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王恭厂是什么的地方?王恭厂是做什么呢?

  其位置正是北京内城的西南隅。王恭厂是皇家的兵工厂,又称火药局。是专门做火药的地方。正因为是兵工厂,又是做火药的工厂。所以明代把它安排在城内,而不把它布置在城外。又怕它万一爆炸影响皇宫的安全,才把它安排在城旮旯的地方,距皇宫大约有三公里。这大概是当时皇家认定的安全距离吧。

  王恭厂的设置年代,大约可以和北京城的设置等同。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它隶属于工部,厂内有监厂太监一人,工匠三十余人,还有一些临时招募来的帮工。日产火药约两吨,常贮备量约为千吨。专供京营禁兵之用,如果没有战争,火药销耗量少,贮备量则会更多一些。估计贮存要有两三千吨。

  明朝六年五月初六日(公元1626年5月30日),王恭厂发生了一场奇特的灾害,瞬目间,天地震响,烟云遮日,火光冲天,塌屋数万间,死伤上万人,甚至动摇了皇室的统治,加速了天启皇帝的倒台。

  对于这次奇特的灾害,即王恭厂爆炸,或天启大爆炸,史学界有种种说法,有说是地震的,有说是龙卷风的,还有说是火药爆炸的。笔者对此没有专门研究,只是看了一些书,就书上记载的加以考证,也许有益于专家们对这次奇灾之谜的解释。

  最早记载这次灾害的文献是北京《京报》,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官办的《京报》就发表了一则消息,说是王恭厂发生爆炸,爆炸的冲击波把“石驸马街石狮重五千斤,飞出顺承门外”。后来的《颂天胪笔》中也提到此事。文中所提及的“顺承门”,是元代大都城的城门名称,明改为宣武门,但当时还有人称宣武门为顺承门。

blob.png

  正史对这个灾害的记载,应该认为是可信的。下面例举几本文献记载:

  《明史》载:“天启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地中霹雳声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障空,白昼晦冥,凡四五里。”

  1950年6月14日(农历4月29日),北京朝阳门外辅华火药厂发生爆炸,塌房497间,炸死39人,伤406人,受灾居民943户,神路街、东岳庙古迹遭受了严重破坏。此次爆炸事故也发生在空气干燥的季节,如果按农历排算,同王恭厂爆炸时间(五月初六)只差六天。辅华火药厂爆炸惊动了全市。

  笔者认为王恭厂之灾,是火药爆炸事故。至于上面所说的两次火药爆炸事故实际情景与王恭厂爆炸情景的记述文章,有些可能是离奇的夸张。例如石狮子飞出宣武门,决不可能。这可能是政治的需要。当时政局不稳,谣言四起,不可信赖。王恭厂灾后,皇家钦天监有姓周的大臣,就递奏摺说:“地中淘淘有声,是谓凶象,地中有声混混,其邑必亡”。锦衣卫东厂太监魏忠贤得知此事后,把姓周的捉拿起来,说他妖言惑众,重打一百大板,活活把这位大臣给打死了。魏忠贤也不认为这次事故是地震。地震也决不会把石狮子震出城外。

blob.png

  王恭厂爆炸后,皇家另择“吉地”,迁厂于西直门内路北,今桦皮厂街,命名为“安民厂”。同时拨出一万两白银慰问死难者家属。其所以迁此,最根本的原因是距皇宫更远了,安全系数大了。其所以“安民”、慰民,不外是防止百姓造反,为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王恭厂爆炸,说明明代我国的火药生产技术之高及火药威力之大。还表明,具有爆炸危险的工厂与民居与重要机关保持安全距离的必要性。过去,火药厂不敢设在城外,是怕百姓造反,劫取火药造反推翻朝廷,江山难保。如今,这一切都成过去了。但也应留心,莫使爆炸性生产靠近民居和重要机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