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是怎么传入中国的 还的多亏了陈振龙、陈经纶两父子

  中国有这样一种植物,地位和种植面积直追稻米和小麦,是中国餐桌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在物资困乏的古代,若是能够捧着热腾腾的它,可谓是一件让人无比幸福的事。

  但是它还真不是我们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它的名字叫番薯,名字中的“番”字很是直接的表达出了它是一位海外来客。

image.png

  中国古人常自居为世界中心,所以在记录海外之地时常以“番”字开头,表示那里是落后的“蛮夷之地”,相应的“蛮夷之地”出产的东西就该叫“番物”,所以我们中国的食谱里就有了番瓜、番茄。

  至于我们为什么能够吃到这甘甜的“番薯”,这就要感谢一对福建父子了。万历年间,福建陈振龙、陈经纶父子为了讨生活,决定趁万历皇帝开放海禁的机会跑海船,搞跨国贸易。

  为此他们来到了当时的东南亚贸易中心吕宋进货出货,而也就是在这里二人接触到了西班牙人种植的“甘薯”。二人见此物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茂盛,果实还甘甜可口。

  考虑到中国因人口众多,自古就“缺粮”的现状,萌生了将“甘薯”带回中国的想法,认为若将此物带回中国肯定能够大赚一把,同时也能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然而那时的吕宋西班牙殖民政府将番薯定位为“保护物种”,未经西班牙人的允许“甘薯”不能外传,若有人违反此规将受到重罚,最高能重到“绞刑”。

  但两父子并未就此罢休,他们碰头商量数日之后决定“偷”,从当地种植大户口中,陈振龙、陈经纶父子了解到“繁殖”番其实并不难,

  只需有番薯滕即可,于是陈振龙、陈经纶父子将番薯滕打结混在海船的绳子中,并涂上掩人耳目的番薯滕。

image.png

  1593年某日,陈振龙、陈经纶父子怀着忐忑的心过关西班牙人的盘查回国,好在守关的西班牙人并没有查出异常,番薯滕得以顺利跟随陈振龙、陈经纶父子回到了福建厦门。

  而番薯传入中国后,并没有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完全属于扔那里那里长的节奏,因而番薯很快就在福建广泛种植了起来,同时因其产量远高于谷物,古书云“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成为福建人津津乐道的“好物”。

  17世纪初,中国现大灾年,江南地区颗粒无收,当时负责处理赈灾工作之一的科学家徐光,想到了福建的番薯,于是上书朝廷推广番薯,此后朝廷经过几番论证,确定“番薯”非毒物之后,开始在灾区推广番薯。

  由于番薯的出现,以往会延绵5—6年的灾情,1—2年内就恢复了正常,当地人靠着番薯战胜了饥饿。此后每当那里有灾情,当地的官员就引进番薯“救命”。

  既而番薯在中国官方的需求推广之下遍地开花,时间转自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更是“敕直省广劝栽植”,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将番薯推向了全中国。

  如此一来中国各地不分南北统统吃上了“甘甜”的番薯,而也正是因为番薯的高产,我们中国人在大荒之年的日子,比以往的朝代好了很多,灾年死人指数急速下降,简单的说就是番薯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袁载誉)

  番薯来源很多,本文仅为一种说法的诠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