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朝,竟有个汉使被阉了!谁这么大胆子?
2018-01-18 13:50:22 霍去病 卫子夫 刘彻

  大汉,是一个“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谁敢把汉使给阉了?

  在汉朝的外交活动中,“汉使”是与张骞班超苏武这些灿烂的名字连在一起的。作为第一个汉使,张骞流落异域十余年,百余人的使团最终只有他和堂邑父两人得以回到长安,却始终带着那根象征使命的汉节。从此,永不“失节”,便成为一代代汉使的传统与骄傲——纵观汉代历史,这几乎成为一种信念,有一个强大的王朝在背后,汉朝的使臣们几乎都有为了原则和使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以至于直到今天,提到“汉使”二字,我们总会有一份敬重和仰视。

blob.png

  这种敬佩不仅来自于今世,也来自于当时。或许因为这一份英雄气概,汉家使臣在异乡,通常也会得到一份尊重,有被杀的,却很少有被折辱的。张骞出使,第一次被匈奴所俘,面对这个气度恢宏的汉使,军臣单于还是很讲道理的,只是问他如果匈奴派人去南越,汉朝是个什么感受?而后以胡女妻之,虽然不放他和他的部下走,待遇上却似乎并无虐待。不过张骞最终还是跑了,继续他联系西域的使命,而且在返程中再次被俘。我注意到这位博望侯是再次被带到军臣单于面前的,而军臣依然没有责怪,还让他夫妻团聚。在这种敬重英雄的文化环境下,似乎没听说哪个不要命的家伙敢把,会把,能把汉使给阉了。

  然而,在历史上,还真有一位被阉掉的汉使,他的故事要说起来,简直令人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这位汉使名叫季都,汉宣帝年间奉命作为副使出使乌孙,下令将他阉了的正是汉宣帝。而且……而且,他在完成使命的过程里中规中矩,可说既没有失节,也没有违背上级的指令,更没有什么失期、迷途之类的事情,冷眼一看,这位使臣落到受宫刑的地步,真是有点儿匪夷所思,但偏偏汉廷给其治罪还理直气壮。

  要说清这件事,得从季都所在使团的使命说起,这个使命是来了解一起谋杀案的。在这起案件中,遭到谋杀的是乌孙当时的国王(当地称为“昆弥”)“狂王”泥靡;发起谋杀的,则是他的妻子,来自汉朝的解忧公主以及汉使魏如意和任昌。

  乌孙是个在汉朝和匈奴之间摇摆不定的国家,其君主往往娶两个王后,一个是匈奴公主,一个是汉朝公主,泥靡之前的乌孙王是解忧公主的第二任丈夫翁归靡(号称“肥王”),他死后,汉朝支持的继任者是解忧公主的儿子元贵靡——翁归靡最初也曾有这样的允诺,并向汉朝求娶公主为儿媳。而泥靡则是再上一代乌孙王军须靡的匈奴公主所生,为乌孙亲匈奴贵人所拥立。他即位后,奉行的政策自然亲近匈奴,这对当时正在和匈奴全力博弈的汉朝来说,是很不利的。解忧公主按照当地习俗,作为先王王后再嫁新王,并为泥靡生一子,但双方一亲汉,一亲匈,政治问题并不会因为生个儿子而缓和,关系始终十分紧张。而由于乌孙此前一直亲汉,泥靡的倒行逆施引来强烈的反对,国内局势也颇为混乱。

blob.png

  解忧公主为泥靡生儿子,这事儿其实想想也十分的匪夷所思。按照历史记载,解忧公主生于公元前120年,而她在公元前71年曾和“肥王”翁归靡一起策划和实施了与汉军合击匈奴的巴里坤战役。此后,还有翁归靡向汉朝请求娶公主为儿媳的事。她嫁给泥靡是在翁归靡之后,算上十月怀胎,为他生儿子的时候肯定已经50岁以上了。以汉朝平均寿命25岁来算,这样的年龄生儿子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即便是今天,也是罕见的高龄产妇——这或者是历史记载有误,或者,刘解忧公主是个类似则天大帝那样内分泌与当时常人不同的女子。

  这之前由于汉朝与乌孙关系良好,双方使节往来不断。适逢军司马魏如意和任昌送乌孙侍子回国,解忧公主便与他们分析乌孙国情,认为狂王统治基础不稳,可袭击之。大概魏如意和任昌也是班超一流的性格,于是设计在酒宴上刺杀狂王,可惜有班超的胆略却没有班超的刀法,席间行刺只刺伤了狂王泥靡,却被他逃走了。泥靡的儿子细沈瘦随即召集部众,将解忧公主等包围在乌孙都城赤谷城,围城之战打了几个月。汉朝西域都护郑吉闻讯率军赶来,这才解围。面对刺杀后乌孙各派剑拔弩张的烂摊子,汉宣帝派出使臣张翁到乌孙安抚狂王,处理这起谋杀案。此事,最终以魏如意、任昌被判处死刑,押送回长安处死和汉朝向乌孙王泥靡赐金,派医生治疗了结。

