就找个了微小的罪名为口实,将统辖两黄旗的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监禁致死,并强行抢夺豪格的妃子,纳为自己的妃子。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时,在打猎途中的多尔衮突然暴毙在喀喇城,终年39岁。

  多尔衮死后不久,顺治帝就颁发了诏书,命令多尔衮的丧礼和皇帝礼制一样,并追尊多尔衮为清成宗义皇帝,这在全天下都是独一份。

  而后顺治帝亲政,时年14岁。

  顺治帝亲政不久,追夺多尔衮封爵。孝庄文皇后是顺治帝生母,顺治亲政以后,依旧尊她为皇太后。顺治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节,顺治帝还御制诗三十首进呈。

  康熙帝即位,尊孝庄为太皇太后,直到孝庄于康熙二十六年去世,终年55岁。

image.png

  否认太后下嫁这一史实的史学家和学者,也为数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著名史学家孟森先生。

  孟森在他的著作《清初三大疑案考实》中驳斥太后下嫁说时指出:

  1、关于尊称。顺治尊称多尔衮为皇父,只是古代国君尊称臣下为尚父、仲父的遗意。

  2、关于张煌言。张煌言与清朝为敌,他的诗句不可信。如其诗“掖庭犹说册阙氏,妙选媚闺作母仪”,由于张煌言是明朝最后的大臣,与清朝立场对立,故而诗文水分太多。因为清初是没有皇帝娶有遗腹子的寡妇为皇后的。所以他的《建州宫词》不过是捕风捉影而已。

  3、关于诏罪。顺治八年,顺治颁诏数列多尔衮罪状,其中有一条即是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这只能说是这位摄政王有祸乱后宫之疑,不一定就是与太后有染,硬说两人私通,纯属臆断。

  4、关于朝鲜实录。李朝与清廷关系密切,清廷的一应重大礼仪活动,李朝都有使节参加。不存在避讳问题的《李朝实录》却没有太后下嫁的确切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