blob.png

  在这次出使任务中,张翁因为表现不好,回国后被处以死刑。

  以现在观点看来,这个张翁可说是有取死之道的。所谓魏如意、任昌被判死刑的事,怎么看怎么让人疑窦重重。既然判处死刑为何不在乌孙执行?西域之路万里迢迢,押送回长安只为了斩首,听来就不靠谱,那时候没有录像和照相机,乌孙又在风雨飘摇之中,狂王泥靡总不能跟过去亲眼看魏、任两位砍脑袋,这明显是个敷衍,其中可以玩花样的机会太多了。

  张翁的问题在于他在汉军已经解围的情况下态度过于软弱,而且审理这个案件时对解忧公主的态度问题很大。当时,公主对张翁的审理不服,叩首而拒绝认罪。张翁竟然揪住公主的头发,拖过来大骂。这一下子可犯了大忌。

  张翁的意思大约是借此表达汉王朝中央政府对谋杀行动的不满,以退让求和解。然而这里我们需要说一下解忧公主的身份。这位公主本是楚王刘戊的孙女,刘戊是七国之乱的首犯之一,病败自杀,死后楚国改封,以平陆侯刘礼为王,刘戊的子孙都被列到族谱之外,已经等同庶人。但公元前101年,原和亲乌孙的细君公主死,汉武帝遂封刘解忧为公主,执行和亲使命。

  如果从地位角度来说,解忧公主是罪人之后,张翁揪她的头发来骂也没什么,但人家毕竟是宗室,这样一揪,皇家尊严何在?终西汉一朝,皇家和汉使一样,都是可杀而不可辱的。张翁对皇家的行为失当,当是引来了汉宣帝的不满。

  更给他雪上加霜的是他这样做,显然对汉王朝的西域大局造成极大的破坏。

  解忧公主是什么人?别看在长安并无地位,但在西域,那就是汉家的品牌象征,人家不仅是和亲的公主,还是大使,是汉王朝的全权代表。历史上,解忧公主是一个优秀的女外交家和女政治家,在西域为汉家经营数十年,形成了颇为强大的势力。她和翁归靡统治时期,是乌孙最强盛的时期,她的三个儿子后来一个成了乌孙的王,一个成了莎车王,还有一个是乌孙大将,一个女儿成了龟兹皇后,她的家族在西域极有影响力。刺杀泥靡的背景是汉朝由于大臣萧望之等担心兵连祸结,对乌孙的局势没有采取积极的干预态度,坐视这个在西域最大的盟友倒向匈奴,解忧公主的选择不能说错。而她身边有一大批乌孙的亲汉势力,才能使她守住赤谷城几个月。如今汉使对公主这样无礼的态度,显然会让乌孙亲汉势力受到重挫,也严重影响解忧公主在当地的威望。这对汉朝的西域经略是很不利的。

  而且,解忧公主是一位在西域对汉王朝有着巨大贡献的人物,曾忍辱负重先后嫁给三个乌孙王,完成了推动乌孙与汉合击匈奴的重任,是造成匈奴败亡的大功臣,晚年回到长安深受汉宣帝尊重,张翁大约并不了解这些内情,所以做出了这样错误选择,须知解忧公主是可以直接上书汉宣帝的,受了欺负之后她写到长安的信,直接导致了张翁的判罪和死刑。

  不过这里面本来没有季都什么事儿,他作为副使,没有参与对解忧公主的审问,这次的工作是安抚狂王泥靡。他带着汉朝来的医生给泥靡治伤,很好地改善了关系,最后泥靡派出十几名骑兵送他离去,颇有惜别之情。

  那……怎么会被朝廷判罪给阉了呢?

  《汉书·西域传》中有简单明了的解释——“都还,坐知狂王当诛,见便不发,下蚕室。”

  翻译过来就是——“季都回到长安,因为明知道狂王该杀,却有机会没动手,而被判处宫刑。”

  这叫什么罪名啊?按说,人家是很好地完成了自己医治国王,乃至改善关系的使命嘛……也有人认为,季都应该是那个时代汉朝CIA的成员,以出使为名本来任务便是协助解忧公主完成没有成功的刺杀,结果胆怯没动手,才被处刑。这在历史上是查无实据的,只能聊备一说。

  季都受刑,肯定是够委屈——在他国谋划政变,刺杀国王,只因为没有成功,连自己的使者都能阉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国度啊。残酷,霸道,苛刻……然而,我们又可以从这个事件真切地看到的大汉朝的强悍、积极和不讲理。

  对,就是不讲理,大汉朝对内对外好像都不怎么讲理,这可不是个好习惯。

  然而,对这个不是好习惯的不讲理,俺们怎么好像很喜欢呢?

  怪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